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园艺论文 >

珠眉海棠(Malus zumi Mats)中褪黑素合成酶黑暗下的转录调控及其泛素化降解的分子机制

发布时间:2020-09-07 16:18
   褪黑素(N-乙酰-5-甲氧基色胺)是有效的活性氧清除剂,在逆境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它也是重要的活性物质,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在植物中,褪黑素合成路径已被初步解析。我们首次从珠眉海棠(Malus zumi Mats)中分离了褪黑素关键合成酶基因MzSNAT5、MzASMT1、MzASMT3及MzASMT9。但褪黑素合成调控的分子机制仍是空白。我们的研究主要围绕调控褪黑素合成的两条主要途径:一是通过“转录调控”,上调合成酶基因的表达,提高合成酶蛋白水平的“开源”模式;二是通过“翻译后调控”,减少褪黑素合成酶的泛素化降解,延长半衰期的“节流”模式。植物中褪黑素的合成受强光和黑暗诱导,因此,我们猜测响应光/暗信号的主要转录因子调控褪黑素合成酶转录,并进行了筛选。在苹果及模式植物拟南芥中发现,KJ可能是调控黑暗下褪黑素合成的关键转录因子。KJ通过直接结合褪黑素关键合成酶基因启动子,抑制其表达和褪黑素合成。此外,本研究分离了 3个与褪黑素合成酶互作的MzWL蛋白,并证实了 WL通过与褪黑素关键合成酶形成复合物,减少合成酶的泛素化降解,保证褪黑素合成。本研究对苹果属植物中褪黑素合成调控机制的揭示,将为分子育种培育高褪黑素含量的转基因苹果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如下:1.体外试验表明,褪黑素合成酶MzSNAT5与AtSNAT6、MzASMT3与AtASMT8均能催化褪黑素前体N-乙酰血清素及褪黑素的合成;在体内系统中,超表达AtSNAT6/AtASMT8和异源表达MzSNAT5/MzASMT3的转基因拟南芥,褪黑素含量显著升高,证明它们在植物体内催化褪黑素合成,编码褪黑素合成酶。2.体外EMSA试验证明,MzKJ和AtKJ能分别特异性地结合MzASMT3、AtSNAT6与AtASMT8的启动子。体内ChIP-qPCR试验证明,MzKJ、AtKJ能直接结合MzASMT3、AtSNAT6与AtASMT8的启动子。沉默KJ的转基因苹果愈伤/拟南芥中,合成酶基因表达增加,褪黑素含量明显升高;而超表达KJ使合成酶基因表达下降,褪黑素含量显著减少。表明KJ直接结合褪黑素合成酶基因的启动子,抑制表达,负调控褪黑素合成。3.黑暗诱导了MzASMT3、AtSNAT 与AtASMT8基因的表达,使褪黑素含量明显增加。黑暗下,KJ蛋白水平下降,因此ChIP-qPCR结果显示,它结合的合成酶基因启动子也随之较少。进一步证明,黑暗使KJ水平下降,从而减少对褪黑素合成酶基因表达的抑制,增加植物中褪黑素合成。4.黑暗下,外源褪黑素处理使褪黑素合成酶基因表达上调,体内褪黑素含量明显增加,并抑制拟南芥幼苗子叶开张。而KJ通过调控黑暗下褪黑素的合成,影响子叶开张。5.克隆得到3个MzWL基因。苹果原位BiFC、Co-IP结果证明,这3个MzWL与MzSNAT5、MzASMT1和MzASMT9互作。泛素化检测表明,MzWL与合成酶通过形成复合物,降低合成酶的泛素化降解。综上所述,黑暗下KJ通过减少对关键合成酶基因表达的抑制,增加褪黑素合成,并抑制子叶开张;而WL蛋白通过与关键合成酶互作,减少关键合成酶的泛素化降解,保证褪黑素合成。这是首次在植物中,发现褪黑素合成调控的分子机制。
【学位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S661.4
【部分图文】:

