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园艺论文 >

羊肚菌菌种的交配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6 00:22
  羊肚菌(Morchella)是一种珍稀的食、药用真菌,因其独特的烹饪风味,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研究发现羊肚菌的有性生殖方式为异宗交配,即需要两个交配型基因同时存在,才能实现子实体正常发育和产生子囊孢子。目前,有几个物种已在中国成功培养,使用的菌种大部分都是来源于组织分离法和孢子分离法。但在菌种繁殖过程中,却没有预先检测菌种的交配类型,在栽培过程中容易因无法配对,而导致不出菇或出菇少。本文用组织分离法和孢子分离法分离得到梯棱羊肚菌的菌种,对其交配型分布情况进行检测,并对其中具有两个交配型的菌种进行多次继代培养,然后检测它们的交配型变化情况。结果如下:1.采用不同方法获得羊肚菌菌种在10月份,分别用含有MAT1-1-1交配型的梯棱羊肚菌ZP-1466和含有MAT1-2-1交配型的S6作菌种,进行菌丝培养,等到菌丝体布满菌包后,将其埋入处理好的试验地里。来年3月初,气温回升时,开始大量产生子实体。取人工栽培的梯棱羊肚菌子实体,用组织分离法和孢子分离法得到菌种。其中用菌盖组织分离获得7个菌株,用菌柄组织分离获得3个菌株,单孢分离法分离获得10个菌株,多孢分离法获得7个菌株。2.羊肚菌不同分离...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羊肚菌菌种的交配型研究


梯棱羊肚菌的子实体A、B、C、D是梯棱羊肚菌的不同个体Fig.1FruitingbodiesofMorchellaimportuna

羊肚菌菌种的交配型研究


梯棱羊肚菌不同菌株菌丝体的培养

羊肚菌菌种的交配型研究


羊肚菌不同分离方法所得菌种间的交配型MAT1-1-1和MAT1-2-1分布电泳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羊肚菌栽培技术及产业发展建议[J]. 羊晨,魏宝阳.  湖南农业科学. 2018(07)
[2]我国羊肚菌人工栽培快速发展的关键技术解析[J]. 刘伟,蔡英丽,张亚,边银丙.  食药用菌. 2018(03)
[3]羊肚菌人工栽培研究进展[J]. 于冬梅,尤文忠,张悦,王克瀚,郝家臣,彭庆涛.  辽宁林业科技. 2018(02)
[4]羊肚菌干子实体组织分离与孢子分离获得菌种的比较试验[J]. 黎智文,代俊杰,李晓.  食药用菌. 2018(02)
[5]羊肚菌种质资源及人工栽培研究进展[J]. 吴孔阳,韩锰,张沛,刘雪琴.  安徽农业科学. 2017(35)
[6]2种野生羊肚菌分离、鉴定与菌丝培养条件[J]. 韩鹏,陈青君,贺国强,魏金康,张国庆,王寿南,刘子璐,孙悦.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8(01)
[7]羊肚菌新品种‘川羊肚菌6号’[J]. 陈影,唐杰,彭卫红,甘炳成,黄忠乾,王勇.  园艺学报. 2017(12)
[8]我国羊肚菌产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J]. 刘伟,张亚,蔡英丽.  食药用菌. 2017(02)
[9]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J]. 王震,王春弘,蔡英丽,王全江,李方方,刘伟.  中国食用菌. 2016(04)
[10]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的历史、现状及前景[J]. 谭方河.  食药用菌. 2016(03)

硕士论文
[1]羊肚菌培养条件优化及其多糖生物活性的研究[D]. 周丽伟.安徽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850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30850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e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