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园艺论文 >

香榧微型嫁接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6 19:02
【摘要】:香榧(Torreya grandis‘Merrillii’),红豆杉科(Taxaceae),榧属(Torreya),是榧树(Torreya grandis Fort.ex Lindl.)中的优良变异类型的总称,是经过人工选育和嫁接繁殖栽培的品种类型。香榧多实生大苗嫁接繁殖,但是传统嫁接多2-2苗木,生产周期较长,且木质化嫁接苗嫁接口的愈合时间较长,微型嫁接刚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提高香榧的繁殖系数。微型嫁接用砧穗均为未木质化或半木质化的材料,其愈合时间仅需要10天,可快速供应香榧优质小苗;另一方面,通过嫁接方法,生长愈合机理等研究,为微型嫁接技术的研发和工厂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从微型嫁接技术体系、解剖学观察及愈合过程中相关生理指标开展了研究,得出以下结果:(1)实生榧树种子经3个月的层积催芽,平均萌发率达到64.0%;催芽后于冰箱4℃湿沙储藏的种子萌芽率32.0%和霉变率1.7%都低于袋藏的37.7%和12.3%,较为适宜催芽种子的储藏。10月份播种后2个月的萌芽率最好,达到95.0%。9、10月份催芽的周期为15天,继续生长15天就可作嫁接用砧木。(2)劈接法、接穗长度3cm、砧木高度3cm和外源激素IAA浓度为3mg/kg的微型嫁接榧树嫁接苗成活率和成苗率都较高。(3)香榧微型嫁接劈接苗愈合及生长情况均优于钻孔接和腹接苗,在15天内即可愈合完全;劈接法的嫁接成活率(89.7%)显著高于钻孔接(66.0%)和腹接(68.0%),且在萌芽动态与生长状况方面也具有较高的优势。接穗未保留顶端的微型嫁接苗比同一时间保留顶端的嫁接苗长势要好,提高了接穗利用率;且地径、苗高和新茬数3个生长因子之间极显著相关。微型嫁接可四季进行,6、7月份嫁接成活率达到90.0%,成苗率达到83.3%以上;4月份嫁接较差。(4)微型嫁接香榧苗愈合过程的解剖观察显示,愈合的关键是砧穗薄壁细胞产生的愈伤组织。嫁接口在嫁接第2天形成隔离层,第4天愈伤组织出现,第8天嫁接口愈伤组织相互接触及分化,到第10天砧穗已经愈合完全且输导组织形成。(5)育苗盒中培养的香榧嫁接苗POD、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的变化趋势和后期的愈合及成活都优于培养箱。育苗盒嫁接口处的POD活性在嫁接后第2天降到最低值,之后的4-10天逐渐增长;CAT活性在嫁接后第6天出现最大值;可溶性蛋白含量与POD活性变化趋势相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接穗中可溶性蛋白含量与POD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CAT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嫁接口中POD活性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OD活性在接穗和叶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嫁接口和砧木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图文】:

香榧,微型嫁接,劈接法,砧木


注:A. 左:砧木—实生榧,,右:接穗—香榧;B. 砧木去头;C. 左:劈开砧木,右:削接穗;D. 劈接苗;E. 保鲜膜绑缚; F. 栽植到育苗盒。图 2.1 香榧微型嫁接劈接法Figure 2.1 The cleft grafting method of miniature grafting in T. grandis‘Merrillii’2.3.2.2 钻孔接法

香榧,微型嫁接,砧木,接穗


注:A. 左:砧木—实生榧,右:接穗—香榧;B. 砧木去头;C. 左:劈开砧木,右:削接穗;D. 劈接苗;E. 保鲜膜绑缚; F. 栽植到育苗盒。图 2.1 香榧微型嫁接劈接法Figure 2.1 The cleft grafting method of miniature grafting in T. grandis‘Merrillii’2.3.2.2 钻孔接法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66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成密红,成鸿飞;果树微型嫁接技术研究进展[J];陕西林业科技;2005年02期

2 李志刚;邹纯静;;巧用嫁接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06年02期

3 颜送贵;;梨树花枝嫁接技术[J];果农之友;2006年10期

4 师伟香;;果树嫁接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14期

5 陈国建;;花枝嫁接技术用于梨早期丰产栽培的效果[J];中国南方果树;2008年05期

6 ;移花接木 嫁接技术使农业别有洞天[J];北京农业;2013年26期

7 周光洁;;嫁接技术口诀[J];四川果树;1975年01期

8 刘之恒;;中国古代的嫁接技术[J];植物杂志;1983年01期

9 贾华;;五原县林业局举办果树嫁接技术培训班[J];内蒙古林业;1986年11期

10 赵良华;我国历史上的嫁接技术[J];新疆林业;199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姚为民;;橄榄小树腹贴嫁接技术[A];福建省科协第五届学术年会提高海峡西岸经济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分会场论文集[C];2005年

2 王然;王萌;;塔菊的栽培与管理[A];中国菊花研究论文集(1997-2001)[C];2001年

3 秦国峰;;马尾松嫩枝嫁接技术的基本问题[A];林木遗传改良讨论会文集(杉木、马尾松等树种)[C];199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泳沩;嫁接技术研究有新突破[N];吉林日报;2008年

2 记者 邓其锋 纪正鸿 通讯员 孔伟仙;莲都农民利用番茄嫁接技术抗病增收[N];丽水日报;2008年

3 记者 白燕;我区研制成功枸杞与番茄嫁接技术[N];宁夏日报;2010年

4 王勇;三亚推广蔬菜嫁接技术[N];海南日报;2008年

5 记者 陈家胜;建始两项果树嫁接技术取得突破[N];恩施日报;2010年

6 闵庆文 白艳莹;中国古代良种选育和嫁接技术的活标本[N];农民日报;2013年

7 任金喜;龙抓槐的嫁接技术[N];中国花卉报;2003年

8 李锐;通州:果树嫁接做得巧[N];农民日报;2000年

9 记者 王立命 通讯员 米娜;嫁接技术搭“舞台” 干部当起“打工仔”[N];吐鲁番报(汉);2007年

10 孔德军;板栗嫁接技术要点[N];唐山劳动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殷昊;植物嫁接体的发育:接口融合过程的时期划分、表达谱分析及相关基因的鉴定[D];兰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谷红霞;香榧微型嫁接技术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8年

2 秦子禹;枣试管微嫁接技术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3 田海青;新梨7号梨组培快繁体系建立及微嫁接技术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4年

4 李庆;橡胶树根系嫁接技术初步研究[D];海南大学;2014年

5 鲁文静;柿新种质创制及试管苗嫩枝嫁接技术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翟敏;薄壳山核桃容器育苗及嫁接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671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26671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c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