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紫色土上覆水、渗滤液和淋溶液中的藻类生长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6 09:34
土壤是池塘水体重要的养分来源,对藻类生长有较大的影响。为了探讨不同母岩发育的紫色土水体中藻类的生长差异,本研究以夹关组的表土(S1-1)与母质土(S1-2)、沙溪庙组的表土(S2-1)与母质土(S2-2)、遂宁组的表土(S3-1)与母质土(S3-2)为供试土壤,开展了土壤原生藻类萌发和水土混合物接种藻类(小环藻、二形栅藻和纤细裸藻)培养试验,接着用三种表土S1-1、S2-1和S3-1的上覆水、渗滤液和淋溶液深入开展了藻类(小环藻、二形栅藻和纤细裸藻)纯培养试验,研究结果如下:1.三种表土和母质土中的原生藻类萌发特征(1)不同紫色土背景养分含量差异较大,S1-1的常量养分相对不足,但微量养分较丰富,S2-1和S3-1则相反;S1-2虽然TK和微量养分含量较高,但TP、Ca和S含量较低,S2-2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不同紫色土上覆水、渗滤液和淋溶液TN累积溶出量和溶出率
0.080.10abg/Lm)S1-1S2-1S3-1aA0.080.100.12)S1-1S2-1S3-1B图 4-6 第一周取样的 NO3--N 占 TN 比例Fig.4-6 The proportion of NO3--N / TN in the first sampling(5)TP从图 4-7 可以发现,三种紫色土上覆水、渗滤液和淋溶液的 TP 呈现相同的,第一周和第二周变化不大,在第三周时急剧上升后急剧下降,然后逐渐缓动下降。TP 最大值均出现在第三周,淋溶液和渗滤液 TP 最大值相差不大,于上覆水。三种紫色土上覆水 TP 从第四周开始差异较小,到第九周趋于一致覆水 TP 峰值 S2-1(0.087 mg/L)>S3-1(0.083 mg/L)>S1-1(0.057 mg/L)。渗滤 峰值 S3-1(0.099 mg/L)>S2-1(0.084 mg/L)>S1-1(0.062 mg/L),淋溶液 TP S3-1(0.102 mg/L)>S2-1(0.084 mg/L)>S1-1(0.082 mg/L)。渗滤液和淋溶液 T第 4 周取样后也有明显差异,表现为 S2-1>S3-1>S1-1,S1-1的 TP 均显著低于 Sp<0.05)。
1 2 3 4 5 6 7 8 90.000.020.04cccaabbbbbbbabab aaaaaa溶液淋eachingLolutions取样时间(Time/week)a图 4-7 不同紫色土上覆水、渗滤液和淋溶液 TPFig.4-7 Overlying water and leachate and leaching solution TP of different purple soils如图 4-8 所示,同一紫色土表土的 TP 累积溶出量表现为淋溶液>渗滤液>上覆水,淋溶液和渗滤液相差较小,而上覆水较低。上覆水 TP 累积溶出量均表现为S3-1>S2-1>S1-1,S3-1和 S2-1TP 累积溶出量相差较小。渗滤液和淋溶液的 TP 累积溶出量均表现为 S2-1>S3-1>S1-1,不同土样间相差较大,S2-1的淋溶液和渗滤液 TP 累积溶出量较高,分别为 0.33 mg/kg 和 0.31 mg/kg。上覆水、渗滤液和淋溶液中 TP 累积溶出率均为 S1-1>S2-1>S3-1。上覆水 TP 累积溶出率范围为 0.020%~0.045%,渗滤液为 0.037%~0.057%,淋溶液为 0.040%~0.077%。在上覆水中,S1-1的 TP 累积溶出率为 S2-1和 S3-1的两倍,渗滤液中 S1-1和 S2-1相差较小,高于 S3-1;淋溶液中 S1-1的 TP 累积溶出率接近 S3-1的两倍,S2-1在二者中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黑河张掖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杨宋琪,祖廷勋,王怀斌,王丽娟,陈天仁,王丹霞,杨生辉,罗光宏. 湖泊科学. 2019(01)
