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工程设施技术在稻渔共作模式中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1-03-01 03:30
  稻渔共作模式是一种继承传统农业中遵循自然协调、绿色生态的农业发展理念并以现代农业技术为指导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该模式具有稳粮、促渔、增收、提质、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等多种生态系统功能,但缺乏稻田生态理论研究及新的生态管理技术,且基础设施不足,与种养技术匹配设施缺乏。工程设施技术属于稻渔共作模式配套技术,决定稻渔共作模式的发展潜力。目前工程设备设施在稻渔共作模式中的应用普及程度低,尚未开发出与稻渔共作模式特点相匹配的专用设备。结合稻渔共作模式的发展历史和水平,对配套工程设施技术的发展进行分析。 

【文章来源】:农业工程. 2020,10(06)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发展历史
    1.1 技术成型阶段
    1.2 技术快速发展阶段
    1.3 技术转型升级阶段
2 理论研究现状
    2.1 生态循环模式机理
    2.2 绿色种养技术理论
    2.3 环境监测技术
3 农业工程设施技术发展建议
    3.1 设施技术与关键装备及应用
    3.2 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应用
4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报告(2019)[J].   中国水产. 2020(01)
[2]低洼盐碱地稻渔综合种养氮、磷收支研究[J]. 杨玲霞,许兴,邱小琮,石伟,杨涓.  西南农业学报. 2019(10)
[3]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的绿色效应与发展途径[J]. 王强盛,韦琮,薄雨心,刘晓雪,章泳.  中国稻米. 2019(03)
[4]中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报告(2018)[J].   中国水产. 2019(01)
[5]稻—鸭(鱼)—灯生态种养技术统防统治水稻重大病虫害探索[J]. 范俊珺,赵发祥,李晋海,王国云,赵大媛,梁兴格,卢建霖.  中国植保导刊. 2017(05)
[6]我国稻渔综合种养的内涵特征、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J]. 朱泽闻,李可心,王浩.  中国水产. 2016(10)
[7]稻渔综合种养及其发展建议[J]. 马达文,钱静,刘家寿,桂建芳.  中国工程科学. 2016(03)
[8]提升稻鱼共生模式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J]. 吴敏芳,张剑,陈欣,胡亮亮,任伟征,孙翠萍,唐建军.  中国农学通报. 2014(33)
[9]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研究稻田多个物种共存的食物网结构和营养级关系[J]. 张丹,闵庆文,成升魁,王玉玉,杨海龙,何露.  生态学报. 2010(24)
[10]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中稻田田面水的N素动态变化及淋溶损失[J]. 李成芳,曹凑贵,汪金平,潘盛刚,叶成,叶威,刘铠,曾金凤.  环境科学学报. 2008(10)

博士论文
[1]农业生物种间互惠的生态系统功能[D]. 胡亮亮.浙江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0568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30568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9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