本文以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为对象,在探讨几种代表性抗营养因子对幼蟹生长和抗氧化性能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如何通过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以消除植酸对中华绒螯蟹的负面影响;并在不同含量的大豆浓缩蛋白饲料中添加植酸酶,观察了植酸酶对提高幼蟹生长、物质利用率及抗氧化方面的效果。研究结果可以为提高中华绒螯蟹对植物蛋白的利用率、研制开发高效环保饲料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1.四种抗营养因子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抗营养因子是影响动物体对植物性原料高效利用的主要物质,饲料中不同抗营养因子会发挥不同的作用。本实验选取植酸(Phytic acid)、水苏糖(Stachyose)、大豆异黄酮(Isoflavones)及单宁(Tannins)四种抗营养因子,每种因子设计两个浓度添加入饲料中,分别记为植酸-1(P1)、植酸-2(P2)、水苏糖-1(S1)、水苏糖-2(S2)、大豆异黄酮-1(I1)、大豆异黄酮-2(I2)、单宁-1(T1)和单宁-2(T2),将不添加抗营养因子的饲料作为对照组(C)。投喂初始质量为(0.33±0.00)g的幼蟹8周。结果显示,各实验组幼蟹的存活率介于80.95%至90.28%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四种抗营养因子对幼蟹的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均有降低作用,但无显著差异(P0.05);与C组相比,四种抗营养因子的添加不影响中华绒螯蟹蟹体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P0.05);植酸添加组幼蟹的肝胰腺和肠道中胰蛋白酶含量显著低于C组(P0.05),其余抗营养因子对肝胰腺与肠道的消化酶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植酸添加组幼蟹肝胰腺SOD活性有降低的趋势(P0.05);水苏糖添加组不影响幼蟹肝胰腺抗氧化性能(P0.05);单宁及大豆异黄酮添加组则显著提高了幼蟹肝胰腺抗氧化性能(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以上四种抗营养因子不会显著影响幼蟹的生长性能。四种抗营养因子由于生物学特性不同,对幼蟹的影响作用也不尽一致。其中,饲料中植酸的添加显著降低了幼蟹肝胰腺、肠道胰蛋白酶活性,对幼蟹的消化性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植酸、水苏糖对幼蟹抗氧化性能影响不显著,大豆异黄酮和单宁则显著提高了机体肝胰腺抗氧化酶活性,提示在提高抗氧化性能方面,大豆异黄酮和单宁是有益的,其具体作用过程和合理添加剂量值得进一步探讨。2.不同剂量的植酸酶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消化性能及物质利用率的影响植酸酶是一种能够特异性去除植酸抗营养作用的绿色添加剂,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剂量植酸酶对中华绒螯蟹生长、消化性能及物质利用率的影响。对照组(C)饲料中不含植酸和植酸酶,在含有10 g/kg植酸的幼蟹饲料中,加入含量分别为0、500、1000、1500、2000 U/kg的植酸酶,并分别记为组P0,P500,P1000,P1500和P2000。幼蟹初始体重(4.34±0.05)g,饲养56d后称重并取样分析。结果发现:相较于C组,植酸显著降低中华绒螯蟹幼蟹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饲料系数显著升高(P0.05);而随着饲料中植酸酶添加的增加,幼蟹的生长性能逐渐提高,P2000组达到最佳,且该组的饲料系数最低(P0.05);P1500和P2000组全蟹体磷含量显著高于P0组(P0.05);P2000组中,中华绒螯蟹幼蟹肝胰腺中胰蛋白酶和淀粉酶、肠道中胰蛋白酶活性达到最高(P0.05);植酸酶的添加提高了幼蟹蛋白质消化率和矿物质磷的透析率,P2000组显著高于P0组(P0.05),而与C组无显著差异(P0.05);P2000组幼蟹的氮、磷保留率最高(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在含有植酸的饲料中添加2000U/kg的植酸酶,能够显著提高幼蟹的生长率和胰蛋白酶活力,促进了幼蟹对蛋白质的利用效率,降低了饲料系数。同时,植酸酶的添加也能有效提高中华绒螯蟹幼蟹体磷的含量和氮/磷保留率,改善了幼蟹对矿物质营养的利用。本次实验结果提示,植酸酶不仅能够提高中华绒螯蟹幼蟹对植物蛋白的利用,同时对降低氮磷污染、保护环境也有重要的作用。3.植物蛋白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消化酶活性、氮磷利用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为了研究在植物蛋白饲料中添加植酸酶能否消除高比例植物蛋白饲料对中华绒螯蟹产生的负面影响,设计3个大豆浓缩蛋白水平(45%、40%、35%)的饲料,添加两个剂量植酸酶(0、2000 U/kg),分别记为45、45+、40、40+、35、35+,不含大豆浓缩蛋白的组作为对照组(C)。幼蟹初重为(0.22±0.00)g,养殖8周后的结果显示:饲料中不同含量大豆浓缩蛋白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存活率、摄食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C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达到最高,显著高于45、40组(P0.05);植酸酶添加组35+组与40+组之间增重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地高于45+组(P0.05)。40+组幼蟹在存活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方面及体成分含量与C组差异均不明显(P0.05);饲料中大豆浓缩蛋白含量降低,消化酶活性有升高趋势,C组幼蟹肝胰腺胰蛋白酶活性达到显著最高(P0.05),添加植酸酶可提高消化酶活性,40%大豆浓缩蛋白含量下添加植酸酶,肝胰腺及肠道中消化酶活性与C组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饲料中大豆浓缩蛋白含量降低,鱼粉含量升高,幼蟹磷摄入量逐渐升高,C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添加植酸酶后,氮、磷保留率也逐渐升高,35+组显著高于45+组(P0.05)。40+组幼蟹在氮、磷摄入、排泄及保留率方面与C组均无差异(P0.05)。