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营养供给及转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5 00:24
本文对羊肚菌整个栽培周期内涉及的营养元素进行了研究。其中在营养生长阶段,以羊肚菌主要存储营养的器官菌核为主要指标筛选出一个栽培种及其对应的栽培种配方和营养袋施用方式,并通过几种主要胞外酶活的测定评价了该菌株对各种营养类型的分解吸收特性。在生殖生长阶段通过对羊肚菌播种后土壤中主要矿物元素的测量发现土壤溶液中部分矿物元素浓度的变化可能是导致其生殖生长转化的一个刺激因素。⑴在菌株筛选试验中,通过对收集到各地主要栽培菌株的菌丝生长情况及菌核产量的观察测定评价筛选出来自美国宾州的MCU菌株为最佳菌株。并通过ITS序列比对发现其与红褐羊肚菌Morchella rufobrunnea近似种。⑵在培养基筛选试验中,利用响应面优化法,以产生的菌核干重为响应值,筛选出羊肚菌菌种生长中主要营养成分各部分最佳材料及其配方。实验发现,在小麦粒含量约59.7%,木屑含量约为12.5%,麦麸含量约为8.3%,豆粉含量10%,羊肚菌基脚土含量7.5%,石灰石膏含量各1%时试验点响应值最大,为16.66g/100g湿重。本试验同时发现,豆粉与基脚土对响应值即菌核干重影响较小,在实际生产实践中可以对其含量进行适当修正。⑶...
【文章来源】: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羊肚菌研究概述
1.2 食用菌胞外酶研究现状
1.3 响应面优化法
1.4 土壤中主要养分成分及其作用
1.5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菌核高产菌株筛选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第三章 最适营养供给配方筛选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法
3.3 试验设计及项目测定
3.4 结果与分析
第四章 菌种培养过程中酶活变化研究
4.1 试验材料
4.2 试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第五章 营养袋相关实验
5.1 试验材料
5.2 试验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第六章 栽培过程中土壤中主要矿物质元素变化情况
6.1 试验材料
6.2 试验方法
6.3 结果与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试验菌株MCU所提ITS序列
附录 B 试验菌株MCU生长形态变化
附录 C 不同材料配方中菌核状态
附录 D 爬坡实验中各配方菌核形态
作者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南地区羊肚菌无基料栽培技术[J]. 耿新翠,郝界,弋淮,邢作常. 食用菌. 2017(01)
[2]四川羊肚菌高效栽培模式与技术[J]. 陈影,唐杰,彭卫红,甘炳成,黄忠乾,王勇,姜邻,闵江,刘理旭. 食药用菌. 2016(03)
[3]我国羊肚菌产业化的困境和前景[J]. 赵永昌,柴红梅,张小雷. 食药用菌. 2016(03)
[4]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的历史、现状及前景[J]. 谭方河. 食药用菌. 2016(03)
[5]四川羊肚菌人工栽培的现状分析[J]. 彭卫红,唐杰,何晓兰,陈影,谭昊. 食药用菌. 2016(03)
[6]羊肚菌分类、分布及分子遗传学研究现状[J]. 李渊. 山西农业科学. 2016(04)
[7]响应面法对六味地黄方醇沉工艺的优化研究[J]. 闫明,韦迎春,李雪峰,孟瑾,吴云,萧伟. 中国中药杂志. 2015(19)
[8]基于响应面法的离心泵作透平水力和声学性能优化[J]. 代翠,孔繁余,董亮,汪家琼,柏宇星. 农业工程学报. 2015(15)
[9]响应面法优化回流提取大果山楂总黄酮工艺[J]. 黄欣欣,叶志青,郭兵兵,文良娟. 南方农业学报. 2015(06)
[10]响应面法优化水芹黄酮提取工艺及其成分研究[J]. 陈况况,帕塔尔·尼牙孜,章宏慧,刘东红,叶兴乾,陈健初. 中国食品学报. 2014(11)
博士论文
[1]云南特有食药用菌活性多糖研究[D]. 明建.西南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斑玉蕈新品种遗传稳定性及生理特性的研究[D]. 郭艳艳.福建农林大学 2014
[2]长春市朝阳区绿地土壤质量分析[D]. 刘刚.吉林农业大学 2011
[3]羊肚菌菌丝生长及菌核形成的关键因素研究[D]. 朱永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4]金顶侧耳不同生长期几种胞外酶活性变化[D]. 李娟.山东师范大学 2007
[5]黑脉羊肚菌(Morchella angusticeps)生物学特性研究[D]. 董雪.首都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158342
【文章来源】: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羊肚菌研究概述
1.2 食用菌胞外酶研究现状
1.3 响应面优化法
1.4 土壤中主要养分成分及其作用
1.5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菌核高产菌株筛选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第三章 最适营养供给配方筛选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法
3.3 试验设计及项目测定
3.4 结果与分析
第四章 菌种培养过程中酶活变化研究
4.1 试验材料
4.2 试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第五章 营养袋相关实验
5.1 试验材料
5.2 试验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第六章 栽培过程中土壤中主要矿物质元素变化情况
6.1 试验材料
6.2 试验方法
6.3 结果与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试验菌株MCU所提ITS序列
附录 B 试验菌株MCU生长形态变化
附录 C 不同材料配方中菌核状态
附录 D 爬坡实验中各配方菌核形态
作者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南地区羊肚菌无基料栽培技术[J]. 耿新翠,郝界,弋淮,邢作常. 食用菌. 2017(01)
[2]四川羊肚菌高效栽培模式与技术[J]. 陈影,唐杰,彭卫红,甘炳成,黄忠乾,王勇,姜邻,闵江,刘理旭. 食药用菌. 2016(03)
[3]我国羊肚菌产业化的困境和前景[J]. 赵永昌,柴红梅,张小雷. 食药用菌. 2016(03)
[4]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的历史、现状及前景[J]. 谭方河. 食药用菌. 2016(03)
[5]四川羊肚菌人工栽培的现状分析[J]. 彭卫红,唐杰,何晓兰,陈影,谭昊. 食药用菌. 2016(03)
[6]羊肚菌分类、分布及分子遗传学研究现状[J]. 李渊. 山西农业科学. 2016(04)
[7]响应面法对六味地黄方醇沉工艺的优化研究[J]. 闫明,韦迎春,李雪峰,孟瑾,吴云,萧伟. 中国中药杂志. 2015(19)
[8]基于响应面法的离心泵作透平水力和声学性能优化[J]. 代翠,孔繁余,董亮,汪家琼,柏宇星. 农业工程学报. 2015(15)
[9]响应面法优化回流提取大果山楂总黄酮工艺[J]. 黄欣欣,叶志青,郭兵兵,文良娟. 南方农业学报. 2015(06)
[10]响应面法优化水芹黄酮提取工艺及其成分研究[J]. 陈况况,帕塔尔·尼牙孜,章宏慧,刘东红,叶兴乾,陈健初. 中国食品学报. 2014(11)
博士论文
[1]云南特有食药用菌活性多糖研究[D]. 明建.西南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斑玉蕈新品种遗传稳定性及生理特性的研究[D]. 郭艳艳.福建农林大学 2014
[2]长春市朝阳区绿地土壤质量分析[D]. 刘刚.吉林农业大学 2011
[3]羊肚菌菌丝生长及菌核形成的关键因素研究[D]. 朱永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4]金顶侧耳不同生长期几种胞外酶活性变化[D]. 李娟.山东师范大学 2007
[5]黑脉羊肚菌(Morchella angusticeps)生物学特性研究[D]. 董雪.首都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1583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3158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