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园艺论文 >

加气滴灌对温室黄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7-24 22:36
【摘要】:加气滴灌是一种新型滴灌方式,是对传统地下滴灌系统的完善。加气滴灌可以促进作物植株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以“中农20号”为试验黄瓜品种,设置3个滴灌带埋深水平:分别为D1(10cm)、D2(20cm)、D3(30cm);3个加气水平:分别为G1(每1天加气1次)、G2(每2天加气1次)、G3(每3天加气1次);3个灌水定额水平:分别为W1(0.63m~3/区)、W2(0.53 m~3/区)、W3(0.43 m~3/区)。研究加气滴灌对温室黄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建立高产、高效节水的加气滴灌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试验结果表明:(1)加气滴灌对黄瓜形态指标和产量的影响.与对照比较,除了D1W1G1的加气滴灌处理,其余加气滴灌处理均可以促进黄瓜生长和提高产量,其中最优处理为D3W1G2,其茎粗增长量较对照处理增加了104.0%~110.0%,株高增加了12.1%~17.0%,叶面积增加了28.7%~34.1%,产量增加了62.0%~66.4%。且该处理下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最高,比对照处理增加了24.3%~28.8%。(2)加气滴灌可以有效促进根系生长,进而促进地上部分的生长发育,同时提高黄瓜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增加伤流液流量。对伤流液流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影响最优的处理是D3W3G2。对黄瓜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影响最优的处理是D3W1G2。(3)加气滴灌可以显著提高对黄瓜果实品质.对蛋白质含量提高作用最优的处理是D3W1G2;对黄瓜果实抗坏血酸含量作用最优的处理是D3W3G2;对黄瓜果实总酸含量作用最优的处理是D3W1G2;对黄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影响最优的处理是D3W1G2。综合考虑D3W1G2加气滴灌处理对黄瓜果实品质影响最优,其黄瓜抗坏血酸,蛋白质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较高,总酸含量较低,黄瓜果实的风味品质最好。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科技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626;S642.2
【图文】:

温室大棚,设施


图 2-1 温室大棚设施Figure 2-1 Greenhouse facilities(2)研究场地土壤条件温室试验地土壤类型为潮土,耕作层土壤体积质量为 1.38 g/cm3,田间持水量为 24%,土壤有机质为 19.6 g/kg、全氮质量分数为 0.97 g/kg,碱解氮为13.21mg/kg、速效磷为 84.11 mg/kg、速效钾为 95.52 mg/kg,pH 值为 7.1。8 月11 日开始育苗、8 月 27 日开始移栽,移栽后立即灌定植水,小区供水方式为地下滴灌。2.1.3 设计原理试验设计原理是通过给作物根部通入空气来缓解地下滴灌造成土壤含氧量降低,改变作物根际土壤环境,从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以加气

茎粗,加气,黄瓜


加气滴灌对温室黄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处理较长。D2W1G3 处理植株茎粗达最大,达到最大 8.5 mm,茎粗增长期最长。当滴灌带埋深为 D3 时,加气频率对黄瓜茎粗的影响,可以看出在生长期内,对照处理黄瓜茎粗的增粗量最小,茎粗增长周期最短。D3W1G2 处理的植株在生长期前期生长速率最大,最大值为 8 mm,比其他处理都大。对整体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的滴灌带埋深条件下,加气处理可以黄瓜茎粗快速增长,并且延长生长周期。

加气,株高,加气处理,植株生长速率


(c)图 3-2 加气滴灌对株Figure 3-2 Effect of aerated irri当滴灌带埋深为 D1 时,加气处理的株高量周期各处理株高增长差异不明显,随着时间量明显大于对照。尤其是 D1W2G2 的株高D3W1G2 植株生长速率最高,对植株的生长24%;当滴灌带埋深为 D2 时,可以看出加气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北欧型温室黄瓜新品种锦绿[J];上海蔬菜;2001年05期

2 赵品绩,王华松,姜振祥;温室黄瓜整枝技术改进试验[J];中国农技推广;2001年02期

3 王永福;深冬季节温室黄瓜落蔓管理方法[J];蔬菜;2002年11期

4 赵宝香;温室黄瓜“津育3号”[J];北京农业;2003年09期

5 孙永深,安建东,童越敏,国占宝,李乃光,彭文君,吴杰;熊蜂(Bombusterrestris)为温室黄瓜授粉的效果研究[J];蜜蜂杂志;2003年08期

6 刘艳丽,汝吉莲;温室黄瓜增产九法[J];长江蔬菜;2005年07期

7 安丽君;温室黄瓜落蔓需注意的几个问题[J];长江蔬菜;2005年11期

8 因小芳;;直接为害温室黄瓜的自然灾害[J];山西农业;2005年12期

9 张健;袁国华;;温室黄瓜换代新品种——博耐13号B型[J];山西农业;2006年18期

10 张宏军;于建新;;温室黄瓜早衰与再生根的培养[J];当代蔬菜;2006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苗伟丽;李加旺;李愚鹤;;温室黄瓜产量及效益的影响因素[A];纪念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建所二十五周年论文摘要集(2001—2010)[C];2010年

2 裴孝伯;李世诚;蔡润;解静;;现代温室黄瓜营养数据库的建立[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农科卷)[C];2005年

3 李娟;郭世荣;罗卫红;;温室黄瓜光合生产与干物质积累模拟模型[A];《中国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资料汇编[C];2010年

4 褚金翔;孙忠富;王迎春;杜克明;贾倩;;利用模型对我国温室黄瓜的光合生产潜力进行空间分析[A];2007农业环境科学峰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李淑菊;霍振荣;王惠哲;管炜;;温室黄瓜新品种津优38号的选育[A];纪念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建所二十五周年论文摘要集(2001—2010)[C];2010年

6 李邵;薛绪掌;郭文善;李霞;陈菲;;不同供水吸力对温室黄瓜光合特性的影响[A];纪念殷宏章先生百年诞辰暨全国光合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7 马俊;贺超兴;闫妍;于贤昌;;肥水气一体化施用技术对温室黄瓜产量品质的影响[A];中国园艺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李萍萍;李冬生;王纪章;付为国;;温室黄瓜叶片光合速率的类卡方模型[A];《中国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资料汇编[C];2010年

9 张会艳;;秸秆生物反应堆在温室黄瓜上的应用试验[A];辽宁省昆虫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马德华;李淑菊;霍振荣;庞金安;吕淑珍;;冬春茬温室黄瓜新品种津优20号的选育[A];纪念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建所二十五周年论文摘要集(2001—2010)[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滦县滦州镇农业站 吕远;温室黄瓜异常天气管理[N];河北科技报;2012年

2 金豆;温室黄瓜增产的五种方法[N];陕西科技报;2012年

3 王杰;温室黄瓜“歇秧”的预防[N];陕西科技报;2012年

4 石家庄市鹿泉区农牧局大河区域站 李向前;温室黄瓜定植后管理抓四点[N];河北科技报;2014年

5 通讯员 郑子艳;襄汾县景毛乡温室黄瓜架起富民桥[N];临汾日报;2008年

6 郭华;如何管理温室黄瓜[N];农民日报;2005年

7 任航;夏季温室黄瓜咋高产[N];山西科技报;2003年

8 张怀礼;温室黄瓜八忌[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5年

9 玉田县农牧局 王立华;温室黄瓜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N];河北科技报;2012年

10 陈建平;温室黄瓜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N];农民日报;2013年



本文编号:27694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27694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c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