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果实品质形成的分子生理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9 02:14
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 Lindl.)是蔷薇科苹果亚科枇杷属植物,其果肉含有类胡萝卜素、维生素、矿物质和苦杏仁甙等丰富的营养成分。枇杷具有祛痰止咳、生津润肺、清热健胃、促进食欲和帮助消化等保健功效,使之深受人们喜爱。本研究以著名的“解放钟”枇杷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枇杷果肉不同发育时期(青果期、转色期、成熟期)的生理代谢变化及果实品质形成机制。采用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及MALDI-TOF-TOF/MS技术,成功鉴定出55个差异表达蛋白,这些差异表达蛋白按生理功能分类可分为:糖代谢相关蛋白(16%),三羧酸循环及能量代谢相关蛋白(9%),抗氧化(维生素C循环)相关蛋白(14%),次级代谢(类胡萝卜素合成及乙烯形成)相关蛋白(11%),蛋白质代谢合成相关蛋白(13%),细胞结构相关蛋白(8%),防御胁迫相关蛋白(9%),其它调控相关蛋白(13%)及未分类的蛋白(7%)。采用Real-Time PCR技术对果肉色素形成分析,发现不同发育时期分别由不同基因控制其色素形成。同时结合生理生化分析,揭示枇杷果实品质形成过程中的分子生理机制,结果如下:(1)α-淀粉...
【文章来源】: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缩写词表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果实风味形成——糖、酸变化的相关研究
1.2 果实色泽形成——类胡萝卜素代谢相关研究
1.3 果实发育与成熟过程中的蛋白质组研究
1.4 枇杷果实品质研究动态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1.5.1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5.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枇杷果实品质形成过程中的生理生化研究
2.2.1 可溶性糖、还原糖及蔗糖含量的测定
2.2.2 有机酸含量测定
2.2.3 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测定
2.2.4 维生素C含量、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测定
2.3 枇杷果实品质形成过程中差异蛋白质组研究
2.3.1 枇杷果肉蛋白质的提取
2.3.2 蛋白质的裂解
2.3.3 枇杷果肉蛋白质的定量
2.3.4 蛋白质的双向凝胶电泳
2.3.4.1 第一向等电聚焦
2.3.4.2 胶条平衡
2.3.4.3 第二向SDS-PAGE电泳
2.3.5 染色与脱色
2.3.6 凝胶图像的扫描即软件分析
2.3.7 差异蛋白点的酶解
2.3.8 差异蛋白点的质谱鉴定及数据库检索
2.4 枇杷品质形成过程中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研究
2.4.1 枇杷果实总RNA提取及完整性检测
2.4.2 cDNA第一链合成
2.4.3 RT-PCR
2.4.4 Real-Time PCR
3. 结果与分析
3.1 枇杷果实品质形成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
3.1.1 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和蔗糖含量的变化
3.1.2 有机酸含量变化
3.1.3 类胡萝卜素总含量变化
3.1.4 维生素C含量、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及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活性变化
3.2 枇杷果实品质形成过程中的蛋白质组分析
3.2.1 蛋白表达图谱分析
3.2.2 枇杷品质形成过程中果肉差异蛋白质的质谱鉴定结果及功能分析
3.3 枇杷果实品质形成过程中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研究
3.3.1 RNA质量检测及浓度测定
3.3.2 相关基因的RT-PCR分析
3.3.3 相关基因的Real-time PCR分析
4. 讨论
4.1 糖代谢相关蛋白与枇杷果实品质形成的关系
4.2 三羧酸循环及能量代谢相关蛋白与枇杷果实品质形成的关系
4.3 类胡萝卜素代谢相关蛋白与枇杷果实品质形成的关系
4.4 维生素C循环代谢相关蛋白与枇杷果实品质形成的关系
4.5 乙烯形成相关蛋白与枇杷果实品质形成的关系
4.6 枇杷果实品质形成过程中其它蛋白的调控作用
5.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猕猴桃果实发育过程中AsA代谢产物积累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J]. 侯长明,李明军,马锋旺,梁东,杜国荣. 园艺学报. 2009(09)
[2]杏果实发育过程中有机酸积累与相关代谢酶的关系[J]. 陈美霞,赵从凯,陈学森,郝会军,张宪省. 果树学报. 2009(04)
[3]苹果果实糖积累特性与品质形成的关系[J]. 魏建梅,齐秀东,朱向秋,马锋旺. 西北植物学报. 2009(06)
[4]植物隐花色素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J]. 朱春利,张桂荣,蔡爱军,杜金友.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09(01)
[5]α淀粉酶家族的新成员——多功能淀粉酶[J]. 王阳,李樊,张应玖.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9(02)
[6]解放钟和早钟6号枇杷果实的贮藏性与采后生理变化比较[J]. 林建城,林河通,蔡少芬,陈秋,韩小红,钟建红. 热带作物学报. 2008(05)
[7]茶树鲜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及测定方法[J]. 孙云,江春柳,赖钟雄,邵巍,王秀英. 热带作物学报. 2008(05)
[8]北缘地区枇杷果实生长过程的生理变化[J]. 曹雪丹,吴万兴,张忠良,鲁周民.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8(04)
[9]枇杷采后酚类物质代谢与果肉木质化的关系[J]. 刘国强,吴锦程,唐朝晖,张琳华,戴巧斌. 中国农学通报. 2008(01)
[10]桃果实发育过程中主要糖及有机酸含量的变化分析[J]. 沈志军,马瑞娟,俞明亮,蔡志翔,宋宏峰,李晓. 华北农学报. 2007(06)