[2]荒漠区踩踏生物土壤结皮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J]. 杨航宇,刘长仲,刘艳梅,杨昊天. 中国沙漠. 2019(02)
[3]减量施肥对河南省典型设施菜田硝态氮和总磷淋溶量的影响[J]. 骆晓声,李艳芬,寇长林,赵晨云. 河南农业科学. 2018(11)
[4]不同材料对河套灌区土壤磷素淋溶分布的影响[J]. 赵春晓,魏淑贞,郜翻身,高娃,王迎男,郑海春. 灌溉排水学报. 2018(11)
[5]典型有机肥氮素淋溶流失特征分析[J]. 夏红霞,朱启红,李强,王书敏,丁武泉,杨志敏,陈玉成. 西南农业学报. 2018(09)
[6]刚毛藻对表流湿地净水能力及水生植物的影响[J]. 狄文亮,夏霆,吉佳馨,刘珍妮,孙淑文.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8(10)
[7]我国4种土壤磷素淋溶流失特征[J]. 刘娟,包立,张乃明,张淑香.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5)
[8]高温状态下锅炉给水氧化还原电位监测与模拟实验研究[J]. 乔越,朱志平,杨磊,刘志峰.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18(05)
[9]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水质因子的关系[J]. 王旭娜,江敏,钟锐,缪一恒,吴涵长,余苗苗,吴丹. 水产学报. 2018(11)
[10]生物炭配施沼液对淋溶状态下土壤养分的影响[J]. 王忠江,张正,刘卓,王丽丽,司爱龙,曹振. 农业机械学报. 2018(11)
硕士论文
[1]模拟投饵养殖下不同紫色土水体理化性质与浮游植物群落特征研究[D]. 江瑞.西南大学 2018
[2]三种紫色土塘泥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D]. 李天才.西南大学 2017
[3]藻华生物参与有机物质水解代谢的几种胞外酶的生理学特性研究[D]. 刘晓红.暨南大学 2016
[4]淹水条件下不同紫色土母质磷素营养动态研究[D]. 李芳艳.西南大学 2016
[5]不同母质紫色土浸出液对藻类生长的影响[D]. 彭开琴.西南大学 2012
[6]土壤及其浸出液与藻类的适生性研究[D]. 王伟.西南大学 2011
[7]湖泊的宜渔性评价研究[D]. 郭树松.合肥工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52399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不同紫色土上覆水、渗滤液和淋溶液TN累积溶出量和溶出率
0.080.10abg/Lm)S1-1S2-1S3-1aA0.080.100.12)S1-1S2-1S3-1B图 4-6 第一周取样的 NO3--N 占 TN 比例Fig.4-6 The proportion of NO3--N / TN in the first sampling(5)TP从图 4-7 可以发现,三种紫色土上覆水、渗滤液和淋溶液的 TP 呈现相同的,第一周和第二周变化不大,在第三周时急剧上升后急剧下降,然后逐渐缓动下降。TP 最大值均出现在第三周,淋溶液和渗滤液 TP 最大值相差不大,于上覆水。三种紫色土上覆水 TP 从第四周开始差异较小,到第九周趋于一致覆水 TP 峰值 S2-1(0.087 mg/L)>S3-1(0.083 mg/L)>S1-1(0.057 mg/L)。渗滤 峰值 S3-1(0.099 mg/L)>S2-1(0.084 mg/L)>S1-1(0.062 mg/L),淋溶液 TP S3-1(0.102 mg/L)>S2-1(0.084 mg/L)>S1-1(0.082 mg/L)。渗滤液和淋溶液 T第 4 周取样后也有明显差异,表现为 S2-1>S3-1>S1-1,S1-1的 TP 均显著低于 Sp<0.05)。
