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园艺论文 >

辣椒白色果皮的遗传分析和QTL定位

发布时间:2020-05-15 05:52
【摘要】:本研究以高代自交纯合的商品成熟期果皮为绿色(246)和高代自交纯合的商品成熟期果皮为乳白色(247)的辣椒作为亲本,构建六个世代群体(P_1、P_2、F_1、B_1、B_2和F_2),通过目测分级统计六世代遗传群体各单株在商品成熟期的颜色级值,运用色差仪分析测定六世代遗传群体各单株在商品成熟期果皮颜色L值、C值,采用六世代联合分析法对辣椒商品成熟期果皮颜色的遗传规律进行研究,与此同时,通过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辣椒商品成熟期果皮白色基因进行初步定位。主要结果如下:1)辣椒商品成熟期果皮颜色的遗传方式为细胞核遗传,辣椒商品成熟期果皮绿色对乳白色的遗传规律符合2对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E-3模型);L值、C值和颜色级值的F_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0.415%、90.524%和99.395%,其中颜色级值的F_2的主基因遗传力接近100%,多基因遗传力和环境效应较低,表明商品成熟期辣椒白色果皮的遗传选择可在早期进行世代分离。2)以商品成熟期果皮绿色(246)和果皮乳白色(247)高代自交纯合的辣椒为研究对象,对辣椒基因组418对引物对父母本进行筛选,筛选出11对有多态性的引物。以F_2分离群体作为研究对象,运用BSA法(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建立白色和绿色基因池,在父母本间有多态性的11对引物对混合池进行筛选,总共筛出6对在两亲本、混合基因池之间均表现出多态性的SSR引物,分别是ES-65、ES-187、ES-273、ES-296、ES-357和ES-363。通过建立连锁图谱,确定6个标记位于两个连锁群上,其中ES-363、ES-273和ES-65位于一个连锁群上,遗传组距分别为5.58cM和5.08cM;ES-296、ES-357和ES-187位于同一个连锁群上,遗传组距分别为19.05cM和15.17cM。3)运用QTL IciMapping,通过采取CIM作图法对F_2群体的180个单株颜色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发现了2个QTL位点,其中ES-357和ES-296之间有一个,LOD值为5.68,表型贡献率为7.57%,加性效应为1.14。ES-363和ES-273之间有一个QTL位点,LOD值为5.29,表型贡献率为10.15%,加性效应为1.39。本研究为后续的辣椒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辣椒果皮白色性状的遗传奠定一定的基础。
【图文】:

辣椒,标准颜色,果色,熟期


3.2.1 辣椒果皮颜色的遗传学研究方法3. 2.1.1 种植方法试验材料为经过高代自交纯合的辣椒 247 和 246,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辣椒课题组提供。2015 年春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所试验基地中配置 247(P1)×246(P2),获得 F1种子,秋冬季在试验大棚内进行自交得 F2(F1×F1),回交得 B1(F1×P1)和 B2(F1×P2)。2016 年春选择环境条件一致的大棚,将六个世代(P1、P2、F1、B1、B2和 F2)种于试验基地大棚内,,分别播种 10、10、12、56、60、90 株。6 月21 日,每个植株取 3 个正常生长且达到商品成熟的辣椒进行果实颜色的测定,包括目测分级和用色差仪测量 L 值和 C 值。3. 2.1.2 目测与分级依照张宝玺和李锡香[2]的辣椒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对辣椒商品成熟期果皮颜色进行分级,辣椒果皮颜色分为 5 个级别(图 3-1),分别为乳白、白绿、浅绿、绿和深绿。

果皮色,亲本,辣椒,次数分布


4 结果与分析白色果皮的遗传分析世代辣椒果皮颜色的次数分布本及 F1辣椒果皮颜色的次数分布247×246)和 F1(246×247)果皮颜色均为浅绿色(如图 4-1)。经过色及目测法和 u 检验法分析(如表 4-1),F1正交的 L 值、C 值、颜色级异不显著。说明 247 和 246 之间果皮颜色遗传为细胞核遗传。表 4-1 辣椒父母本及 F1果皮颜色 L 值、C 值和颜色级值Table 4-1 The average L and C value of pepper fruit peel color of parents and F1generationL 值L valueC 值C value颜色级值Class value67.1±3.9 34.2±3.2 1.5±0.56) 49.6±4.8 27.0±2.3 3.4±0.27) 48.8±4.0 28.0±2.9 3.3±0.343.7±5.3 24.1±1.6 4.5±0.5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64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生保;李宁;杨涛;王柏柯;唐亚萍;王强;帕提古丽;张贵仁;余庆辉;;基于SSR标记的制干辣椒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5年04期

2 管俊娇;张建华;张惠;马芙蓉;杨晓洪;王江民;;辣椒杂交种纯度鉴定的SSR核心引物筛选[J];生物技术通报;2014年09期

3 吴婷;米丽华;张淑蓉;;不同产地连翘新鲜果实DNA提取方法和质量评价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年07期

4 李大伟;郝万江;巩振辉;;辣椒果色遗传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辣椒杂志;2014年02期

5 周坤华;陈学军;方荣;陈丽珍;宗洪霞;缪南生;;辣椒种间(Capsicum annuum×C.frutescens)遗传图谱的构建与分析[J];园艺学报;2013年11期

6 陈文超;张竹青;邹学校;;辣椒种质遗传多样性的EST-SSR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3年06期

7 朱慧芹;付秋实;张新英;吕丽华;伊鸿平;王怀松;;甜瓜果实酸性性状的遗传分析[J];中国蔬菜;2013年18期

8 阮美颖;叶青静;周国治;王荣青;姚祝平;李志邈;万红建;杨悦俭;;不同颜色樱桃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色素的变化[J];浙江农业科学;2013年05期

9 王建科;方小雪;李雪红;陈瑶;万正杰;徐跃进;;黄瓜嫩果皮颜色的遗传研究[J];园艺学报;2013年03期

10 韩阳;何佳梦;;琼脂糖凝胶电泳的理论技术和应用[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郭广君;孙茜;刘金兵;潘宝贵;刁卫平;戈伟;高长洲;王述彬;;利用QTL-Seq技术定位辣椒抗黄瓜花叶病毒病基因[A];中国园艺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5年

2 徐小万;曾莉;李颖;罗少波;王恒明;田永红;;辣椒开花期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A];中国园艺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隋益虎;辣椒紫色性状遗传分析、相关基因克隆和种间杂种创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艳娟;辣椒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遗传分析及QTL定位[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2 王兴兴;辣椒抗CMV相关QTL定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3 王宁;辣椒胞质雄性不育恢复性QTL定位及不同栽培环境对其影响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4 刘艳;辣椒疫病抗性基因QTL定位及挖掘[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5 段蒙蒙;辣椒种内遗传图谱的构建及植物学性状和抗疫病的QTL定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6 朱慧芹;甜瓜果实柠檬酸含量、可滴定酸和pH的遗传分析与QTL定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7 赵爱萍;中国小麦品种绵阳351-15成株抗叶锈QTL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13年

8 赵娟;辣椒分子连锁图谱的构建及抗黄瓜花叶病毒QTL定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9 胡勇胜;辣椒分子连锁图谱构建与抗疫病性状的QTL分析[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10 吴雪霞;彩色甜椒果色遗传规律和果实主要色素含量变化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6645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26645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9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