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水杨酸调节葡萄生长及对叶片内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2-10 18:31
本研究以酿酒葡萄赤霞珠为对象,通过叶面喷施不同浓度SA,测定了外源SA对葡萄植株生长、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并对外源SA处理后,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及多酚物质积累量进行了分析,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测定了 SA对叶片及新梢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0.05mmol/LSA后,叶面积及新梢节间长度分别比对照提高了 0.88%和11.17%;喷施0.1 mmol/L SA叶面积及新梢节间长度分别比对照提高了 13.13%及17.52%;而喷施0.25mmol/L及0.5mmol/LSA后,叶片生长及新梢节间的延伸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2.初步分析了 SA对葡萄叶片光合速率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SA处理后,叶片净光合速率(Pn)、胞间C02浓度(Ci)、蒸腾速率(Tr)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气孔导度(Gs)则有不同程度降低。0.1 mmol/LSA处理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在第3天比CK显著提高了 24.16%。3.测定了外源SA对赤霞珠葡萄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膜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杨酸处理后,超氧化...
【文章来源】: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3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1. 前言
1.1 水杨酸的生理作用
1.1.1 SA与植物抗环境胁迫
1.1.2 SA与诱导开花
1.1.3 SA与植物抗病性
1.1.4 水杨酸与植物的贮藏保鲜
1.1.5 水杨酸的对植物的其他生理作用
1.2 水杨酸的作用机制
1.2.1 促进植物光合作用
1.2.2 诱导植物抗病抗逆
1.2.3 调节植物生长发育
1.2.4 调控果实成熟衰老
1.3 水杨酸在农业中的应用
1.4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1.1 材料
2.1.2 药品及试剂
2.1.3 主要仪器
2.2 外源水杨酸促进葡萄叶片及新稍生长效果测定
2.3 外源水杨酸影响葡萄光合作用相关指标测定
2.4 外源水杨酸影响葡萄叶片叶绿素含量测定
2.5 外源水杨酸影响葡萄叶片抗氧化酶测定
2.5.1 SOD活性测定
2.5.2 CAT活性测定
2.5.3 丙二醛含量测定
2.6 外源水杨酸影响葡萄叶片多酚物质的积累效果测定
2.6.1 标准曲线的制作
2.6.2 葡萄叶片总酚含量的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外源水杨酸对葡萄叶片及新稍生长的影响
3.1.1 外源水杨酸对赤霞珠葡萄叶面积的影响
3.1.2 水杨酸对赤霞珠葡萄节间长度的影响
3.2 外源水杨酸对葡萄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
3.2.1 外源SA对葡萄叶片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的影响
3.2.2 SA对葡萄叶片气孔导度(Gs)日变化的影响
2浓度(Ci)日变化的影响"> 3.2.3 SA对葡萄叶片胞间CO2浓度(Ci)日变化的影响
3.2.4 SA对葡萄叶片蒸腾速率(Tr)日变化的影响
3.3 外源水杨酸对葡萄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4 外源水杨酸对葡萄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3.4.1 外源SA对葡萄叶片SOD活性的影响
3.4.2 外源SA对葡萄叶片CAT活性的影响
3.4.3 外源SA对葡萄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3.5 外源水杨酸对葡萄叶片多酚物质的积累的影响
4 结论与讨论
4.1 水杨酸与赤霞珠葡萄叶面积及新梢节间
4.2 水杨酸与葡萄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
4.3 水杨酸与葡萄叶片抗氧化酶活性
参考文献
Abstract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水杨酸处理对金钱草光合特性研究[J]. 王晓立,韩浩章,张颖,高杭. 江西农业学报. 2012(10)
[2]水杨酸对大丽花多酚氧化酶的影响[J]. 任桂红,朱梅,孙海明,赵桂云,侯宇,刘宝岩.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2)
[3]烯效唑及与水杨酸配施对美女樱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 李宁毅,杨卓,韩晓芳,宋妍. 种子. 2012(03)
[4]水杨酸浸种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 胡春红,郭婕,李淑梅,杨永乾.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2(02)
[5]水杨酸对不同品种小麦离体叶片衰老的影响[J]. 高小宽. 江苏农业科学. 2012(02)
[6]水杨酸对盐胁迫下花椰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J]. 王玉萍,董雯,张鑫,杨茜,张峰. 草业学报. 2012(01)
[7]栽培条件对半夏叶片POD、SOD、CAT活性的影响[J]. 章艳玲,程纪伦,李关荣. 中国农学通报. 2012(04)
[8]水杨酸诱导植物抗逆性研究进展[J]. 丁义峰,刘萍. 生物学教学. 2011(11)
