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炭对‘玛瑙红’樱桃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662.5
【图文】:
图 1 玛瑙红樱桃的培育图Fig.1 The cultivation of Prunus pseudocerasus ‘Manaohong’标及方法理化性质和持水量的测定旦(2000)的方法:土壤的 pH 值采用 pH-3C 型酸度计测定外加热重铬酸钾容量法,全氮采用连续流动分析仪法,碱解采用盐酸硫酸浸提法,速效钾火焰光度计法。土壤的持水量烘干法测定。特性的测定为 0.5 mm 卷尺测定干高、新梢长度;精确度为 0.02 mm 游
大学 2019 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3 结果与分析 生物炭对土壤持水量的影响由图 2 所知,施加生物炭能显著提高土壤的持水量。与对照相比,不同生物炭土壤持水量增幅范围在 27.6% ~ 52.3%之间,其中 YM6 处理的持水量最高97%;P3 处理最低,为 25.96%,其原因可能是施加生物炭后降低了土壤的容重孔隙度增加,土壤中的持水量被有效的维持,而不同材质的生物炭比表面不同的孔隙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重庆;王晖;江小燕;黄荣;曹亦俊;;生物炭吸附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9年01期
2 杨德毅;吾建祥;潘明正;刘莉;虞冰;马婧妤;;施用不同生物炭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农业与技术;2019年02期
3 孙晓鹏;;生物炭的制备与应用研究[J];乡村科技;2019年02期
4 孔德国;周岭;李坷;张红美;;炭化时间对长、短绒棉基生物炭性能的影响[J];可再生能源;2017年10期
5 苗微;孟军;兰宇;韩晓日;陈温福;;陈化处理对稻壳生物炭理化性质的影响[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7年04期
6 孙涛;朱新萍;李典鹏;顾祝禹;张佳喜;贾宏涛;;不同原料生物炭理化性质的对比分析[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7年06期
7 齐慧;武小芬;陈亮;邓明;王克勤;;辐照预处理对稻壳生物炭制备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2019年07期
8 李佳燕;陈兰;喻婕;戴智强;张震;王娜;;生物炭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19年07期
9 蒋春燕;石凤丽;李英杰;田森林;;生物炭制备及其在水污染控制中的应用[J];化工新型材料;2019年05期
10 宋婷婷;赖欣;王知文;方明;杨殿林;居学海;李洁;张贵龙;;不同原料生物炭对铵态氮的吸附性能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苹;潘波;焦杏春;;滇池底泥制备的生物炭对菲的吸附-解吸[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1暨第六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沈国清;;生物炭影响土壤生态系统功能的生物学机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3 向淋;高瑞丽;付庆灵;朱俊;胡红青;;氧化生物炭的制备及其对铅的吸附[A];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暨农田土壤污染与修复研讨会摘要集[C];2018年
4 周健;陈氏边陲;胡红青;;4种生物炭对水稻田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影响[A];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暨“农田土壤污染与修复研讨会”第二届山东省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技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7年
5 李荭荭;刘雨庭;陈炎辉;王尚礼;王明光;李云云;谢团辉;王果;;生物炭添加对镉、铅在土壤-水稻体系中迁移的影响[A];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暨“农田土壤污染与修复研讨会”第二届山东省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技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7年
6 陈思慧;陈振焱;张亚平;许伟伟;任静华;沈凯;;铁基生物炭对镉污染农田土壤的修复作用研究[A];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暨农田土壤污染与修复研讨会摘要集[C];2018年
7 王雅伦;孙秀云;王连军;;生物炭在土壤改良和修复中的应用[A];2018年全国环境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研讨会暨创新技术联盟中心筹备会论文集[C];2018年
8 王雅伦;李桥;赖佳;孙秀云;王连军;;生物炭在土壤改良和修复中的应用[A];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7年
9 张又弛;范家俊;孙健;侯艳伟;蔡超;;不同生物炭对污染土壤中油菜镉吸收的影响[A];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暨“农田土壤污染与修复研讨会”第二届山东省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技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7年
10 肖禾;陈源泉;张学鹏;孙备备;吴佳迪;隋鹏;;生物炭与不同肥料混施对土壤理化性状和作物产量的影响[A];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2018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于险峰 李纯;生物炭产业亟须政策扶一把[N];农民日报;2018年
2 记者 葛传东;我省秸秆炭化还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N];辽宁日报;2017年
3 张宜军 本报记者 朱勤;用秸秆制成的生物炭肥 耐旱除虫增产[N];辽宁日报;2017年
4 记者 陈云芬;生物炭与作物健康栽培院士工作站挂牌[N];云南日报;2017年
5 本报记者 于险峰 张仁军;生物炭拓展秸秆还田新路径[N];农民日报;2017年
6 于险峰 张仁军;生物炭拓宽秸秆还田新路径[N];山东科技报;2017年
7 本报记者 刘霞;生物炭能否给地球降降温?[N];科技日报;2009年
8 记者 李瑞林 通讯员 程晓云;遂昌竹炭赢得国际赞誉[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张晔;生物炭能让土壤更肥沃吗?[N];科技日报;2013年
10 记者 王靖tD;把生物炭还给农田[N];沈阳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帅霖;生物炭对旱作农田土壤生态功能的影响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9年
2 阎海涛;生物炭对植烟褐土的改良效应及其微生态机理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8年
3 范方宇;玉米秸秆水热炭化和热解法制备生物炭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7年
4 周莉;生物炭—纳米二氧化锰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水体铜镉的去除性能与机制[D];沈阳农业大学;2018年
5 袁s
本文编号:27263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2726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