1 2 3 4 5 6 7 8 90.000.020.04cccaabbbbbbbabab aaaaaa溶液淋eachingLolutions取样时间(Time/week)a图 4-7 不同紫色土上覆水、渗滤液和淋溶液 TPFig.4-7 Overlying water and leachate and leaching solution TP of different purple soils如图 4-8 所示,同一紫色土表土的 TP 累积溶出量表现为淋溶液>渗滤液>上覆水,淋溶液和渗滤液相差较小,而上覆水较低。上覆水 TP 累积溶出量均表现为S3-1>S2-1>S1-1,S3-1和 S2-1TP 累积溶出量相差较小。渗滤液和淋溶液的 TP 累积溶出量均表现为 S2-1>S3-1>S1-1,不同土样间相差较大,S2-1的淋溶液和渗滤液 TP 累积溶出量较高,分别为 0.33 mg/kg 和 0.31 mg/kg。上覆水、渗滤液和淋溶液中 TP 累积溶出率均为 S1-1>S2-1>S3-1。上覆水 TP 累积溶出率范围为 0.020%~0.045%,渗滤液为 0.037%~0.057%,淋溶液为 0.040%~0.077%。在上覆水中,S1-1的 TP 累积溶出率为 S2-1和 S3-1的两倍,渗滤液中 S1-1和 S2-1相差较小,高于 S3-1;淋溶液中 S1-1的 TP 累积溶出率接近 S3-1的两倍,S2-1在二者中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黑河张掖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杨宋琪,祖廷勋,王怀斌,王丽娟,陈天仁,王丹霞,杨生辉,罗光宏. 湖泊科学. 2019(01)
[2]荒漠区踩踏生物土壤结皮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J]. 杨航宇,刘长仲,刘艳梅,杨昊天. 中国沙漠. 2019(02)
[3]减量施肥对河南省典型设施菜田硝态氮和总磷淋溶量的影响[J]. 骆晓声,李艳芬,寇长林,赵晨云. 河南农业科学. 2018(11)
[4]不同材料对河套灌区土壤磷素淋溶分布的影响[J]. 赵春晓,魏淑贞,郜翻身,高娃,王迎男,郑海春. 灌溉排水学报. 2018(11)
[5]典型有机肥氮素淋溶流失特征分析[J]. 夏红霞,朱启红,李强,王书敏,丁武泉,杨志敏,陈玉成. 西南农业学报. 2018(09)
[6]刚毛藻对表流湿地净水能力及水生植物的影响[J]. 狄文亮,夏霆,吉佳馨,刘珍妮,孙淑文.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8(10)
[7]我国4种土壤磷素淋溶流失特征[J]. 刘娟,包立,张乃明,张淑香.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5)
[8]高温状态下锅炉给水氧化还原电位监测与模拟实验研究[J]. 乔越,朱志平,杨磊,刘志峰.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18(05)
[9]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水质因子的关系[J]. 王旭娜,江敏,钟锐,缪一恒,吴涵长,余苗苗,吴丹. 水产学报. 2018(11)
[10]生物炭配施沼液对淋溶状态下土壤养分的影响[J]. 王忠江,张正,刘卓,王丽丽,司爱龙,曹振. 农业机械学报. 2018(11)
硕士论文
[1]模拟投饵养殖下不同紫色土水体理化性质与浮游植物群落特征研究[D]. 江瑞.西南大学 2018
[2]三种紫色土塘泥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D]. 李天才.西南大学 2017
[3]藻华生物参与有机物质水解代谢的几种胞外酶的生理学特性研究[D]. 刘晓红.暨南大学 2016
[4]淹水条件下不同紫色土母质磷素营养动态研究[D]. 李芳艳.西南大学 2016
[5]不同母质紫色土浸出液对藻类生长的影响[D]. 彭开琴.西南大学 2012
[6]土壤及其浸出液与藻类的适生性研究[D]. 王伟.西南大学 2011
[7]湖泊的宜渔性评价研究[D]. 郭树松.合肥工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523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3052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