随着饲料中大豆浓缩蛋白含量降低,幼蟹肝胰腺MDA含量降低,C组显著低于45组(P0.05),C组SOD活性达到显著性最高(P0.05);添加植酸酶后,GSH-Px、T-AOC活性有升高趋势(P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SOD活性及GSH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C组相比,40+组幼蟹肝胰腺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在GSH-Px、T-AOC以及GSH、MDA含量中与C组都无显著性差异(P0.05)。另一方面,在同一大豆浓缩蛋白水平下添加植酸酶,45+组在存活率、总磷含量、肝胰腺和肠道的胰蛋白酶活性,以及肠道淀粉酶活性都显著高于45组(P0.05)。40+组肝胰腺的胰蛋白酶活性极显著地高于40组(P0.01)。35+组饲料系数、肝胰腺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35组(P0.05),SOD活性显著高于35组(P0.05)。综合以上结果,当饲料中含40%以下大豆浓缩蛋白时,添加植酸酶能够提高幼蟹消化道的消化酶活力,提高对植物性原料的利用,从而促进了幼蟹的生长率和对饲料中氮、磷物质的利用率,取得与对照组相当的水平。所以,当饲料中大豆浓缩蛋白含量为40%时,合理添加植酸酶2000U/kg可以取得良好的饲养效果,不仅能够提高中华绒螯蟹的生长性能、消化酶活力以及抗氧化性能,而且对中华绒螯蟹合理利用植物蛋白源,促进对矿物质元素的利用率,保护水体环境也是有益的。
【学位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S966.16
【部分图文】: 图 1-1 以饲料喂养的水产品总产量、饲料总使用量、鱼粉使用量[3],水产品总产量; , 饲料的总使用量; , 鱼粉的使用量Fig 1-1 Total feed of aquatic products fed by feed, total feed use, and fishmeal use,Total; ,feed used; ,fishmeal used图 1-2 鲑鱼和虾养殖生产中鱼粉和油粕粉在饲料中所占比例[4]
2图 1-2 鲑鱼和虾养殖生产中鱼粉和油粕粉在饲料中所占比例[4]Fig 1-2 Proportion of fish meal and oil meal in feed for salmon and shrimp farming如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在豆粕、棉籽粕、葵花籽添加水平达 42 %时都能没有出现负面影响。这些水生动物中植物蛋白替代实验的水平不一,但一般都不能大量替代,植物蛋白过多就会造成动物体生长受阻,消化能力降低等不良反应[12]。这些现象都与植物性蛋白的本身劣势有关,具体原因介绍如下:1.2.1 适口性差适口性能够体现饲料的滋味、香味,是动物对饲料喜爱程度的综合表现。同
图 1-3 植酸结构式Fig 1-3 Structure of phytic acid聚糖为水溶性及非水溶性两种,一般认原因与非淀粉多糖的高粘稠度有关食糜中被消化时,由于非淀粉多糖质,养分被利用的速率减慢,限制 等的体外研究发现,非淀粉多糖存地受到影响而降低[50]。体内试验中其对脂肪及氨基酸的吸收[51]。大分子糖类,是指仅由几个简单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蓓杰;胡骏;徐志南;张艳;周洵;;幼蟹培育池蟹稻共生技术研究[J];中国水产;2013年05期
2 白宏祥;赵军;;幼蟹混养新模式介绍[J];渔业致富指南;2013年13期
3 唐八一;;微孔增氧技术在幼蟹培育模式中的应用[J];渔业致富指南;2013年22期
4 陈冬林;;幼蟹生态培育集成技术研究[J];中国水产;2012年07期
5 袁滢滢;吴朝霞;孙文涛;黄姗;范翠翠;;尿素对中华绒螯蟹幼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J];渔业科学进展;2011年02期
6 杨德清;龚忠智;;提高幼蟹培育利润的三项措施[J];渔业致富指南;2011年15期
7 迟宗福;;“水阳江”幼蟹生态培育集成技术研究[J];科学养鱼;2011年09期
8 黄大庆;杨德清;龚忠智;;标准化生态培育幼蟹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10年14期
9 徐月清;;夏秋季幼蟹塘技术管理要点[J];科学种养;2009年09期
10 刘锦春;徐月清;;生态法培育“水阳江”牌幼蟹的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08年1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彦良;脂类及维生素E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及免疫性能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璐;添加植酸酶提高中华绒螯蟹幼蟹对植物蛋白利用率的初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2 黄志鹏;pH胁迫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的影响及其营养干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3 田文静;饲料中添加硒和镁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抗氧化性能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4 温旭;不同面积芦苇稻对幼蟹塘水质净化和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D];上海海洋大学;2017年
5 崔燕燕;中华绒螯蟹幼蟹饲料中适宜蛋白能量比及植物蛋白利用率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6 李新宇;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幼蟹的磷脂营养需求研究[D];浙江海洋学院;2015年
7 徐文刚;微孔底增氧在集约化中华绒螯蟹幼蟹培育池塘中的生态学效应[D];上海海洋大学;2011年
8 齐霁;中华绒螯蟹幼蟹对饲料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和胆碱需要量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孙立梅;高比例棉粕饲料中添加蛋氨酸及其替代物对中华绒螯蟹摄食和生长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10 徐奕晴;生物发酵料替代鱼粉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消化和免疫性能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
289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