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园艺论文 >

从生物膜和MAPK级联途径解析大蕉和香牙蕉抗寒性差异分子机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8 00:43
  香蕉起源于热带,是重要的的水果和粮食作物,主栽品种香牙蕉喜温不耐冷,低温是限制其产量和品质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植物对低温胁迫应答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涉及多方面调控,生物膜和MAPK级联途径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挖掘利用香蕉自身抗寒基因,采用膜蛋白质组学和脂质组学的方法在生物膜水平上解析冷敏感香牙蕉和耐冷大蕉抗寒性差异的分子机制,同时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初步分析MAPK级联途径对下游的调控模式,并获得MaMKK2a香牙蕉超表达株系,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低温胁迫下,过氧化物酶(MaPOD P7和MaPOD 52)和水通道蛋白(MaPIP1;1、MaPIP2;4、MaPIP1;2和MaPIP2;6b)早期积累以调控体内活性氧(ROS)平衡和细胞水势可能是膜蛋白水平上大蕉抗寒性优于香牙蕉的主要原因之一。10℃低温处理6 h后,香牙蕉幼苗顶叶出现失水萎蔫、ROS积累、丙二醛积累和相对电导率升高等寒害生理表型,而大蕉变化不明显。随后,在香牙蕉和大蕉10℃低温处理0 h、3 h和6 h的膜蛋白质组中分别鉴定到了82和137个差异表达的膜蛋白,其中大蕉(80)在冷处理... 

【文章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从生物膜和MAPK级联途径解析大蕉和香牙蕉抗寒性差异分子机制的研究


拟南芥中MAPK级联-ICE1抗寒调控网络(Liuetal2018)

流程图,实验设计,流程图,植物材料


图 2-1 实验设计及流程图Figure 2-1 Experimental design and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workflow used in this study..2 植物材料和低温处理方法

大蕉,重复鉴定,生物学,膜蛋白质


图 2-3 香牙蕉(A)和大蕉(B)膜蛋白质组三个生物学重复中鉴定出有比值的膜蛋白数目韦恩图Figure 2-3. Venn diagrams of results for all protein IDs with quantification ratios in three sets ofbiological replicate samples from Cavendish (A) and Dajiao (B)A BLists contain 3895 unique elements Lists contain 3071 unique elementsABC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18个香蕉种质幼苗的抗寒性鉴定[J]. 何海旺,赵明,武鹏,龙芳,邹瑜,林茜,林贵美.  西南农业学报. 2017(02)
[2]香蕉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和对策措施[J]. 张锡炎.  中国果业信息. 2017(01)
[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的研究进展[J]. 杨志刚,郭子好,姚琴琴,成永旭.  生物技术通报. 2013 (12)
[4]野生蕉(Musa spp.,AB group)抗寒基因FAD7的分子克隆与功能分析[J]. 赖志宸,赖恭梯,张群林,林玉玲.  热带作物学报. 2013(10)
[5]植物ATP结合盒(ABC)转运蛋白研究进展[J]. 邵若玄,沈忆珂,周文彬,方佳,郑炳松.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3(05)
[6]植物GPATs基因研究进展[J]. 刘聪,肖旦望,施春霖,胡学芳,邬克彬,官春云,熊兴华.  遗传. 2013(12)
[7]香蕉寒害及防寒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 牟海飞,吴代东,邹瑜,林贵美,张进忠.  南方农业学报. 2012(07)
[8]2011年早春我国香蕉寒害调查及寒害后恢复对策[J]. 林贵美,李小泉,韦绍龙,邹瑜,牟海飞,李朝生,韦华芳,张进忠.  南方农业学报. 2012(01)
[9]植物脂肪酸去饱和酶与抗冷性研究进展[J]. 叶静,胡海涛,王长春,杨玲.  广东农业科学. 2011(12)
[10]茶树叶片抗寒相关蛋白提取方法比较研究[J]. 高永亮,王琴,陈林波,江昌俊.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1(03)

博士论文
[1]柑橘转录因子CsCBF1和PtrNAC72在调控精氨酸脱羧酶基因表达及抗逆中的功能鉴定[D]. 吴昊.华中农业大学 2017
[2]大蕉与香牙蕉抗寒性差异的分子机理解析[D]. 高洁.华南农业大学 2017
[3]香蕉抗寒、抗病相关基因的遗传转化验证[D]. 窦同心.华南农业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香蕉原生质体再生体系的构建及体细胞杂交的研究[D]. 刘代.湖南农业大学 2010
[2]DGDG在维持植物光合膜结构和功能中的重要作用[D]. 张珠珠.兰州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428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29428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c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