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园艺论文 >

猕猴桃抗寒性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发布时间:2020-11-03 02:16
   为了进行猕猴桃种质资源抗寒性评价、抗寒性机理探索,本试验以来自不同生态区的猕猴桃种及品种休眠期枝条为试材,建立了猕猴桃抗寒性评价方法体系,并对收集保存的种质资源进行评价。冬季落叶后将发育良好的一年生猕猴桃枝条分别置于低温胁迫处理(-5℃、-10℃、-15℃、-20℃、-25℃、-30℃),测定相对电导率以及与抗寒性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通过分析低温下枝条相对电导率、生理生化指标与综合评价结果之间的关系,确定一个适合的抗寒性评价方法,对16个种下51个不同基因型的猕猴桃种质进行评价,获得以下结果:1、猕猴桃枝条相对电导率测定方法的改进;猕猴桃休眠期枝条在梯度低温下处理8 h,并在去离子水中浸泡2 h,能够测得稳定的枝条相对电导率;利用上述改进的电导率方法去评价以下三个基因型的猕猴桃,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长江一号’、‘红宝石星’,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Hort16A’,利用相对电导率计算获得的半致死温度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初步得出,本试验确定的电导法参数,可以对猕猴桃的半致死温度进行确定。2、利用上述的相对电导率测定方法评估了9个不同基因型的猕猴桃抗寒性,其中6份为软枣猕猴桃种质,它们分别来源于中国的北部、中部和南部。9个不同基因型共包含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长江一号’,‘RB-4’,‘红宝石星’,‘浙江15-10’,‘紫果’;对萼猕猴桃(Actinidia valvata):‘中砧一号’;美味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品种‘布鲁诺’;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Hort16A’。9个基因型的休眠期枝条相对电导率均随温度的降低呈现“S”型曲线变化,结合Logistic方程得出不同基因型的猕猴桃半致死温度介于-14.78℃~-35.53℃之间,其抗寒性强弱依次为‘长江一号’‘牡丹江软枣’‘RB-4’‘红宝石星’‘中砧一号’‘浙江15-10’‘紫果’‘布鲁诺’‘Hort16A’。3、根据不同基因型猕猴桃的平均隶属度确定抗寒强弱顺序为:‘长江一号’‘牡丹江软枣’‘RB-4’‘中砧一号’‘红宝石星’‘浙江15-10’‘紫果’‘布鲁诺’‘Hort16A’。4、综合评价的结果与电导率评价的结果基本一致,只在‘中砧一号’和‘红宝石星’两个基因型之间有细微差异,且两者的评价结果相关性为0.877,用相对电导率的方法代替综合评价的方法去评价抗寒性得出:同一种内(软枣猕猴桃)的猕猴桃,随着分布位置纬度的增高,猕猴桃的抗寒性也逐渐升高;不同种间的猕猴桃,来自北方的软枣、狗枣、葛枣类猕猴桃,抗寒性要强于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美味猕猴桃和中华猕猴桃由于其分布区域存在重叠的现象,所以两者的抗寒性差异不大。
【学位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S663.4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技术路线,猕猴桃


叶绿素含量、相对含水量、膜透性、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过氧化物酶含量,运用主成分分析的,得出与半致死温度相同的抗寒评价结果(杨凤翔等, 2010)。行主成分分析,得出葡萄枝条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相对电导率等与葡萄抗寒性有极显著或显著相关关系。以野生透调节物质和 MDA 含量最具代表性去评价柑橘的抗寒性(马文的意义及技术路线是要建立猕猴桃的抗寒评价体系,选出优异的方法对猕猴桃的同种猕猴桃间,以及同种猕猴桃不同品种间的抗寒性差异,进性强弱的关系。的研究现在大都采用寒冬天气调查法,该法虽然能够直观看并非经常出现,研究呈现间断性。并且这种方法较为粗犷,并理。所以未来我们在猕猴桃抗寒性研究中,应该结合生理生化揭示猕猴桃抗寒性的机制,为猕猴桃的抗寒性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洋;刘振;杨培迪;梁国强;杨阳;;茶树抗寒性研究进展及展望[J];茶叶通讯;2010年04期

2 李国良;刘香萍;杜广明;崔国文;;晚秋刈割对苜蓿抗寒性能的影响[J];当代畜牧;2006年12期

3 王利,丰震,张东宁;国内林木抗寒性研究的进展及展望[J];山东林业科技;2002年01期

4 那桂秋;通过育种提高玉米抗寒性[J];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96年04期

5 学士钊;果树的抗寒性研究[J];落叶果树;1990年01期

6 张荣芝;卢建祥;;冬小麦杂种第一代抗寒性遗传规律的初步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87年04期

7 朱云香;;冬性谷类作物抗寒性的评价方法[J];河南农业科学;1987年04期

8 刘奇伦;;果树冬季何时修剪好[J];北方园艺;1987年04期

9 ;苏联西红柿抗寒新品种[J];长江蔬菜;1987年01期

10 Е.Н.Седов;刘伟芹;;梨的育种基本方向[J];烟台果树;198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柴风梅;葡萄种质资源抗寒性评价及抗寒候选基因挖掘[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2018年

2 周蕴薇;翠南报春抗寒生理生态学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1年

3 何小勇;翅荚木种源遗传多样性及其抗低温胁迫能力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4 张保青;低温胁迫下甘蔗后期生理特性及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5 申晓慧;种植方式与诱变处理对紫花苜蓿生长发育及抗寒性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17年

6 李志辉;巨桉引种栽培及遗传多样性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1年

7 蒋丽娟;引进植物绿玉树(Euphorbia tirucalli)的繁殖技术及提高抗寒性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2年

8 袁学军;假俭草种质资源综合评价及其抗寒性的改良与调控[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9 侯成林;蒙古羊全基因组测序及基于转录组分析的抗寒性状遗传基础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4年

10 郭海林;结缕草属植物种质资源多样性及重要性状的遗传分析与分子标记[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文龙;不同猕猴桃种质资源抗寒性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2 常梦恬;葡萄种间杂交砧木F_1代抗寒性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3 杨番番;葡萄种间杂交F_1代抗寒性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4 张紫涵;不同品系密枝类型柽柳的抗寒性及耐盐性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8年

5 于庆帆;伊犁地区树上干杏6个不同株系抗寒性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8年

6 李敏;越橘休眠期花芽抗寒性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8年

7 赵瑞玲;小麦苗期抗寒性方法鉴定及相关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18年

8 王一飞;三种木瓜属植物耐热抗寒性比较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8年

9 高新雨;晚秋早春模拟霜冻对白蜡抗寒性影响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8年

10 吴海燕;复配型植物抗寒液的研制及其对作物苗期抗寒性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679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28679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4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