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园艺论文 >

小叶蚊母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园林应用

发布时间:2020-09-17 18:01
   小叶蚊母(金缕梅科,蚊母属)是一种乡土地被植物,在园林应用上有广阔的前景。本文在小叶蚊母种质资源收集的基础上,开展了形态多样性、生理特性、栽培技术及园林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如下结果。1.明确了小叶蚊母的物候期、根系特征、萌芽性等生长发育规律。小叶蚊母根系主要分布在地下10-20cm处,分布集中且以小于2mm的细根为主,春季萌芽早,展叶快,栽后生长呈先快后慢的特点,喜阳耐荫,能耐寒、耐高温、耐水淹,为其应用在不同立地与不同地域提供了理论基础。2.揭示了LHWM01、LHWM04、LHWM05和LHWM11等类型小叶蚊母的光合特性。4类型光饱和点分别为1600 umol·m~2·s~(-1)、1430 umol·m~2·s~(-1)、1350 umol·m~2·s~(-1)、1260 umol·m~2·s~(-1),光补偿点分别为25.71 umol·m~2·s~(-1)、25.83 umol·m~2·s~(-1)、12.89umol·m~2·s~(-1)、7.82 umol·m~2·s~(-1),光饱和点都很高,光补偿点都很低,说明4个类型的小叶蚊母对光适应性均强,属喜阳耐阴植物。3.发现了小叶蚊母形态多样性并选育出适用于园林应用的优良类型。通过连续多年观测无性繁殖的成年植株,根据个体间花色、叶色、树体结构等外在性状差异表现,并基于ISSR分子标记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及叶片解剖特性研究,共划分12个类型,其中,LHWMO1、LHWM02、LHWM04、LHWMO5、LHWM11与LHWM12这6个类型具有枝叶密集,树冠较为紧凑,适应性强,观赏效果好等特点,被初选确定为优良资源类型。该类型可在今后产业化生产中直接推广应用,也可以作为小叶蚊母新的优良品种培育的育种材料。4.提出了小叶蚊母园林应用栽培技术。选择良好的天气条件,采用有效的根系保湿措施,夏季移栽成活率极高,带土球种植33h内成活率可以达到97%。不带土球种植时间在23h内,成活率可以达到90.7%,从节约成本、苗木成本、施工要求等综合分析,园林种植时,可灵活选择。同时,通过对8种常见地被植物园林应用上的性状比较分析,小叶蚊母具有枝叶浓密,枝条平展婆娑,树高增长极为缓慢,观赏性强;耐热耐寒,耐旱耐湿,喜阳耐荫,喜肥耐瘠,病虫害少,适应性极强等诸多优点,是极为珍贵的地被植物。特别作为林下地被使用,其优点更为突出。
【学位单位】:浙江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S688.4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园林应用,访谈调查,形态多样性


前言步确定优良类型。(2)开展小叶蚊母生物学特性研究。对初选优良类型,采用实验室测定及田间试验相结合,分别对小叶蚊母的光合特性、耐旱性能及在不同园林绿地类型种植时的生物学特性表现进行研究。(3)开展小叶蚊母园林栽培应用研究。(4)开展小叶蚊母园林应用及特性研究。1.5.2 研究技术路线:本文采用文献查阅、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实验研究和访谈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将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结合起来,通过全面、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对小叶蚊母进行形态多样性、生理特性及园林应用技术的研究,探寻相关影响因素和应对策略,为其在更大区域和范围推广利用提供借鉴和参考。具体技术路线如下图:

浓度,聚合酶,反应体系,引物


20μl 反应体系:1×buffer、40ng 模板 DNA、Mg2+1.5mmol/L、引物 0.3μmol/L、dNTP0.25mmol/L、1UDNA 聚合酶。图 3-1 所示。图3-1 分别为Mg2+、dNTP浓度对ISSR-PCR扩增结果Figure 3-1 respectively Mg2+, dNTP concentration of ISSR results of PCR amplification(说明:1~6分别对应的Mg2+浓度:1.25mmol/L、1.5mmol/L、1.875mmol/L、2.5mmol/L、3.125mmol/L、3.75mmol/L; 7~10 分别对应的dNTP浓度: 0.1875mmol/L、0.25mmol/L、0.30mmol/L、0.35 mmol/L、1.5mmol/L)

