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品种青皮核桃耐贮性比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30 18:23
【摘要】:青皮核桃(Juglans regia L.)果实因其营养丰富、风味独特而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商业前景。但青皮核桃果实采后易于褐变,贮藏寿命较短,致使其供货期短而创利空间非常有限。品种是影响果实贮藏寿命的关键因素,但有关不同品种青皮核桃贮藏寿命差异性的研究鲜有报道,使得核桃鲜贮选材具有盲目性。本研究以陕西省主栽的8个核桃品种:‘西扶2号’、‘陕核短枝’、‘维纳’、‘香铃’、‘西洛3号’、‘西扶1号’、‘辽宁4号’及‘清香’为试材,在0±0.5℃,相对湿度70%-80%的贮藏条件下比较不同品种青皮核桃果实耐贮性,分析青皮核桃形态学特征、采后生理特性和品质特性与其耐贮性关系,以期为生产中筛选出耐贮核桃品种,并建立青皮核桃果实耐贮性评价体系,为实现鲜食核桃产业化贮藏,延长鲜食核桃上市期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采后贮藏过程中,以总褐变指数均超过30%不宜再存为标准,‘西扶2号’、‘陕核短枝’、‘维纳’褐变指数增加较快,60 d时终止贮藏;‘香铃’褐变速率其次,‘西洛3号’、‘西扶1号’、‘辽宁4号’和‘清香’果实褐变较慢,72 d时终止贮藏。(2)贮藏过程中,8个品种青皮核桃果实都出现了明显的乙烯高峰(12-36 d)。呼吸速率均于贮藏后期急剧增加,除‘陕核短枝’和‘香铃’外,其他6个品种都出现了一个微弱的呼吸早高峰。青皮生理指标与褐变指数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青皮18 d和30 d时的PPO活性、18 d时的LOX活性、18 d时的MDA含量以及42 d时的果实呼吸速率与青皮核桃果实贮藏后期褐变指数呈正相关;青皮18 d时的总酚含量和12 d时的PAL活性与贮藏后期褐变指数呈负相关。(3)八个供试品种分析得出,青皮核桃果实大小、青皮厚度、内果皮厚度、青皮率、出仁率等外观形态特征和经济性状特征与果实失重率及褐变指数无显著相关性。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西扶2号’、‘陕核短枝’、‘维纳’蜡质层较薄且分布不连续,‘西洛3号’、‘西扶1号’、‘清香’蜡质较厚且平整,而‘香铃’和‘辽宁4号’蜡质层有微裂隙存在。表皮皮孔密度、绒毛长度、绒毛密度与果实失重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果实褐变指数无明显相关性。(4)八个品种青皮核桃果实贮藏期均表现为:核仁含水量上升,可溶性糖含量增加,粗脂肪含量减少,感官品质下降,粗蛋白含量则依品种不同有升有降。另外,贮藏后核仁酸价均增大,过氧化值和羰基值则依品种不同而呈不同变化趋势。‘清香’和‘西扶1号’的营养成分含量、感官品质、油脂稳定性优于其他品种。(5)以贮后褐变指数、感官评价值、核仁油脂酸价值进行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得出,8个品种青皮核桃果实低温下耐贮性排序为:‘清香’和‘西扶1号’‘辽宁4号’和‘西洛3号’‘西扶2号’和‘香铃’‘陕核短枝’和‘维纳’。综上所述,青皮核桃果实属于呼吸晚高峰型的跃变型果实,部分品种有弱的呼吸早高峰。不同品种青皮核桃褐变进程与其贮藏前期酶促褐变反应强弱有关,贮藏12-18 d左右青皮酚类物质氧化活性低、膜脂降解活性低的品种褐变指数增加较慢。另外,表皮蜡质较厚且平整的品种不易失水更耐贮藏。青皮核桃耐贮性决定于果实褐变进程、感官品质变化度、核仁酸价上升幅度三个方面。8个品种中,‘清香’和‘西扶1号’最耐贮藏,‘陕核短枝’和‘维纳’最不耐贮藏。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664.1
【图文】:
高于其他品种(P < 0.05),贮藏至 60 d 时褐变指数达到 30%-40%,此时核桃青皮已经软褐严重可能会污染到内部的核仁,因此这 3 个品种在 60 d 时终止贮藏。‘香铃’果实的褐变处于中等水平,贮藏至 60 d 时褐变指数在 20%-30%之间,尚未到达污染核仁的临界值(褐变指数 > 30%),允许其继续贮藏。‘西洛 3 号’、‘西扶 1 号’、‘辽宁 4号’和‘清香’的果实褐变发展较慢,贮藏至 60 d 时果实褐变指数小于 20%,因此也继续贮藏。贮藏至 72 d 时,‘香铃’、‘西洛 3 号’、‘西扶 1 号’、‘辽宁 4 号’和‘清香’果实的褐变指数均超过 30%,故而全部终止贮藏。2017 年部分重复试验表明,‘香铃’的褐变速率与褐变指数明显大于‘西扶 1 号’、‘辽宁 4 号’和‘清香’,与 2016 年的试验结果一致(图 2-2B)。贮藏结束,‘维纳’裂果率达 100%,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 < 0.05),‘清香’次之,‘西扶 1 号’紧随其后,这 2 个品种裂果率也显著高于其他 5 个品种(P < 0.05)。而‘香铃’、‘西洛 3 号’和‘辽宁 4 号’3 个品种间裂果率无显著差异性(P >0.05),但显著高于‘西扶 2 号’和‘陕核短枝’(P < 0.05)。另外,‘陕核短枝’直至贮藏结束都没有观察到裂果现象(表 2-1)。
