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龙眼园土壤总硒及外源硒对树体营养与果实品质的影响
【学位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S667.2
【部分图文】:
环境中的硒自然形成主要依靠于火山爆发、岩石的风化花等过程,富硒生物的沉积物也??是一主要来源,大多数的硒不以单质的形式存在,人为形成的硒主要来自于工业废水的??排放、人类的生活垃圾等,存在形式是以金属硫化物共生矿为主要形式(朋玲龙等,??2015)。??我国土壤中硒含量在世界范围内属于中等偏下水平,占我国国土?72%土地属于缺砸??地区。我国国土面积范围内硒分布严重不均,我国土壤中硒元素含量的分布由西北地区??向东南地区呈“高-地-高”的表现(中科院地理研究所,1989;刘小明等,2013)。砸元素??含量变化大,例如湖北恩施州和陕西紫阳县土壤硒含量达到硒毒标准,但全国有72%地??区土壤为缺硒水平(刘绵刚,2011),根据土壤类型可以分为:东北三省和内蒙东部的暗??棕壤-黑土系环境、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区的棕壤-褐土-黑坊土环境、川东、鄂西、云南、??贵州的紫色土一红棕壤土系环境、四川西部和青藏高原东部山地棕褐土-高山草甸草原??土系环境四个地区(赵敏,2015),总体表现为一条自东北三省地区至云贵高原地区的??低硒地带(赵敏,2015)。??
寥溃?庠壹跋Σ吩丛叶允魈逵??牍?灯分实挠跋欤崳?在40-60cm?土层中,果园土壤硒含量F值为29292.33>Fg.gi,说明不同龙眼园土壤??硒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由图3-1可知,不同龙眼园土壤硒含量大小顺序表现为:平阳??镇>下冻镇>校椅镇>沙头镇>黄茆镇>府城镇>石湾镇>龙门镇;校椅镇龙眼园土壤总晒含??量显著高于沙头镇龙眼园;其他龙眼园之间差异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不同龙眼园??40-60cm?土壤总硒含量之间明显不同。??综上所述,不同地方果园土壤总硒含量在不同土层均存在明显差别;表层土壤硒含??量为高水平,为富硒土壤;结果表示平阳镇龙眼园土壤的总硒含量最高,龙门镇龙眼园??土壤总硒含量最低。??3CXDO.O?令省?.1??-?tl?a?.3??b?^?#|立1?:::i9??^?S?2400.0?:;::*?.J?-1?:-:0-20cm??§?|?__?.遷:;::p?;|??jij?I?1800.0?::!*?;;囊:署?■?20-40cm??!?i?12_?f|?l|??11?I?:?11?;?'I?I?^??親.5?600.0?Iff?;:審:.々1;鋒:I'?讀??沙头镇石龙镇府城镇校椅镇下冻镇石湾镇平阳镇龙门镇??图3-1不同地方龙眼园不同土层土壤总硒含量??Fig.3-1?Selenium?content?of?different?soil?layers?in?longan?orchard?of?different?regions??由表3-1可知
3.1.2不同龙眼园龙眼叶片总硒含量比较??不同龙眼果园叶片总硒含量的F值为3970.184(F>Fgqi),说明不同龙眼园叶片总硒??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由图3-2可知,沙头镇果园龙眼叶片最高为224.46|ig?Kg-1,显著??高于其他地方龙眼叶片含量,说明沙头镇明显比其他地方龙眼园的龙眼叶片含量高;不??同龙眼园龙眼叶片总硒含量表现为:沙头镇>平阳镇>下冻镇>石湾镇>龙门镇>府城镇>??黄茆镇?>校椅镇。??250.0?r??a??%?200.0?-?|?c?b?、沙头镇??|?發二念?:::石龙镇??^?^?150.0?-?轉?圍?二?e?釣府城镇??m?|?豸g?f?h?|?。?*校椅镇??ir-1?i?1?J?1?1?S??II111111?i?:??沙头镇石龙镇府城镇校椅镇下冻镇石湾镇平阳镇龙门镇??图3-2不同地方龙眼园龙眼叶片硒含量??Fig.3-2?Selenium?content?of?longan?leaves?in?different?places??注:不同小写字母的处理平均值表示在或水平差异显著,下同。??Note:?Means?with?the?different?lowercase?letters?indicate?significant?differences?at?P>0.05;?The?same?as??follows??1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俊;王瑞;胡红青;叶小江;夏鹏亮;邓建强;;不同价态外源硒对土壤硒形态及酶活性、微生物数量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5年05期
2 张睿;刘曼双;王荣成;李淑林;王楠;汪娟梅;;叶面喷施富硒植物营养素对小麦产量及品质的效应[J];麦类作物学报;2015年06期
3 朋玲龙;王先良;陈霞;戴维红;甘沈娟;;我国硒的环境分布及其健康影响[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5年01期
4 沈慧芳;杨波;方克明;吴丁;;江西浮梁茶园土壤硒与茶叶硒富集能力的研究[J];上海农业学报;2015年01期
5 商靖敏;罗维;吴光红;徐兰;高佳佳;孔佩儒;毕翔;程志刚;;洋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硒(Se)分布及影响因素[J];环境科学;2015年01期
6 杨志强;李杰;郑国东;陈彪;钟晓宇;;广西北部湾沿海经济区富硒土壤地球化学特征[J];物探与化探;2014年06期
7 汪厚银;李志;赵镭;;富硒产品相关标准的技术动态分析[J];标准科学;2014年11期
8 王晓芳;陈思杨;罗章;黄青青;乔玉辉;孙宏杰;李花粉;;植物对硒的吸收转运和形态转化机制[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4年06期
9 刘媛媛;孟凡乔;吴文良;周越;;植物中硒的含量、影响因素及形态转化研究[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4年06期
10 陈松灿;孙国新;陈正;陈福龙;朱永官;;植物硒生理及与重金属交互的研究进展[J];植物生理学报;201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胡居吾;硒在农作物生长过程的富集及大豆硒蛋白生物功效研究[D];南昌大学;2017年
2 田欢;典型富硒区岩石-土壤-植物中硒的赋存状态及环境行为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7年
3 胡华锋;硒在土壤—苜蓿—饲料—蛋鸡系统中的迁移效应及其机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栋;施磷对土壤硒形态及小麦硒吸收转运的影响[D];石河子大学;2017年
2 李梦兴;喷施亚硒酸钠对香稻香气和硒含量及产量的影响[D];华南农业大学;2016年
3 王秋营;富硒红壤中硒与重金属关系及作物对硒的吸收规律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6年
4 赵敏;富硒水稻基因型筛选及水稻和水果富硒、铁、锌技术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5 段碧辉;硒对硼胁迫下油菜幼苗生长、活性氧代谢以及养分吸收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6 刘小明;四川省万源市富硒茶园区土壤与茶叶中硒的分布和生物可利用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7 章倩;海南西部土壤—水稻系统硒分布特征[D];海南大学;2013年
8 张亮;双孢蘑菇生长过程中硒与铅的相互作用[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9 庞雪华;万源市茶产区土壤硒的形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10 朱玲;不同品种小麦中硒含量的测定及其与生长土壤中硒水平的相关性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679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2867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