路径图,褪黑素,路径,色胺


最终在N-乙酰血清素甲氧基转移酶(ASMT)的催化下生成褪黑素。并且,他们发现,在逡逑沉默73//的水稻突变体中,色胺会在SNAT的催化下生成N-乙酰色胺,而过多N-乙酿色胺的积累逡逑会抑制ASMT的催化活性,从而抑制褪黑累?合成(图1-2)。逡逑(B)邋r逦邋Tip逡逑:tph逡逑5-()H-Trp邋Trvptamine邋逦逡逑*邋,逦AANAT逡逑扣T5H逡逑ITK逦y逡逑逦>逡逑I逦^逡逑AANAT邋^逦.\-acetyltr>ptamine逡逑asmt|邋l<逦逡逑图1-2褪黑素在植物体内的合成路径(Parked.,邋2012b)逡逑Fig.邋1-2邋The邋synthesis邋pathway邋of邋melatonin邋in邋plants邋(Park邋et邋al.,邋2012b)逡逑ffu本实验室也第一次在双子叶植物苹果屮成功分离获得苹果域褪黑素合成酶基因rac、r5w、逡逑与ASM;T(LeieM/.,2013)。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咖啡酸氧甲基转移酶(COMT)也能参与植逡逑物屮褪黑素的合成。血清素能够先在ASMT或C0MT的作用下,牛成5-甲l#基色胺(5-MT),冉逡逑在SNAT作用下,生成褪黑素。因此,植物屮存在多条褪黑素的合成路径,较动物史为复杂。逡逑目前,植物屮褪黑素的合成路径存在多种情况(图1-3)。K屮,较为常见的是:底物色氨酸经逡逑过“色胺-血清素-N-乙酰血清素-褪黑素”的传统路径

路径图,植物,褪黑素,路径


1.2.2植物中褪黑素的合成场所逡逑虽然,植物中褪黑素的合成路径己被解析,但植物中褪黑素的合成场所一直到近几年才被发现。逡逑相比于动物,植物细胞中褪黑素的含量氋出许多(Tan邋e;a/.,邋2012),这意味着植物和动物中可能存逡逑在不同的机制来合成褪黑素。Kang等人(2013)发现,比起动物SNAT,水稻SNAT与蓝藻细菌SNAT逡逑在进化上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而蓝藻细菌能够合成褪黑素,并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进化成了后逡逑代叶绿体,因此,研究者推测,叶绿体可能保留了蓝藻细菌合成褪黑素的能力,它可能是植物中褪逡逑黑素合成的重要场所之一■邋(Tan邋eZa/.,2013,邋2014)。这一■猜测在本实验室(Zheng邋ef邋a/.,邋2017a)的研逡逑究中被证实。我们发现了,定位于叶绿体中的苹果属褪黑素合成酶MzASMT9,并证明了叶绿体能够逡逑合成褪黑素。这是首次在植物中证明叶绿体是合成褪黑素的主要场所之一。逡逑此外,另一种假说认为,在植物中,线粒体也是合成褪黑素的场所之一。根据内共生理论,线逡逑粒体是由一类a变形杆菌进化而来的,例如紫色非硫细菌,它能够合成褪黑素并具有明显的昼夜节逡逑律,这表明线粒体很可能仍保留着其前体细菌合成褪黑素的能力(Manchesterefa/.,1995;Esserefa/.,逡逑2004;邋Tan扣《/.,2013)。因此,研究者推测,在内共生的过程中,这种细菌进化成线粒体,并且保逡逑留了其中参与褪黑素合成的基因(Tan邋e?a/.,邋2013,邋2014)。进一步,我们的研究(Wang邋efa/.,2017)逡逑首次在植物中发现,苹果属褪黑素合成酶MzSNAT5定位于线粒体中,并首次证明了,在植物中线粒

基因,合成酶,乙酰基转移酶,氨基酸


论文逦第二章黑暗下KJ对褪黑素合成酶合成酶。我们从拟南芥中克隆得到了机4MSM7?基因。A71邋bp,编码256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8.92邋kDa,具有乙酰基转移酶开放阅读框为1122邋bp,编码373个氨基酸,分子量为40.94邋kDa,)。逡逑0.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一睡不醒;;吃褪黑素,能享婴儿般睡眠?[J];益寿宝典;2018年33期

2 陆炀;燕志;要志宏;李冉;;褪黑素的应用[J];江苏调味副食品;2018年01期

3 陈浩玲;林宇婧;朱慧;杨婷婷;黄芳;;褪黑素对硬组织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8年02期

4 张杰;顾红;程大伟;张威远;郭西智;张洋;陈锦永;;植物褪黑素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8年06期

5 吴兆根;;褪黑素真有那么神奇吗[J];江苏卫生保健;2018年06期

6 周传坤;高书涛;王欢;王峥强;方煌;;褪黑素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发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5年12期