图 2-2 2016 年(A)和 2017 年(B)低温贮藏过程中不同品种青皮核桃果实褐变指数的比较观测值为平均值±标准差(n = 3),同一品种中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贮藏时期差异显著(P 0.05)Fig.2-2 Comparisons of fruit browning index of eight fresh in-husk walnut cultivars during storage at 0℃in 2016 (A) and 2017 (B)Values represent mean ± standard error (n = 3), 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in the same cultivar indicate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storage time (P 0.05)表 2-1 2016 年低温贮藏终止后不同品种青皮核桃果实褐变程度及裂果率比较Table 2-1 Comparisons of fruit browning degree and cracking rate of eight fresh in-husk walnut cultivarsafter storage at 0℃ in 2016品种Cultivars贮藏期限/ d褐变指数/%外部褐变指数软褐指数/ % 裂果率/ %/ %内部褐变指数/ %西扶 2 号 60 33.87±0.78c 0.00e 14.44±0.78f 2.22±0.38e陕核短枝 60 37.33±0.38a 0.00e 15.78±0.38e 0.00f维纳 60 35.03±0.51b 0.00e 22.89±2.14c 100±0.00a香铃 72 32.43±1.02d 4.01±0.51c 30.89±1.39a 2.88±0.38d
本文编号:2735661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664.1
【图文】:
高于其他品种(P < 0.05),贮藏至 60 d 时褐变指数达到 30%-40%,此时核桃青皮已经软褐严重可能会污染到内部的核仁,因此这 3 个品种在 60 d 时终止贮藏。‘香铃’果实的褐变处于中等水平,贮藏至 60 d 时褐变指数在 20%-30%之间,尚未到达污染核仁的临界值(褐变指数 > 30%),允许其继续贮藏。‘西洛 3 号’、‘西扶 1 号’、‘辽宁 4号’和‘清香’的果实褐变发展较慢,贮藏至 60 d 时果实褐变指数小于 20%,因此也继续贮藏。贮藏至 72 d 时,‘香铃’、‘西洛 3 号’、‘西扶 1 号’、‘辽宁 4 号’和‘清香’果实的褐变指数均超过 30%,故而全部终止贮藏。2017 年部分重复试验表明,‘香铃’的褐变速率与褐变指数明显大于‘西扶 1 号’、‘辽宁 4 号’和‘清香’,与 2016 年的试验结果一致(图 2-2B)。贮藏结束,‘维纳’裂果率达 100%,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 < 0.05),‘清香’次之,‘西扶 1 号’紧随其后,这 2 个品种裂果率也显著高于其他 5 个品种(P < 0.05)。而‘香铃’、‘西洛 3 号’和‘辽宁 4 号’3 个品种间裂果率无显著差异性(P >0.05),但显著高于‘西扶 2 号’和‘陕核短枝’(P < 0.05)。另外,‘陕核短枝’直至贮藏结束都没有观察到裂果现象(表 2-1)。
图 2-2 2016 年(A)和 2017 年(B)低温贮藏过程中不同品种青皮核桃果实褐变指数的比较观测值为平均值±标准差(n = 3),同一品种中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贮藏时期差异显著(P 0.05)Fig.2-2 Comparisons of fruit browning index of eight fresh in-husk walnut cultivars during storage at 0℃in 2016 (A) and 2017 (B)Values represent mean ± standard error (n = 3), 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in the same cultivar indicate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storage time (P 0.05)表 2-1 2016 年低温贮藏终止后不同品种青皮核桃果实褐变程度及裂果率比较Table 2-1 Comparisons of fruit browning degree and cracking rate of eight fresh in-husk walnut cultivarsafter storage at 0℃ in 2016品种Cultivars贮藏期限/ d褐变指数/%外部褐变指数软褐指数/ % 裂果率/ %/ %内部褐变指数/ %西扶 2 号 60 33.87±0.78c 0.00e 14.44±0.78f 2.22±0.38e陕核短枝 60 37.33±0.38a 0.00e 15.78±0.38e 0.00f维纳 60 35.03±0.51b 0.00e 22.89±2.14c 100±0.00a香铃 72 32.43±1.02d 4.01±0.51c 30.89±1.39a 2.88±0.38d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韩冬梅;李建光;潘学文;吴振先;李荣;;龙眼果实的主要经济性状与耐贮性关系研究[J];中国南方果树;2009年06期
2 林建城;林河通;郭振国;陈素英;梁杰;;枇杷不同品种果实形态结构的比较及其与耐贮藏性的关系[J];热带作物学报;2009年01期
3 康明丽;刘坤;;桃果采后生理变化与保鲜技术研究[J];北方园艺;2008年05期
4 屈红霞,孙谷畴,蒋跃明;龙眼果皮显微结构与果实耐贮性关系探讨[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1年01期
本文编号:27356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2735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