博士论文
[1]柑橘果实类胡萝卜素形成及调控的生理机制研究[D]. 陶俊.浙江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脐橙果实发育过程中抗坏血酸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研究[D]. 黄艳花.西南大学 2014
[2]枇杷文化与产业发展[D]. 郑文炉.福建农林大学 2010
[3]芒果果实色素与色泽变化规律及调控的研究[D]. 张金云.海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72072
【文章来源】: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缩写词表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果实风味形成——糖、酸变化的相关研究
1.2 果实色泽形成——类胡萝卜素代谢相关研究
1.3 果实发育与成熟过程中的蛋白质组研究
1.4 枇杷果实品质研究动态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1.5.1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5.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枇杷果实品质形成过程中的生理生化研究
2.2.1 可溶性糖、还原糖及蔗糖含量的测定
2.2.2 有机酸含量测定
2.2.3 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测定
2.2.4 维生素C含量、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测定
2.3 枇杷果实品质形成过程中差异蛋白质组研究
2.3.1 枇杷果肉蛋白质的提取
2.3.2 蛋白质的裂解
2.3.3 枇杷果肉蛋白质的定量
2.3.4 蛋白质的双向凝胶电泳
2.3.4.1 第一向等电聚焦
2.3.4.2 胶条平衡
2.3.4.3 第二向SDS-PAGE电泳
2.3.5 染色与脱色
2.3.6 凝胶图像的扫描即软件分析
2.3.7 差异蛋白点的酶解
2.3.8 差异蛋白点的质谱鉴定及数据库检索
2.4 枇杷品质形成过程中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研究
2.4.1 枇杷果实总RNA提取及完整性检测
2.4.2 cDNA第一链合成
2.4.3 RT-PCR
2.4.4 Real-Time PCR
3. 结果与分析
3.1 枇杷果实品质形成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
3.1.1 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和蔗糖含量的变化
3.1.2 有机酸含量变化
3.1.3 类胡萝卜素总含量变化
3.1.4 维生素C含量、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及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活性变化
3.2 枇杷果实品质形成过程中的蛋白质组分析
3.2.1 蛋白表达图谱分析
3.2.2 枇杷品质形成过程中果肉差异蛋白质的质谱鉴定结果及功能分析
3.3 枇杷果实品质形成过程中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研究
3.3.1 RNA质量检测及浓度测定
3.3.2 相关基因的RT-PCR分析
3.3.3 相关基因的Real-time PCR分析
4. 讨论
4.1 糖代谢相关蛋白与枇杷果实品质形成的关系
4.2 三羧酸循环及能量代谢相关蛋白与枇杷果实品质形成的关系
4.3 类胡萝卜素代谢相关蛋白与枇杷果实品质形成的关系
4.4 维生素C循环代谢相关蛋白与枇杷果实品质形成的关系
4.5 乙烯形成相关蛋白与枇杷果实品质形成的关系
4.6 枇杷果实品质形成过程中其它蛋白的调控作用
5.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猕猴桃果实发育过程中AsA代谢产物积累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J]. 侯长明,李明军,马锋旺,梁东,杜国荣. 园艺学报. 2009(09)
[2]杏果实发育过程中有机酸积累与相关代谢酶的关系[J]. 陈美霞,赵从凯,陈学森,郝会军,张宪省. 果树学报. 2009(04)
[3]苹果果实糖积累特性与品质形成的关系[J]. 魏建梅,齐秀东,朱向秋,马锋旺. 西北植物学报. 2009(06)
[4]植物隐花色素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J]. 朱春利,张桂荣,蔡爱军,杜金友.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09(01)
[5]α淀粉酶家族的新成员——多功能淀粉酶[J]. 王阳,李樊,张应玖.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9(02)
[6]解放钟和早钟6号枇杷果实的贮藏性与采后生理变化比较[J]. 林建城,林河通,蔡少芬,陈秋,韩小红,钟建红. 热带作物学报. 2008(05)
[7]茶树鲜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及测定方法[J]. 孙云,江春柳,赖钟雄,邵巍,王秀英. 热带作物学报. 2008(05)
[8]北缘地区枇杷果实生长过程的生理变化[J]. 曹雪丹,吴万兴,张忠良,鲁周民.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8(04)
[9]枇杷采后酚类物质代谢与果肉木质化的关系[J]. 刘国强,吴锦程,唐朝晖,张琳华,戴巧斌. 中国农学通报. 2008(01)
[10]桃果实发育过程中主要糖及有机酸含量的变化分析[J]. 沈志军,马瑞娟,俞明亮,蔡志翔,宋宏峰,李晓. 华北农学报. 2007(06)
博士论文
[1]柑橘果实类胡萝卜素形成及调控的生理机制研究[D]. 陶俊.浙江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脐橙果实发育过程中抗坏血酸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研究[D]. 黄艳花.西南大学 2014
[2]枇杷文化与产业发展[D]. 郑文炉.福建农林大学 2010
[3]芒果果实色素与色泽变化规律及调控的研究[D]. 张金云.海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720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307207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