7 陈晓琨;;洗热水澡会影响睡眠?[J];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16年12期

8 林青;;为什么冬天起床比夏天困难?[J];科学世界;2017年03期

9 ;失眠不用慌,水果巧帮忙[J];女子世界;2016年12期

10 赵宇;;睡眠障碍治疗中褪黑素的应用研究进展[J];现代养生;201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贾娇;杨红;;褪黑素及褪黑素能类药物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2 叶晓华;怀佳萍;孙学成;徐晓;吴建胜;;褪黑素通过调节白介素22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A];2013第六届浙江省消化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3 华玖州;;褪黑素对睡眠的影响[A];2016年浙江省行为医学分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6年

4 王卫民;肖国民;裘五四;吴建跃;程军;姜启周;徐海松;张眉;方蓉;;血清褪黑素变化在颅脑损伤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A];2011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刘志民;刘志民;赵瑛;陆祖谦;沈玉美;谈雯;彭树勋;;褪黑素受体在体内分布及信息传导通路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6 徐峰;王芳;李经才;;褪黑素睡眠调节作用的神经机制[A];中国生理学会肥胖的临床与基础暨神经免疫内分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7 吴建胜;怀佳萍;邵颖颖;孙学成;金尹;黄智铭;;褪黑素通过调节细胞内钙稳态改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2012年浙江省内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桑伊妙;褚茂平;;褪黑素在病毒性心肌炎中凋亡和自噬的作用[A];第十三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2016年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6年

9 杨唐斌;熊江辉;聂捷琳;李莹辉;;氧化应激条件下褪黑素的细胞保护作用[A];第五届全国自由基生物学与自由基医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10 左田田;哈达;;褪黑素增强农杆菌介导植物转化机理的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颖;助眠产品真能让你睡个好觉?[N];科技日报;2017年

2 苹果;未成年人不宜服褪黑素治失眠[N];中国妇女报;2012年

3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营养科教授 李惠明;燕麦红酒让你睡个好觉[N];健康时报;2009年

4 曾利明;尚无证据说明褪黑素不安全[N];科技日报;2002年

5 张均田;含褪黑素保健食品对人体有益无害[N];科技日报;2002年

6 王轶名;褪黑素冲出“黑色”旋涡[N];科技日报;2002年

7 方舟子 留美学者,生物化学博士;褪黑素究竟有多神奇?[N];经济观察报;2007年

8 主任医师 吕斌;褪黑素使用过量会影响生育[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9 卫一鸣;褪黑素不是万能补品[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10 孙伟芳;长寿佳品——褪黑素[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小童;褪黑素介导人成骨细胞系hFOB 1.19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

2 吴瑶;褪黑素在儿童心力衰竭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7年

3 王琳;珠眉海棠(Malus zumi Mats)中褪黑素合成酶黑暗下的转录调控及其泛素化降解的分子机制[D];中国农业大学;2018年

4 马腾;褪黑素合成酶AANAT/HIOMT基因过表达绵羊的生产和性状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18年

5 陈曦;褪黑素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6 卜丽佳;褪黑素抑制内质网应激状态下肝癌细胞COX-2表达导致凋亡增加的机制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7 王平;外源褪黑素对苹果叶片衰老的调控及相关自噬基因的功能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8 陶景丽;高褪黑素奶山羊乳腺反应器的建立及其通过自噬调节炎症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8年

9 朱晓玲;MiR-223/Mt2介导褪黑素对小鼠精原细胞GC-1spg的促增殖作用[D];吉林大学;2018年

10 邵光方;褪黑素对高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艾玉;褪黑素抑制拟南芥花青素积累的分子机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

2 周艳;褪黑素缓解瘙痒的分子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3 罗丹;褪黑素对脂肪细胞内质网应激诱导炎症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4 徐翰婷;褪黑素抑制细胞凋亡减缓苯并芘诱导的孕早期卵巢功能失调[D];重庆医科大学;2018年

5 陈婷;褪黑素对小鼠放射性内耳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8年

6 赵思超;高浓度褪黑素调控Septin4蛋白介导成骨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

7 孙涛;TLR4对RSV感染中枢神经元诱导的NLRP3炎性小体与细胞自噬的影响及褪黑素的作用[D];安徽医科大学;2018年

8 徐暑晖;外源褪黑素促进盐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的分子机理[D];扬州大学;2018年

9 覃甘梅;壮泰安神贴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褪黑素的影响[D];广西中医药大学;2018年

10 李月琴;NLRP3炎性小体在癫痫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及褪黑素对其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135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28135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1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