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园艺论文 >

叶面喷施水杨酸对极早蜜葡萄品质及多酚含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11-02 17:43
   本试验以四年生鲜食葡萄极早蜜果实为研究试材,探讨了不同浓度水杨酸对葡萄果实的影响。在葡萄叶面喷施水杨酸,研究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对葡萄果实品质以及齡酚类物质的影响。采用1mmol/L,3 mmol/L和5 mmol/L三种从低浓度到高浓度的水杨酸,于盛花后20天进行叶面喷施处理,叶面喷施蒸馏水CK(Ommol/L)作为对照。对比三种处理方式下,极早蜜葡萄果实整个生长发育期中果实品质及酚类物质的积累情况,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极早蜜葡萄果实中游离SA在盛花后40d含量最高,盛花后60d和盛花后80 d未检出;结合态SA在幼果期是没有被检测检出,盛花后80 d和100 d检测到,但含量也是非常的低。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增加了葡萄果实内游离态SA和结合态SA的含量,5mmol/L积累的SA最多,1 mmol/L其次,3mmol/L积累的最少。(2)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并没有改变极早蜜葡萄果实品质的积累规律,但明显对葡萄果实品质形成起到一定作用。极早蜜葡萄果实的单粒重,纵、横经,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都相应的增加了,但是果形指数和有机酸的含量变化却不是很明显。(3)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叶面喷施水杨酸并未改变总酚、类黄酮、黄烷醇类多酚和黄烷-3-醇的积累规律,但水杨酸都不同程度的诱导总酚、类黄酮、黄烷醇类多酚和黄烷-3-醇的积累,特别是3mmol/L诱导效果最明显。花色苷20-40d含量极低,60d后开始积累,之后随着果实的成熟,其含量逐渐增大。叶面喷施水杨酸并未改变花色苷的积累规律,但都诱导花色苷含量的积累,且5mmol/L处理下花色苷含量积累最多。(4)叶面喷施水杨酸并未改变PAL、DFR、LAR和ANS酶的酶活积累规律,但明显诱导葡萄果实PAL、DFR、LAR和ANS酶活性升高。PAL酶活性表现为先降低到平稳再降低,其中3mmol/L诱导效果最稳定且诱导性最强。DFR酶活性表现为先降后升,幼果期1mmol/L和3mmol/L诱导效果都比较好,成熟期诱导效果不明显。LAR酶活性表现为先降再升再降低,3mmol/L诱导作用均高1mmol/L和5mmol/L。ANS酶活性表现为先升再降,水杨酸处理下ANS酶活性都增加,3mmol/L诱导效果的最明显。
【学位单位】:山西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S663.1
【部分图文】:

水杨酸,生物合成,分支酸,莽草酸


1.1.2植物体内水杨酸合成代谢途径??水杨酸(SalicylicAcid,?SA),化学名称是“邻羟基苯甲酸”[4】。水杨酸的生物??合成主要是通过这莽草酸-苯丙氨酸途径[5]。如图1所示,莽草酸的产物苯丙氨酸??在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作用下合成反式肉桂酸(AC),此后,由芳环羟基化??作用的不同可分为两种方式形成,一是进行经基化形成2-羟基肉桂酸,再进行侧??链的氧化形成SA;二是进行侧链的氧化形成苯甲酸,然后在苯甲酸2-羟化酶??(BA2H)的作用下,在邻边位置进行羟基化作用转化为SA[6]。近年来又发现了??第二条合成途径,莽草酸先转化为分支酸,分支酸在异构分支酸合成酶(ICS)??作用下转化为异构分支酸,异构分支酸裂解酶(IPL)催化异构分支酸形成SA^71。??这条途径被证明是拟南芥、烟草和番茄中的主要SA合成途径W。??3??

标准曲线,标准曲线,三氯乙酸,葡萄


图2.?SA标准曲线??Fig2?The?profile?of?standard?SA??)样品丨谷液的制备??称取研磨成粉末的葡萄5g,加入5%的三氯乙酸2ml,

叶面喷施,水杨酸,幼果期,大写字母


注释:表示未检出,小写字母“a、b、c”表示在0.05水平上显著,大写字母'7^、B、C”表示在0.01水平上极显著。??Note:?“-’’is?not?detected,?“a、b、c”?is?significant?difference?at?the?0.05?level,?“A、B、C”?is?significant?difference?at?the?0.01?level.??从图3中可以看出,在极早蜜葡萄果果实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游离SA和??结合SA的含量都是非常的低,有的甚至于没有检测到。游离态SA在盛花后40??d含量最高,盛花后60?d和盛花后80?d未检出;结合态SA在幼果期没有检测到??含量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艳萍;文涛;孙歆;刘明洁;;水杨酸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研究进展[J];西北植物学报;2015年08期

2 穆师洋;胡文忠;姜爱丽;;水杨酸的信号分子作用及其在鲜切果蔬中的应用[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5年07期

3 杨乐;侯智霞;杨俊枫;宫中志;王冲;史文君;;UV-C对蓝莓酚类物质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影响[J];浙江农业学报;2015年06期

4 赵亚婷;朱璇;马玄;郭杨美娟;;采前水杨酸处理对杏果实抗病性及苯丙烷代谢的诱导[J];食品科学;2015年02期

5 刘晓峰;李昌亨;穆卫;温鹏飞;;水杨酸对赤霞珠葡萄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6 温鹏飞;刘文艳;杨运良;牛兴艳;郜志栋;冀铮春;;土壤干旱对葡萄果实黄烷醇类多酚时空积累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02期

7 胡春红;郭婕;李淑梅;杨永乾;;水杨酸浸种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8 蔡慧;王铭;李亚东;胡文忠;姜爱丽;;水杨酸处理对贮藏软枣猕猴桃果实品质性状影响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2年02期

9 申勋宇;;水杨酸对冬枣内源激素含量及保鲜效果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1期

10 黄敬寒;温可睿;潘秋红;段长青;王军;;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对葡萄花色苷生物合成的影响(上)——环境条件对葡萄花色苷生物合成的影响[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11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洋;水杨酸对不同耐寒型玉米种子和幼苗抗寒性的调控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2 陈建业;葡萄酒中酚酸及葡萄果实苯丙烷类代谢途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邢延富;UV-C对葡萄果实黄烷醇类多酚积累及隐色花色素还原酶表达的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3年

2 朱招波;外源水杨酸对龙须菜抗高温逆性的作用研究[D];宁波大学;2012年

3 孟雪娇;黄瓜苯丙烷类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4 蔡冲;枇杷和水蜜桃果实主要采后生理变化及其相关调控措施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8673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28673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1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