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园艺论文 >

安康地区10个日本引种枇杷果实品质评价

发布时间:2020-09-30 01:50
   枇杷为亚热带常绿树种,种质资源丰富,其果是一种风味甘甜、柔软多汁、肉质细腻的鲜食水果佳品。近年来,随着枇杷育种的广泛研究,枇杷新品种日益增多,而进行不同品种、不同地域的果实品质评价研究是掌握品种适应性和选育优良品种的必由之路。陕南地区是枇杷自然分布的北缘,其枇杷产业发展主要以引进品种为主,独特的气候特点赋予了当地枇杷优异的品质,但是陕南地区枇杷果实产业还存在品种单一和结构不合理等一些问题。因此,通过对不同品种枇杷果实的品质评价来筛选适宜当地栽培发展的优势品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10个日本引种枇杷果实进行感官品质、营养生化品质、加工品质、抗氧化活性及有机酸和酚类组分方面的指标测定,并结合与品质评价相关的数理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10个日本引种枇杷果实在感官品质、营养生化品质和加工品质方面均存在明显的差异。利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简化了26项评价指标,从中筛选出评价枇杷果实品质的8项核心指标,分别是果型指数、果实b值、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胶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黄酮含量和褐变度。(2)通过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的建立,将果实的感官得分和感官品质、营养生化品质和加工品质的测定数据相结合,实现了对各品种的综合评判与排序。排序结果如下:‘长崎早生’‘ADVANCE’‘大五星’‘森本’‘GOLD NUGGET’‘福原早生’‘麦后黄’‘瑞穗’‘白茂木’‘长生早生’‘津云’‘CHAMPAGNE’。本土品种‘麦后黄’排名位于中间,其综合品质是10个日本引种枇杷果实品质的平均水平,但仅有‘长崎早生’和‘ADVANCE’优于国内枇杷‘大五星’。通过Q型聚类分析,将10个枇杷品种聚为6类,可明显区分各品种间的亲疏程度、加工适宜性及特征差异。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结合聚类分析对枇杷综合品质给予了较客观、系统的评价。(3)采用HPLC共检测出8种有机酸组分,其中枇杷果实中主要的有机酸组分是苹果酸,其次是乙酸,‘GOLD NUGGET’品种的有机酸含量最多。枇杷果实酚类组分中定性的成分有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阿魏酸、没食子酸和儿茶素,而被定量的酚类物质仅5种,果实中均表现出绿原酸含量最高和新绿原酸含量次高的规律,绿原酸含量的平均值是新绿原酸的3.55倍,其中‘ADVANCE’果实中各酚类组分含量均较高。
【学位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S667.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枇杷果实概况
    1.2 枇杷果实产地分布及品种选育
    1.3 枇杷果实品质特性及分析方法
        1.3.1 感官品质
        1.3.2 营养生化品质
        1.3.3 加工品质
    1.4 果实品质评价的数理统计方法
    1.5 枇杷果实品质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1.6 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1.6.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6.2 主要研究内容
    1.7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试剂
        2.1.1 材料采集
        2.1.2 材料制备
        2.1.3 仪器
        2.1.4 试剂
    2.2 指标测定方法
        2.2.1 感官品质指标测定方法
        2.2.2 感官品质评定
        2.2.3 营养生化指标测定方法
        2.2.4 加工品质指标测定方法
        2.2.5 有机酸组分测定
        2.2.6 酚类组分测定
    2.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3.1 枇杷果实核心评价指标的筛选
        2.3.2 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方法和步骤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枇杷果实核心评价指标筛选结果
        3.1.1 枇杷果实品质指标比较
        3.1.2 枇杷果实品质指标数据分布
        3.1.3 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1.4 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3.1.5 指标的聚类分析
    3.2 枇杷果实感官评价结果
    3.3 枇杷果实模糊层次综合评价结果
        3.3.1 建立枇杷果实模糊层次评价模型
        3.3.2 不同品种枇杷果实品质特性的聚类分析
    3.4 枇杷果实有机酸组分及含量测定结果
    3.5 枇杷果实酚类组分及含量测定结果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2 结论
        4.2.1 不同品种枇杷果实品质评价结果
        4.2.2 不同品种枇杷果实有机酸、酚类组分分析结果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枇杷果实采后新型保鲜剂的研制”通过鉴定[J];中国果业信息;2007年08期

2 刘希蝶;提高枇杷果实品质的关键技术[J];柑桔与亚热带果树信息;2000年10期

3 单幼霞;王衍鹏;杨娇娇;谢启荣;秦巧平;;采后枇杷果实木质化的发生与调控[J];现代园艺;2015年01期

4 马济民;;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枇杷果实生长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2年03期