引物


8RT 6 4 66.66图3-2 分别为4个ISSR引物(P848、P853、P856、P857) PCR扩增结果Figure 3-2 Respectively 4 ISSR primers(P848、P853、P856、P857)PCR amplification results(说明:左上方1-8为P848的扩增结果;右上方9-16为P853的扩增结果左下方1-8为P856的扩增结果;右下方9-16为P857的扩增结果M 表示Marker,为100bp plus DNALadder)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士巍;;地被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上)[J];园林;2000年02期

2 章士巍;;地被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下)[J];园林;2000年03期

3 张秀芬;;“几种地被植物的引种及推广应用”课题通过专家鉴定[J];园林科技信息;2000年01期

4 彭行梅,郭尔祥,蔡汉香,徐隆辉,叶贞清,陈再德;地被植物及其在武钢生态园林建设中的应用[J];湖北林业科技;2001年03期

5 林雪苹;厦门地区几种常见优良地被植物的栽培与应用[J];福建水土保持;2001年04期

6 刘雪交,蒋瑞琼,盛穗;长沙草坪与地被植物的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01年05期

7 彭春秀,贾永芳;浅析几种地被植物[J];西南园艺;2002年04期

8 易官美;;介绍几种新颖优良的地被植物[J];园林;2002年01期

9 刘霞利;;地被植物在造景中的应用[J];园林;2002年06期

10 张玲慧,夏宜平;地被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J];中国园林;2003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任全进;于金平;陆钻兵;;江苏适生型药用观赏地被植物在园林绿地中的应用[A];中国植物园(第十二期)[C];2009年

2 刘植梅;;野花地被植物在北京园林绿化中的应用[A];2008北京奥运园林绿化的理论与实践[C];2009年

3 于金平;任全进;黄毅恒;;江苏省野生药食兼用地被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对策[A];中国植物园(第十三期)[C];2010年

4 赵长虹;朱根龙;;常绿林下地被植物的引种与配置[A];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园分会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5 周肖红;赵世伟;;北京地被植物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A];奥运环境建设城市绿化行动对策论文集[C];2004年

6 陶韬;刘青林;;北京地被植物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A];抓住2008年奥运会机遇进一步提升北京城市园林绿化水平论文集[C];2005年

7 余莉;任爽英;董丽;;地被植物的研究进展[A];草坪与地被科学进展论文汇编[C];2006年

8 陈佐忠;赵炳祥;;重视地被植物应用 加强地被植物科学研究[A];草坪与地被科学进展论文汇编[C];2006年

9 白淑媛;蔺艳;梁芳;;北京地区地被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研究与发展趋势[A];草坪与地被科学进展论文汇编[C];2006年

10 马洁;韩烈保;;北京地区野生草本地被植物引种、筛选与利用[A];草坪与地被科学进展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胜利 张树佳 李易;地被植物关乎园林绿化整体水平[N];中国花卉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邱晓华;我国乡土地被植物开发现状[N];中国花卉报;2005年

3 陈佐忠;重视地被植物的研究与应用[N];中国花卉报;2005年

4 李晓丽 李里;乡土地被植物“小试锋芒”[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靳源;绿色奥运 地被植物的新契机[N];中国花卉报;2006年

6 记者 苟晓晓;专家呼吁重视乡土地被植物[N];中国花卉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王海艺;地被植物销售迎来开门红[N];中国花卉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马强;内蒙古:地被植物应用风生水起[N];中国花卉报;2007年

9 陈斌;防治地被植物空秃[N];中国花卉报;2008年

10 陈斌;地被植物市场有望继续飘红[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雷珍;小叶蚊母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园林应用[D];浙江农林大学;2018年

2 李苏婷;园林风景油画的思考与创作[D];苏州大学;2017年

3 唐瓴;南京城区主要观赏樱种质资源园林价值的综合评价与优化应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6年

4 黄旭光;南宁市城市园林绿化数字化系统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广西大学;2017年

5 罗毅;吉安市地被植物园林应用调查及乡土地被资源综合评价[D];浙江大学;2009年

6 周士锋;地被植物在城市园林绿地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9年

7 李运玲;武汉市新优观赏地被植物的筛选及推广应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8 邓伟;郴州市城市绿化地被植物应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9 顾丽;地被植物在城市园林绿地中的应用探析[D];西南大学;2008年

10 李霞;地被植物的园林应用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210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28210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f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