[9]高温胁迫对黄连幼苗活性氧代谢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J]. 李品明,杨丙贤,孙玉芳,宗学凤,王三根. 安徽农业科学. 2011(18)
[10]外源水杨酸对玉米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J]. 李才生,秦燕,宗盼. 玉米科学. 2010(03)
硕士论文
[1]水杨酸(SA)诱导的黄瓜超敏反应相关基因的筛选和表达分析[D]. 刘双.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6
[2]水杨酸对切花秋菊‘神马’花芽分化和开花的影响[D]. 冯枫.河北农业大学 2011
[3]水杨酸与高温锻炼对葡萄苗抗热性和光合作用变化的影响[D]. 王延书.石河子大学 2007
[4]果实衰老中水杨酸和茉莉酸甲酯的生理效应及其关系研究[D]. 吕静.河北农业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027806
【文章来源】: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3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1. 前言
1.1 水杨酸的生理作用
1.1.1 SA与植物抗环境胁迫
1.1.2 SA与诱导开花
1.1.3 SA与植物抗病性
1.1.4 水杨酸与植物的贮藏保鲜
1.1.5 水杨酸的对植物的其他生理作用
1.2 水杨酸的作用机制
1.2.1 促进植物光合作用
1.2.2 诱导植物抗病抗逆
1.2.3 调节植物生长发育
1.2.4 调控果实成熟衰老
1.3 水杨酸在农业中的应用
1.4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1.1 材料
2.1.2 药品及试剂
2.1.3 主要仪器
2.2 外源水杨酸促进葡萄叶片及新稍生长效果测定
2.3 外源水杨酸影响葡萄光合作用相关指标测定
2.4 外源水杨酸影响葡萄叶片叶绿素含量测定
2.5 外源水杨酸影响葡萄叶片抗氧化酶测定
2.5.1 SOD活性测定
2.5.2 CAT活性测定
2.5.3 丙二醛含量测定
2.6 外源水杨酸影响葡萄叶片多酚物质的积累效果测定
2.6.1 标准曲线的制作
2.6.2 葡萄叶片总酚含量的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外源水杨酸对葡萄叶片及新稍生长的影响
3.1.1 外源水杨酸对赤霞珠葡萄叶面积的影响
3.1.2 水杨酸对赤霞珠葡萄节间长度的影响
3.2 外源水杨酸对葡萄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
3.2.1 外源SA对葡萄叶片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的影响
3.2.2 SA对葡萄叶片气孔导度(Gs)日变化的影响
2浓度(Ci)日变化的影响"> 3.2.3 SA对葡萄叶片胞间CO2浓度(Ci)日变化的影响
3.2.4 SA对葡萄叶片蒸腾速率(Tr)日变化的影响
3.3 外源水杨酸对葡萄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4 外源水杨酸对葡萄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3.4.1 外源SA对葡萄叶片SOD活性的影响
3.4.2 外源SA对葡萄叶片CAT活性的影响
3.4.3 外源SA对葡萄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3.5 外源水杨酸对葡萄叶片多酚物质的积累的影响
4 结论与讨论
4.1 水杨酸与赤霞珠葡萄叶面积及新梢节间
4.2 水杨酸与葡萄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
4.3 水杨酸与葡萄叶片抗氧化酶活性
参考文献
Abstract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水杨酸处理对金钱草光合特性研究[J]. 王晓立,韩浩章,张颖,高杭. 江西农业学报. 2012(10)
[2]水杨酸对大丽花多酚氧化酶的影响[J]. 任桂红,朱梅,孙海明,赵桂云,侯宇,刘宝岩.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2)
[3]烯效唑及与水杨酸配施对美女樱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 李宁毅,杨卓,韩晓芳,宋妍. 种子. 2012(03)
[4]水杨酸浸种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 胡春红,郭婕,李淑梅,杨永乾.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2(02)
[5]水杨酸对不同品种小麦离体叶片衰老的影响[J]. 高小宽. 江苏农业科学. 2012(02)
[6]水杨酸对盐胁迫下花椰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J]. 王玉萍,董雯,张鑫,杨茜,张峰. 草业学报. 2012(01)
[7]栽培条件对半夏叶片POD、SOD、CAT活性的影响[J]. 章艳玲,程纪伦,李关荣. 中国农学通报. 2012(04)
[8]水杨酸诱导植物抗逆性研究进展[J]. 丁义峰,刘萍. 生物学教学. 2011(11)
[9]高温胁迫对黄连幼苗活性氧代谢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J]. 李品明,杨丙贤,孙玉芳,宗学凤,王三根. 安徽农业科学. 2011(18)
[10]外源水杨酸对玉米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J]. 李才生,秦燕,宗盼. 玉米科学. 2010(03)
硕士论文
[1]水杨酸(SA)诱导的黄瓜超敏反应相关基因的筛选和表达分析[D]. 刘双.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6
[2]水杨酸对切花秋菊‘神马’花芽分化和开花的影响[D]. 冯枫.河北农业大学 2011
[3]水杨酸与高温锻炼对葡萄苗抗热性和光合作用变化的影响[D]. 王延书.石河子大学 2007
[4]果实衰老中水杨酸和茉莉酸甲酯的生理效应及其关系研究[D]. 吕静.河北农业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0278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3027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