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绒螯蟹EsDscam与病原的识别及其参于吞噬反应的作用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7 09:04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属于甲壳类动物,是一种重要的水产经济蟹类,因其体内富含大量的营养物质而被大众所喜爱,但近些年来,中华绒螯蟹因受到病原菌的感染,进而导致其产量有所下降。细菌性疾病是中华绒螯蟹的主要病因,这类疾病均由于水体中的不同致病菌所导致,因此探究中华绒螯蟹抵御细菌的防御机制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同时也为防治病害以及提高其免疫抗病能力提供理论支持。吞噬作用是无脊椎动物先天免疫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细胞免疫,外源病原体、细胞碎片以及凋亡细胞的清除过程都需要依靠吞噬作用来完成;然而,目前对于中华绒螯蟹吞噬作用的研究甚少,同时近些年来,特异性的先天免疫以及免疫记忆现象在无脊椎动物中被逐渐发现,但这背后的分子机制却并不清楚;唐氏综合征细胞黏附分子Dscam作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成员,被发现在节肢动物中具有超强的分子多样性,同时还参于对不同病原体的防御以及吞噬作用,但目前关于其超强分子多样性的原因以及如何调控吞噬作用的机制未见报道,因此,明确中华绒螯蟹EsDscam与不同细菌的结合方式以及调控吞噬作用的机制,将对阐明无脊椎动物先天免疫特异性分子机制、进一步完善...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的先天免疫
1.1 前言
1.2 物理防御
1.3 体液免疫
1.4 细胞免疫
第二节 免疫细胞吞噬作用的机理及研究概述
2.1 吞噬作用的基本原理及机制
2.2 调控吞噬作用的信号途径及因素
2.3 无脊椎动物吞噬作用研究进展
第三节Dscam的发现、高度可变性及其功能
3.1 Dscam的发现
3.2 Dscam的高度可变性
3.3 Dscam的功能
第四节 节肢动物的免疫记忆以及Dscam的免疫特异性研究概述
4.1 节肢动物的免疫记忆
4.2 Dscam的免疫特异性研究
第五节 本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方案
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5.2 研究方案
第二章 不同的细菌诱导Es Dscam的上调表达及其亚型的特异性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第三节 结果
3.1 Es Dscam基因的可变剪切外显子与内含子以及其基因组结构
3.2 Es Dscam基因在不同细菌刺激后的表达模式
3.3 Es Dscam抗体的制备及特异性检测
3.4 EsDscam 蛋白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
3.5 分泌型Es Dscam在不同细菌刺激后的表达模式
3.6 Es Dscam的可变外显子在应对感染时的特异性表达
3.7 Es Dscam的 3D结构以及epitope I和II的序列分析
第四节 讨论
第三章 Es Dscam与病原特异性识别并促进细菌的清除与吞噬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第三节 结果
3.1 epitope II与不同细菌的特异性结合
3.2 特异的Es Dscam重组蛋白的体外表达以及与细菌的特异性结合
3.3 特异的Es Dscam促进血细胞对细菌的清除
3.4 血淋巴中特异Es Dscam亚型的表达
3.5 特异的Es Dscam促进血细胞对细菌的吞噬
3.6 截断型Es Dscam重组蛋白与细菌的结合
3.7 截断型Es Dscam重组蛋白对血细胞的吞噬作用无影响
第四节 讨论
第四章 跨膜型Es Dscam通过分泌型Es Dscam调控吞噬作用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第三节 结果
3.1 跨膜型Es Dscam调控血细胞的吞噬作用
3.2 跨膜型Es Dscam与分泌型Es Dscam发生共定位
3.3 跨膜型Es Dscam通过分泌型Es Dscam调控吞噬作用
3.4 跨膜型Es Dscam与分泌型Es Dscam通过同源亲和相互作用
第四节 讨论
第五章 博士在读期间完成的其他工作
第一部分 中华绒螯蟹血细胞T7噬菌体展示文库的构建及互作基因的淘选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第三节 结果
第四节 讨论
第二部分 中华绒螯蟹 β 型整合素Es Integrin的免疫效应及调控吞噬作用的研究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第三节 结果
第四节 讨论
第三部分 中华绒螯蟹B类清道夫受体Es SRBs的病原识别及调控吞噬作用的研究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第三节 结果
第四节 讨论
本研究的结论、特色与创新点
1.本研究的结论
2.特色
3.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凡纳滨对虾T7噬菌体cDNA展示文库的构建[J]. 胡文燕,朱孟凯,钟理,姚翠鸾.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2)
[2]中华绒螯蟹围食膜结构观察及其主要蛋白质种类的鉴定[J]. 李婷,蔡春芳,朱健明,何捷,吴韬,叶元土. 水产学报. 2016(01)
[3]噬菌体展示技术系统发展进展[J]. 孟繁梅,张朝辉,艾云灿. 遗传. 2011(10)
[4]噬菌体展示技术及其应用[J]. 刘相叶,邓洪宽,吴秀萍,王学林,于申业,于艳玲,刘明远. 动物医学进展. 2008(01)
[5]T4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的研究进展[J]. 吴健敏,涂长春,任兆钧. 病毒学报. 2004(04)
[6]利用T4噬菌体展示猪瘟病毒E2抗原[J]. 吴健敏,任兆钧,余兴龙,涂长春,张念祖.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4(11)
