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诱变香菇条件的初步筛选
发布时间:2021-03-15 18:00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利用紫外线照射香菇菌株808的孢子悬浮液,分析诱变处理的致死率、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诱变菌株与原菌株的拮抗反应初步筛选出突变香菇菌株,并筛选出适合香菇孢子的紫外诱变条件。结果表明,诱变时间在20 s的致死率为14.28%,40 s的致死率为28.57%,60 s致死率为64.29%,80 s的致死率为85.71%。在紫外诱变处理60 s和80 s的菌株与对照组有明显的拮抗现象,总共得到了5个有拮抗现象的突变菌株。诱变时间为60 s时菌株生长速度(2.37 cm/d)及拮抗强度均高于诱变时间为80 s (2.23 cm/d)的处理组。试验初步证明使用紫外诱变香菇孢子时的最佳时长为60 s。这为香菇诱变育种提供一定的技术依据。
【文章来源】:分子植物育种. 2020,18(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显微镜下的孢子
单菌落数量
部分菌株的拮抗照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食药用菌诱变育种研究进展[J]. 宋冰,付永平,李丹,叶建强,徐安然,王菲,苏文英,代月婷,郭昱秀,李晓,李玉. 微生物学通报. 2017(09)
[2]利用原生质体紫外诱变技术选育耐高温香菇菌株[J]. 王丽宁,赵妍,张宝粉,陈明杰. 微生物学通报. 2014(07)
[3]甲基磺酸乙酯(EMS)对萝卜早期发育性状的诱变效应[J]. 骆海波,邹颉,贺从安,李德超,熊秋芳,张小康,张贵生,李世升.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3(05)
[4]辐射诱变技术在农业育种中的应用与探析[J]. 杨兆民,张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1(01)
[5]原生质体诱变筛选香菇多糖高产菌株[J]. 窦会娟,李超敏,李林珂. 中国酿造. 2009(02)
[6]离子束辐照结合组织培养在植物诱变中的研究进展[J]. 周利斌,李文建,曲颖,李萍.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2007(04)
[7]香菇原生质体分离诱变育种研究[J]. 梁枝荣,安沫平,通占元. 微生物学通报. 2001(02)
[8]香菇原生质体诱变育种初报[J]. 王澄澈,梁枝荣,苗艳芳.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0(03)
本文编号:3084578
【文章来源】:分子植物育种. 2020,18(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显微镜下的孢子
单菌落数量
部分菌株的拮抗照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食药用菌诱变育种研究进展[J]. 宋冰,付永平,李丹,叶建强,徐安然,王菲,苏文英,代月婷,郭昱秀,李晓,李玉. 微生物学通报. 2017(09)
[2]利用原生质体紫外诱变技术选育耐高温香菇菌株[J]. 王丽宁,赵妍,张宝粉,陈明杰. 微生物学通报. 2014(07)
[3]甲基磺酸乙酯(EMS)对萝卜早期发育性状的诱变效应[J]. 骆海波,邹颉,贺从安,李德超,熊秋芳,张小康,张贵生,李世升.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3(05)
[4]辐射诱变技术在农业育种中的应用与探析[J]. 杨兆民,张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1(01)
[5]原生质体诱变筛选香菇多糖高产菌株[J]. 窦会娟,李超敏,李林珂. 中国酿造. 2009(02)
[6]离子束辐照结合组织培养在植物诱变中的研究进展[J]. 周利斌,李文建,曲颖,李萍.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2007(04)
[7]香菇原生质体分离诱变育种研究[J]. 梁枝荣,安沫平,通占元. 微生物学通报. 2001(02)
[8]香菇原生质体诱变育种初报[J]. 王澄澈,梁枝荣,苗艳芳.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0(03)
本文编号:30845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308457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