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园艺论文 >

苹果树冠层三维重建及可视化计算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8 09:55
【摘要】:苹果树是我国栽培面积和产量最大的果树树种,苹果树种植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适宜的树形结构、合理的冠层光分布对提高果树光合利用效率,提升果树的产量和果品质量以及有效防治病虫害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选择合理的树形和改善树冠分布一直是果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然而却面临着相关树形冠层的定量化计算分析方法技术和软硬件工具匮乏的问题。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由植物学、数学、计算机图形学等多学科交叉的虚拟植物技术迅速发展起来,利用三维数字化技术,基于实测数据构建果树冠层三维结构模型并进行可视化计算,从而作出精准的分析和评价,是有效提升果树科研和生产定量化水平的途径,是当前果树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生产实践指导意义,同时,在果园自动化管理、品种培育、农技虚拟培训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为解决基于三维冠层模型的苹果树定量化计算分析的问题,本文主要开展苹果树冠层三维重建、语义特征表达、可视化计算方法研究,并集成研发虚拟修剪培训软件系统,具体内容如下:(1)综合利用三维数字化、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手段和设备,并结合人工测量等方式,系统获取苹果树一个生长周年的冠层三维结构化数据,建立了基于多尺度信息融合的果树形态结构获取方法和流程,实现对苹果树三维冠层结构生长周年的连续观测和数据获取,为三维冠层重建提供精确的数据基础。(2)提出一种基于点云的果树冠层精确三维重建方法。首先,基于致密点云的拓扑结构来解决具有复杂分枝结构的果树冠层点云中的连通拼接错误闭环、细小枝条缺失以及枝条半径精确求解问题,从而实现落叶期果树冠层精确重建;然后,根据叶冠点云的局部和全局特征,提出椭球分层的点云密度收缩算法实现器官点云分离,从而实现冠层叶片的快速自动重建;最后,构建基于物理的模型实现点云的变形与编辑。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正确识别出的叶片数占冠层总叶片数的90%以上,叶面积指数的正确率大于95%,叶片倾角偏离5°以内的叶片数占总叶片数的90%以上。提出一种基于物理的植物三维扫描点云模型变形算法,对一株果树点云模拟风吹的变形模拟,变形动画比较平滑,为果树风吹落果虚拟仿真研究提供技术支撑。(3)提出一种基于四层域图的果树冠层结构语义模型及重建方法,解析不同树形苹果树冠层分层语义特征,利用图域理论,构建苹果树树冠分层、分形、分域及有向树连通的语义关系模型,基于统计理论,构建枝干分布数学模型及叶片分布模型,从而实现冠层三维结构快速重建。由模型构建的不同树形冠层三维模型和人工测量数据对比,构建的模型总枝量误差率小于8%,长枝比和短枝比误差率均小于5%,总叶片数误差率小于6%,表明本文方法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能够为树形分析、整形修剪及虚拟仿真实验研究提供有效的参考。(4)利用果树三维冠层模型,构建基于Z-buffer算法的冠层太阳直射光和有效辐射(PAR)传输模型,构建基于Turtle的天空散射光和有效辐射传输模型,实现一种基于三维的果树冠层光分布计算方法,和实测数据进行算法验证,在a=0.05水平下P值为0.948。对苹果树不同树形冠层结构光分布三维可视化计算模拟,对比分析我国广泛种植的三种树形的苹果树冠层结构,结果表明,冠层叶片接收的光合有效辐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同比叶面积占有率,所有树形PAR的占有率均由上至下依次递减,开心形苹果树树冠PAR分布主要集中在中间部位,而疏散分层形和自由仿锤形根据其主枝分布规律,其冠层PAR在冠层中上部基本平均分布,且上部的叶面积的比率明显增大。(5)基于Agent软件架构思想和技术,整合果树冠层建模方法和光分布计算方法,开发苹果树建模及可视化计算服务原型软件系统(Apple_vcss),集成苹果树冠层三维重建、语义特征表达、可视化计算分析等功能模块,面向虚拟修剪技术培训等典型应用提供交互式软件工具。从系统运行效果来看,本文研发的苹果树三维建模和三维可视化计算技术算法能够有效地应用于虚拟辅助修剪系统中,为虚拟修剪过程提供修剪操作的实时交互、修剪效果可视化展示、修剪决策的定量化计算分析,从而为果园管理、品种培育、农技虚拟培训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软件工具。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661.1;TP391.41
【图文】:

技术路线图,冠层,点云,相关软件工具


贯穿本文研究过程,模型参数获取和计算效率尽量节省人力成本,所建模型逡逑精度满足农业研究需要,利用构建的模型开发相关软件工具,具有实用、可移植逡逑性和较强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技术路线如图1-1所示。逡逑使用三维数字化仪、三维扫描仪等设备,并结合人工测量等手段,系统获取逡逑苹果树一个生长周年的冠层三维结构化数据,总结出多尺度的果树冠层形态结构逡逑获取方法及器官模板库的构建方法。分析冠层点云数据特征,利用Laplacian算法逡逑及点云密度收缩算法,研宄基于点云的果树冠层精确重建方法。分析冠层层域语逡逑义特征,研究基于图域的冠层参数化建模方法,构建基于统计的枝干分布数学模逡逑型及叶片分布数据模型,实现基于域图语义的果树冠层快速重建。构建基于质点-逡逑弹簧系统的物理约束模型用于控制果树冠层点云物理变形,为果树风吹落果虚拟逡逑仿真研宄以及果树树形整形、拉枝仿真模拟提供技术支撑。逡逑结合重建的果树三维冠层模型

照片,果园,照片


从而提高果树冠层结构三维重建的精度和效率,具有很大的研宄价值和广逡逑泛的现实意义。本章首先依据树冠构成、生长特点,分析几款常用的三维数据获逡逑取设备的技术指标及在开展果树数据获取时的技术方法细节,并综述了相关数据逡逑处理方法,然后结合苹果树物候生长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信息融合的果树逡逑形态结构获取方法,该方法能够对苹果树进行连续数据获取,实现一个生长周年逡逑的三维冠层重建,为冠层光分布计算分析研究提供系统的数据支撑,最后分析果逡逑树三维数据获取方法的优势和局限。逡逑2.1试验果园简介逡逑本文试验地点为北京昌平中日友好观光果园(北纬40.24,东经116.31),该逡逑果园主要种植苹果树,占地500余亩,是基于北京市昌平区政府与日本国青森县逡逑板柳町政府签订的苹果技术交流友好协议为基础建立的标准果园。果园自然环境逡逑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土壤为褐土,灌溉条件较好,逡逑生长良好,管理水平较好。本文选取的试材为6-15年生的红富士苹果树(Fuji),逡逑南北行向,株行距为3m*5m。逡逑

三维数字化仪,发射器,定位装置,探针


(a)逦(b>逡逑图2-2三维数字化仪MicroScribe,邋(a)设备结构,(b)设备原件组成逡逑Fig.邋2-2邋Three邋dimensional邋digitizer邋MicroScribe,(a)the邋equipment邋structure,(b)the邋equipment逡逑components逡逑本文研宄过程中使用的两款三维数字化仪是MicroScribe和3Space邋Fastrak。逡逑其中,MicroScribe俗称“威力手”,是由美国immersion公司研发的小型三维数逡逑字化仪设备,其由三段炭纤维臂构成,其工作球面直径为1.27m,精度0.38mm。逡逑设备的主要构成包括探针和脚踏板,如图2-2所示。3SpaceFastrak是美国Polhe逡逑rnuns公司生产的三维运动跟踪仪,该设备采用的是电磁原理,使用时要避免金属逡逑等电磁干扰物体,另外,在设备使用时要避免设备电缆线相互交错缠绕(Polhemus逡逑etal.,2000)。其使用扩展发射器后,测量范围可达4m的球形半径距离,精度为0.逡逑08cm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强;;水稻冠层研究内容的解析[J];农业与技术;2019年19期

2 Ichiro Taniyama ,陈大光;红外线摄影测定冠层量的方法[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1989年03期

3 林少君,江广恒;测定稻麦冠层叶片铅直分布的实用模式[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9年04期

4 彭少麟,任海;通过森林冠层研究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第3届国际冠层大会介绍[J];生态学报;2002年08期

5 曾星;俞龙;孙道宗;黄健;;超声波测距在果树冠层三维重构中的应用[J];农机化研究;2012年12期

6 王迪;李久生;饶敏杰;;喷灌冬小麦冠层截留试验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6年09期

