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淮河橄榄蛏蚌繁殖类型与性腺发育观察

发布时间:2022-12-24 12:47
  对淮河橄榄蛏蚌(Solenaia oleivora Heude)繁殖类型和性腺发育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橄榄蛏蚌为短期孵育型,繁殖期从3月至6月初, 3—5月为繁殖高峰期,发现的最小怀幼雌蚌为2+龄;雌蚌内外2对鳃丝均可作为育儿囊,属于外鳃类的四生型,一次怀幼数量在134.9万~402.1万只。以雌蚌怀幼为第一判断标准,并结合卵巢组织切片,确认中国橄榄蛏蚌为一个繁殖周期内多次排卵繁殖类型。雌雄生长未见显著差异。橄榄蛏蚌性腺发育可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及休止期5个时期,卵巢和精巢发育基本同步。组织切片和扫描电镜均显示,卵母细胞通过直径约5μm的卵柄与滤泡壁相连;早期卵母细胞(直径小于17μm)表面无细胞膜,而后期卵母细胞(约40μm)表面出现明显的卵黄膜。橄榄蛏蚌精子为鞭毛型,头颈部呈子弹头形,最宽约2μm;受精卵表面存在明显的卵膜孔,直径约1μm,表明精子不能通过卵膜孔全部进入卵母细胞而受精。本研究成果为实现橄榄蛏蚌的人工繁育及利用奠定了科学基础,并为其他珍稀濒危蚌类的繁育保护提供借鉴。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橄榄蛏蚌的采集
    1.2 基础生物学测定
    1.3 怀幼率、怀幼量及怀幼次数统计
    1.4 性腺组织切片制备
    1.5 性腺组织及受精卵电镜观察
    1.6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月份橄榄蛏蚌的肥满度变化
    2.2 淮河橄榄蛏蚌在不同月份的怀幼率
    2.3 雌蚌育儿囊类型、怀幼量及怀幼次数
    2.4 性比与雌雄生长差异
    2.5 性腺发育观察
        2.5.1 卵巢发育及分期
        2.5.2 精巢发育及分期
    2.6 性腺组织及细胞形态学观察
3 讨论
    3.1 关于橄榄蛏蚌的繁殖类型
    3.2 关于橄榄蛏蚌繁殖力估算问题
    3.3 关于橄榄蛏蚌的卵母细胞结构及受精方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橄榄蛏蚌繁殖生物学的初步研究[J]. 夏前征,韩学忠,祝玮,占玉芳,叶英超,刘剑.  江西水产科技. 2014(02)
[2]背瘤丽蚌繁殖特征及钩介幼虫形态[J]. 徐亮,吴小平,凌高,欧阳珊,谢广龙.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2013(03)
[3]橄榄蛏蚌性腺发育与生长[J]. 杨小林,李昊成,宋浪.  水产科学. 2011(09)
[4]长江中下游湖泊贝类物种濒危状况评估[J]. 舒凤月,王海军,潘保柱,刘学勤,王洪铸.  水生生物学报. 2009(06)
[5]池蝶蚌胚胎发育与繁殖季节性腺的观察[J]. 余颖,洪一江,邱齐骏,王军花,徐毛喜,李云娟.  动物学杂志. 2008(03)
[6]温度对橄榄蛏蚌滤水率的影响[J]. 许巧情,刘俊,冯抗抗.  中国水产科学. 2005(02)
[7]温度对橄榄蛏蚌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J]. 许巧情,刘俊,黄华伟.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2005(01)
[8]文蛤的性腺发育和生殖周期[J]. 林志华,单乐州,柴雪良,应雪萍,杨星星,张永普,方军,王如才.  水产学报. 2004(05)
[9]橄榄蛏蚌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J]. 许巧情,刘俊,贺利容.  淡水渔业. 2003(04)
[10]内部切片法测定淡水贝类的年龄[J]. 华丹,RICHARD J.NEVES,JESS JONES.  水产学报. 2001(05)

博士论文
[1]中国蚌科动物的分子系统进化及遗传多样性研究[D]. 欧阳解秀.南昌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中国蛏蚌属的父系与母系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及淡水蚌类系统发育基因组学研究[D]. 黄晓晨.南昌大学 2014
[2]橄榄蛏蚌微卫星标记开发及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D]. 徐艳.华中农业大学 2014
[3]天门河橄榄蛏蚌的繁殖生物学研究[D]. 王亚尼.华中农业大学 2013
[4]鄱阳湖橄榄蛏蚌(Solenaia oleivora)的种群现状及其消化系统的初步研究[D]. 李程思.南昌大学 2012
[5]我国主要淡水经济贝类的种质资源研究[D]. 闻海波.南京农业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7261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37261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5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