5 林建城;林河通;黄志明;陈国强;郑云忠;;福建省5个主栽品种枇杷果实品质比较及其与果实耐贮运的关系[J];食品科学;2008年06期

6 吴锦程;陈伟健;谭莉;林德贵;卢海霞;;谷光甘肽对冷藏枇杷果实木质化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7 蔡冲;龚明金;李鲜;吕均良;陈昆松;;枇杷果实采后质地的变化与调控[J];园艺学报;2006年04期

8 应本友;不同降温处理对枇杷果实冷害的影响[J];浙江农村机电;2005年06期

9 徐增祥,赵小琴,魏晓敏;枇杷果实腐烂病的识别及防治[J];四川农业科技;2004年05期

10 吴光斌,陈发河,张其标,杨姣;热激处理对冷藏枇杷果实冷害的生理作用[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佳;金鹏;单体敏;张瑜;郑永华;;超声波复合过氧乙酸处理防治枇杷果实采后病害[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2 周春华;孙崇德;李鲜;陈昆松;;枇杷果实苦杏仁甙含量分析[A];第五届全国枇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付婷婷;秦文;李正国;彭春华;;枇杷冷害生理及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4 徐红霞;李晓颖;陈俊伟;周晓音;;不同品种枇杷果实的酚类物质成分和抗氧化能力比较分析[A];第六届全国枇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傅明连;吴毕莎;林大河;黄志明;吴锦程;;冷藏枇杷果实剥皮性与细胞壁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关系(摘要)[A];第六届全国枇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6 陈清西;李文佳;缪锦莲;张秀燕;;果面净对提高枇杷果实品质的效应[A];福建省科协第五届学术年会提高海峡西岸经济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分会场论文集[C];2005年

7 李鲜;周春华;孙崇德;徐昌杰;陈昆松;;枇杷果实主要生物活性组分与抗氧化活性研究[A];中国园艺学会十届二次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金鹏;孙玉洁;王华东;郑永华;;甜菜碱处理对枇杷果实采后冷害和品质的影响(摘要)[A];第六届全国枇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9 徐红霞;周晓音;陈俊伟;;不同品种枇杷果实成熟过程中酚类化合物含量的变化研究(摘要)[A];第五届全国枇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郑婷婷;张玲;林顺权;杨向晖;;枇杷果实类胡萝卜素积累规律及其生物合成基因的表达分析[A];第六届全国枇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黄家南;枇杷采前要施肥吗?[N];农资导报;2017年

2 通讯员 杨璞;大叶耸长耳 一梢堪满盘[N];中国中医药报;2017年

3 广西玉林市三山园艺场 黄家南;枇杷果实膨大期抓紧防治炭疽病[N];农民日报;2012年

4 姚婧 本报记者 江东;“果中之皇”香正浓[N];中国质量报;2014年

5 华南农业大学种子种苗研究开发中心;枇杷栽培前景及名优品种介绍[N];广东科技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锦涛;枇杷果实成熟特性及其发酵果酒香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2 李靖;枇杷突变材料鉴定及果糖生物合成相关基因NAD~+-SDH变异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7年

3 陈栋;枇杷突变材料转录组分析及EjSWEET15和EjAO基因的挖掘[D];四川农业大学;2017年

4 蔡冲;枇杷果实采后木质化与品质调控[D];浙江大学;2006年

5 曹士锋;枇杷果实采后品质劣变调控及其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6 王平;基于乙烯信号转导元件的采后枇杷果实冷害木质化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徐倩;枇杷果实木质化的MYB转录调控[D];浙江大学;2014年

8 曾教科;EjAP2-1与EjHSF3调控采后枇杷果实冷害木质化的转录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9 邓英毅;GA_3诱导枇杷无核机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郜海燕;枇杷、水蜜桃低温耐贮性和抗冷害保鲜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檐堂;安康地区10个日本引种枇杷果实品质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2 张瑜;热水和甜菜碱复合处理对枇杷果实冷害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3 臧晨;枇杷果实木质化的MADS转录调控[D];浙江大学;2017年

4 张美姿;NO处理对采后冷藏枇杷果实木质化的影响及其机理的研究[D];集美大学;2014年

5 张意瑾;采后枇杷果实冷害木质化相关PRX成员鉴别及其转录调控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6 孙旭科;枇杷果实冷藏过程中细胞壁代谢机理及生物保鲜剂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7 曹雪丹;北缘地区枇杷果实生长及采后生理生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8 李磊;热激处理对冷藏枇杷果实生理反应及品质的影响[D];集美大学;2010年

9 林建城;不同品种枇杷果实的贮藏性和采后生物学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10 蔡玉婷;MeJA处理减轻枇杷采后冷害和病害的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305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28305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d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