7 齐广平;李辛村;张恩和;;膜下滴灌不同灌水量对番茄冠层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2008年06期

8 王咏薇;蒋维楣;;多层城市冠层模式的建立及数值试验研究[J];气象学报;2009年06期

9 王锦地,项月琴,李小文;考虑开放度的树冠层辐射传输模型及实验验证[J];遥感学报;1999年04期

10 周荣卫;蒋维楣;何晓凤;;城市冠层模式对城市气温模拟的改进[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亮;杨敏华;;一种估测小麦冠层氮含量的新光谱指数[A];第八届成像光谱技术与应用研讨会暨交叉学科论坛文集[C];2010年

2 曹素云;劳彩莲;孔娅;;基于OpenGL光照技术玉米验证冠层光反射特性模型[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电气信息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分会科技与教育专委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C];2010年

3 朱虹;郑丽敏;尹健玲;吴富宁;;不同氮营养水平的小麦冠层图像颜色特征的提取[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电气信息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分会科技与教育专委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C];2010年

4 曹梅;江晓东;;不同增温影响小麦冠层反射光谱特性的研究[A];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4 提升气象科技创新能力,保障农业丰产增效[C];2016年

5 薛惠云;韩迎春;李亚兵;王国平;冯璐;范正义;杜文丽;杨北方;曹凑贵;毛树春;;基于棉花冠层数字图像颜色特征的光截获监测[A];中国棉花学会2015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6 黄健;赵祚喜;俞龙;张霖;孙道宗;;激光测量果树冠层体积方法与试验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薛军;勾玲;赵英善;施志国;姚敏娜;张旺锋;;密植条件下玉米冠层光分布对倒伏的影响[A];2016年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与生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8 沈治;崔桂香;张兆顺;;稳定分层下城市冠层流动的数值模拟[A];2014年全国环境力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9 刘业涛;刘科;王毅;高园;田小海;;高温条件下水稻耐感品种冠层微气象特征差异[A];全国第十八届水稻优质高产理论与技术研讨会专辑[C];2019年

10 李云梅;王秀珍;;用模型分析的方法探讨水稻冠层结构变化对冠层反射光谱的影响[A];第十四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盐城市经作站;棉花冠层设计高产栽培技术[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升;苹果树冠层三维重建及可视化计算方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7年

2 唐启源;水稻冠层的生态生理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3 杜永明;冬小麦冠层方向性热辐射的季相变化和模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6年

4 黄春燕;基于高光谱遥感的棉花冠层特征参数的模拟模型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8年

5 张玉烛;覆膜旱植对超级杂交稻冠层生理生态特性及产量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6 刘振鑫;应用城市冠层模式与WRF模式耦合研究城市化效应[D];北京大学;2014年

7 钱婷婷;日光温室黄瓜群体冠层结构特征分析与参数化模型构建[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8 王之杰;冬小麦冠层氮素分布与品质遥感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9 刘建丰;超高产杂交稻冠层形态结构和光合特性及其遗传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2年

10 富丰珍;三倍体毛白杨速生纸浆林光合特性及冠层管理技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瑞娜;不同浅土层水分条件下毛白杨不同冠层高度叶片水力特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9年

2 郭晓燕;基于HJ-1A-HSI数据及PROSAIL模型的苹果冠层参数定量反演[D];山东农业大学;2019年

3 王吕;氮肥和冬小麦品种对冠层—大气NH_3交换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4 朱晓伟;整枝方式和冠层高度对棉铃时空分布及生态生理特征的影响[D];河北农业大学;2018年

5 李志杰;不同冠层特征的树木风致振动模拟[D];福州大学;2016年

6 高璐璐;基于遥感数据的低山丘陵区苹果树冠层叶绿素含量反演[D];山东农业大学;2017年

7 吴蕾;基于CERES-Maize与PROSAIL模型耦合的冠层反射率模拟分析[D];石河子大学;2017年

8 孟凡晓;基于真实场景的树木冠层BRF模拟与分析[D];吉林大学;2017年

9 景建元;不同施氮水平下冬小麦冠层NH_3挥发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10 纪和;马尾松冠层光合有效辐射三维空间分布模型的构建与验证[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960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27960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d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