[7]植物免疫及其机制[J]. 袁秀云,谢慧玲. 生物学教学. 2004(09)
[8]丝状噬菌体与噬菌体展示技术[J]. 黄仪秀,朱圣庚. 微生物学通报. 1997(05)
博士论文
[1]中华绒螯蟹免疫致敏现象及相关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D]. 王晶晶.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13
硕士论文
[1]对虾血细胞T7噬菌体展示文库构建及功能基因淘选[D]. 刘宁.山东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02791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的先天免疫
1.1 前言
1.2 物理防御
1.3 体液免疫
1.4 细胞免疫
第二节 免疫细胞吞噬作用的机理及研究概述
2.1 吞噬作用的基本原理及机制
2.2 调控吞噬作用的信号途径及因素
2.3 无脊椎动物吞噬作用研究进展
第三节Dscam的发现、高度可变性及其功能
3.1 Dscam的发现
3.2 Dscam的高度可变性
3.3 Dscam的功能
第四节 节肢动物的免疫记忆以及Dscam的免疫特异性研究概述
4.1 节肢动物的免疫记忆
4.2 Dscam的免疫特异性研究
第五节 本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方案
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5.2 研究方案
第二章 不同的细菌诱导Es Dscam的上调表达及其亚型的特异性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第三节 结果
3.1 Es Dscam基因的可变剪切外显子与内含子以及其基因组结构
3.2 Es Dscam基因在不同细菌刺激后的表达模式
3.3 Es Dscam抗体的制备及特异性检测
3.4 EsDscam 蛋白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
3.5 分泌型Es Dscam在不同细菌刺激后的表达模式
3.6 Es Dscam的可变外显子在应对感染时的特异性表达
3.7 Es Dscam的 3D结构以及epitope I和II的序列分析
第四节 讨论
第三章 Es Dscam与病原特异性识别并促进细菌的清除与吞噬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第三节 结果
3.1 epitope II与不同细菌的特异性结合
3.2 特异的Es Dscam重组蛋白的体外表达以及与细菌的特异性结合
3.3 特异的Es Dscam促进血细胞对细菌的清除
3.4 血淋巴中特异Es Dscam亚型的表达
3.5 特异的Es Dscam促进血细胞对细菌的吞噬
3.6 截断型Es Dscam重组蛋白与细菌的结合
3.7 截断型Es Dscam重组蛋白对血细胞的吞噬作用无影响
第四节 讨论
第四章 跨膜型Es Dscam通过分泌型Es Dscam调控吞噬作用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第三节 结果
3.1 跨膜型Es Dscam调控血细胞的吞噬作用
3.2 跨膜型Es Dscam与分泌型Es Dscam发生共定位
3.3 跨膜型Es Dscam通过分泌型Es Dscam调控吞噬作用
3.4 跨膜型Es Dscam与分泌型Es Dscam通过同源亲和相互作用
第四节 讨论
第五章 博士在读期间完成的其他工作
第一部分 中华绒螯蟹血细胞T7噬菌体展示文库的构建及互作基因的淘选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第三节 结果
第四节 讨论
第二部分 中华绒螯蟹 β 型整合素Es Integrin的免疫效应及调控吞噬作用的研究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第三节 结果
第四节 讨论
第三部分 中华绒螯蟹B类清道夫受体Es SRBs的病原识别及调控吞噬作用的研究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第三节 结果
第四节 讨论
本研究的结论、特色与创新点
1.本研究的结论
2.特色
3.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凡纳滨对虾T7噬菌体cDNA展示文库的构建[J]. 胡文燕,朱孟凯,钟理,姚翠鸾.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2)
[2]中华绒螯蟹围食膜结构观察及其主要蛋白质种类的鉴定[J]. 李婷,蔡春芳,朱健明,何捷,吴韬,叶元土. 水产学报. 2016(01)
[3]噬菌体展示技术系统发展进展[J]. 孟繁梅,张朝辉,艾云灿. 遗传. 2011(10)
[4]噬菌体展示技术及其应用[J]. 刘相叶,邓洪宽,吴秀萍,王学林,于申业,于艳玲,刘明远. 动物医学进展. 2008(01)
[5]T4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的研究进展[J]. 吴健敏,涂长春,任兆钧. 病毒学报. 2004(04)
[6]利用T4噬菌体展示猪瘟病毒E2抗原[J]. 吴健敏,任兆钧,余兴龙,涂长春,张念祖.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4(11)
[7]植物免疫及其机制[J]. 袁秀云,谢慧玲. 生物学教学. 2004(09)
[8]丝状噬菌体与噬菌体展示技术[J]. 黄仪秀,朱圣庚. 微生物学通报. 1997(05)
博士论文
[1]中华绒螯蟹免疫致敏现象及相关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D]. 王晶晶.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13
硕士论文
[1]对虾血细胞T7噬菌体展示文库构建及功能基因淘选[D]. 刘宁.山东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027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3002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