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园艺论文 >

不同品种荷花花瓣挥发性物质的分析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3 15:12
【摘要】:荷花(Nelumbo nucifera),莲科莲属植物,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有着巨大的经济、生态、观赏以及药食价值。荷花的花瓣香味独特,或浓郁或淡雅,品种间香味各有不同。荷花虽香气独特,但与荷花挥发性成分相关的研究与利用方面却鲜有报道,前人虽已对少数荷花品种的挥发性物质进行鉴定分析,但分析的荷花品种较少;由荷花花瓣做原料加工而成的产品仅见含荷花活性成分的洗发用品、护肤用品和荷花养颜茶,对荷花挥发性物质的开发利用尚未见报道。有鉴于此,本研究以20个品种的荷花花瓣为试材,利用SPME-GC-MS技术对其进行挥发性物质的分析检测,检测出荷花挥发性物质的种类与含量,分析不同品种荷花花瓣挥发性物质在种类与含量方面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运用聚类与判别分析等统计手段分析荷花的香气成分,为后续荷花香气物质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基础资料,并为将来选育观赏效果好、香味独特的荷花品种奠定基础。1荷花花瓣中的挥发性成分分析本试验以20个品种的荷花('大洒锦'、'珠峰翠影'、'逸仙莲'、'秣陵秋色'、'39-1'、'伯里夫人'、'子夜,、'红台莲'、'艾江南'、'中国红北京'、'27-1'、'金太阳'、'16-A9-44'、'16-A9-49'、'16-A9-55'、'稼先莲'、'16-A10-30'、'16-A10-1'、'中国红井冈山'、'16-A10-27')为试验材料,于清晨5:30-6:00之间采集盛花期的花瓣。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SPME)的方法对荷花花瓣的挥发性物质进行萃取收集,再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萃取到的荷花花瓣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分离鉴定,分析检测出挥发性物质的种类与相对含量。结果表明:20个荷花品种中共检测出69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烷烃类18种、烯烃类24种、醇类8种、酯类6种、酮类2种、醛类2种、胺2种、酸类2种和其他物质5种,其中以烷烃类与烯烃类化合物的种类最多,醇类化合物次之,酯类、酮类与醛类物质只在某一种或某几种荷花中检测出。20个荷花品种的挥发性物质中烷烃类化合物占总挥发性物质的45.03%,烯烃类化合物占35.60%,醇类化合物占10.86%,酯类化合物占5.16%,酮类化合物占0.45%,醛类化合物占0.45%,以及其他物质占6.89%。其中烷烃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最高,其次是烯烃类与醇类,酮类与醛类化合物含量最低。2不同品种荷花花瓣中的挥发性成分比较不同品种荷花花瓣中挥发性物质的种类与含量各不相同,其中含有挥发性物质相对含量最高的是'16-A10-30',占7.56%;其次是'16-A10-1',占7.18%;'秣陵秋色'中挥发性物质相对含量最少,只占2.32%。而挥发性物质种类最多的是'大洒锦',有25种;其次是'秣陵秋色'和'16-A10-1',有19种挥发性物质;'16-A10-30'最少,只检测出12种挥发性物质。烷烃类挥发性物质中种类多且含量高的品种是'珠峰翠影';'红台莲'的烷类化合物的种类与含量均最少;但'红台莲'的烯烃类化合物种类与含量处于较高水平。3荷花花瓣挥发性成分的聚类与判别分析对检测到的69种挥发性物质,通过聚类与判别分析将20个品种的荷花分为A、B、C三组。A组由'稼先莲'、'中国红井冈山'、'大洒锦'、'16-A9-49'、'珠峰翠影,、'金太阳'、'16-A9-55'、'27-1'、'子夜'、'艾江南'、'16-A10-1'、'逸仙莲'和'秣陵秋色'13个品种荷花组成;B 组由'39-1'、'16-A10-30'、'16-A10-27'、'伯里夫人,、'16-A9-44,、'中国红北京'6个品种荷花组成;C组只包含'红台莲'一个品种的荷花。A组荷花中检测出较多种类与含量的烯烃类物质、醇类物质、酯类物质和酮类、醛类、胺类物都有检测出,且A组中烷烃类物质的种类与B组相近,但含量不如B组荷花多;B组中检测出较少含量的萜烯类物质;C组含有的挥发新物质的种类与含量均是最少的。4荷花花瓣香气成分的聚类与判别分析69种挥发性成分中有42种是荷花的香气成分,包括烯烃类、醇类、酯类、酮类与醛类物质,针对香气成分进行聚类与判别分析,将20个品种的荷花分为D、E、F三组。D组主要包括'稼先莲'、'中国红井冈山'、'大洒锦'、'16-A9-49'、'金太阳'、'16-A9-55'、'16-A10-1'、'伯里夫人'、'中国红北京'共9个品种,是丁香花的气味与树木的清香相结合的香气。E组包括'39-1'、'16-A10-30'、'27-1'、'16-A9-44'、'珠峰翠影'共5个品种,是清新的淡香。F组包括'逸仙莲'、'艾江南'、'子夜'、'16-A10-27,、'秣陵秋色'、'红台莲'共6个品种,是稍辛辣的胡椒芳香。
【图文】:

种类数,醇类物质,相对含量,中国红


□相对含量(%)邋▲种类数逦Lotuscultivar逡逑图2-3邋20个荷花品种中烯类物质种类数与相对含量图逡逑Fig.邋2-3邋The邋number邋and邋relative邋content邋of邋the邋alkene邋species邋in邋20邋lotus邋cultivars逡逑20个荷花品种挥发性物质所检测出的烯类化合物中,‘16-A10-1’和‘红台莲’所释逡逑放的烯类物质占总烯类物质百分比较高,分别为12.93%和11.11%;依次为4艾江南’逡逑(7.27%)邋>‘子夜,(6.58%)邋>‘16-A9-49’(6.11%)邋>‘16-A10-27,(5.96%)邋>‘大洒锦,逡逑(5.70%)邋>‘稼先莲’(5.39%)邋>‘16-A9-44’(5.36%)邋>‘16-A10-30,,(4.54%)邋>‘伯里夫逡逑人,(4.53%)>‘金太阳’(4.18%)>‘16-A9-55,(4.11%)>4中国红井冈山’(4.08%)>‘27-1’逡逑(3.29%)邋>‘逸仙莲’(2.54%)邋>‘珠峰翠影’(1.81%)邋>‘39-1’(1.77%)邋>‘中国红北京’逡逑(1.45%)烯类相对含量最低的为‘秣陵秋色’,仅占1.30%。而释放烯类物质种类最多逡逑的为‘16-A10-1’

挥发性成分,判别分析,聚类分析


图2-6邋20个荷花品种挥发性成分的判别分析图逡逑Fig.邋2-6邋Discriminant邋analysis邋of邋volatile邋components邋in邋20邋lotus邋cultivars逡逑27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682.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殿文;杨铭铎;;牛乳及其制品的气味成分[J];中国乳品工业;1987年05期

2 林桂荣;李宝江;;果实中挥发性物质的快速气相色谱检测[J];北方果树;1988年02期

3 予生;;纵火花[J];世界知识;1983年15期

4 武小平;卫士美;李润植;;植物挥发性物质代谢的遗传修饰[J];生物技术通讯;2007年02期

5 徐继忠,王颉,陈海江,郗荣庭,刘新忠;套袋对鸭梨果实内挥发性物质的影响(初报)[J];园艺学报;1998年04期

6 邓晓军,陈晓亚,杜家纬;植物挥发性物质及其代谢工程[J];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2004年01期

7 晏勇;;神经毒性挥发性物质[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80年03期

8 何胜男;王海凤;刘海学;潘小丹;蒋琳;;不同番茄品种挥发性物质的测定分析[J];吉林农业;2019年14期

9 王泽盛;田洪磊;王鹏;张芳;未志胜;;新疆不同地区传统马奶酒挥发性物质差异性分析[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8年08期

10 崔晓兰;王强强;;粮食挥发性物质及其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现代食品;2018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守安;王梦馨;韩宝瑜;;抗病防御相关的植物挥发性物质研究进展[A];第六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摘要)[C];2010年

2 司民真;张德清;刘仁明;;新鲜中草药中挥发性物质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检测[A];第十六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胡鹏翔;李志芬;李莉;吴鸣建;;新技术在烟草中挥发性物质前处理手段中的应用研究[A];河南省化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郑林森;庞名瑜;姜义华;张庆费;胡岗;包慈华;罗玉兰;林满红;黄懿珍;;47种园林植物保健型挥发性物质的测定[A];风景园林 人居环境 小康社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选集(上册)[C];2008年

5 蒋玉梅;李轩;毕阳;周小平;周围;葛永红;;采前苯丙噻重氮(BTH)处理抑制厚皮甜瓜挥发性物质的释放[A];食品感官科学前沿与发展——首届中国食品感官科学学术研讨会暨《食品感官科学》课程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孙玉凤;张永军;陆宴辉;吴孔明;郭予元;;基于棉花挥发性物质的盲椿象可持续性防治[A];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其利;江银辉;王伟;郑露;黄俊斌;Tom Hsiang;;白长链霉菌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对柑橘青霉的抑制作用及其防病效果[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韩天明;肖玉英;姚乾坤;符少剑;叶延魏;;挥发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9 刘欣;周科;覃逸明;聂刘旺;;凬草挥发性物质对四种农作物的化感作用及其化感物质的分析研究[A];中国第四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姜鹏;蒋晶;蒲云峰;王丽娟;叶兴乾;刘东红;;高温处理对红枣浸提液感官特性和挥发性物质的影响[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记者朱建军 通讯员张平;福州大蒜价格一路高涨[N];中国食品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黄R

本文编号:26775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26775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a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