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园艺论文 >

不同花色系杜鹃色素分析及美容杜鹃组培快繁体系建立

发布时间:2021-06-23 03:42
  美容杜鹃(Rhododendron calophytum Franch),杜鹃花科杜鹃花属,常绿灌木类园林观赏植物。美容杜鹃在树形、树干、叶、花、果各方面均显现出很高的观赏特性,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园林应用价值。美容杜鹃自然状态下生长慢,常用的扦插和嫁接等繁殖方式成苗率较低,往往无法满足城市园林绿化的需要。故本文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对美容杜鹃进行研究,旨在建立野生美容杜鹃快速繁殖体系,更好地保存美容杜鹃种质资源,便于美容杜鹃在城市园林中引种驯化。同时,对三种不同颜色的美容杜鹃花瓣和九个不同种或品种杜鹃花瓣进行花色素分析,为研究花色变化机制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两个不同种和七个不同品种杜鹃进行花色初步分析,测定花表型性状并进行聚类统计。结果表明:九个不同颜色杜鹃花中主要含有槲皮素糖苷类,如槲皮素-3-鼠李糖苷、异槲皮素(槲皮素-3-O-葡萄糖苷),还有儿茶素、二氢杨梅素、二氢槲皮素、芦丁、山奈酚和矢车菊糖苷等13种单体酚。花青素的含量增高有利于降低花瓣明度以及提高花色红色化。2.以秦岭美容杜鹃不同颜色花瓣为实验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和紫...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美容杜鹃生物学特性及观赏价值
    1.2 杜鹃花色素的研究现状
    1.3 国内外杜鹃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1.3.1 外植体的选取
        1.3.2 外植体消毒灭菌的方法
        1.3.3 培养基的筛选
        1.3.4 激素对杜鹃离体培养的影晌
        1.3.5 炼苗与移栽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二章 九个不同种或者品种杜鹃花色素分析
    2.1 材料与试剂
        2.1.1 材料
        2.1.2 试剂与主要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花表型测定
        2.2.2 色素提取
        2.2.3 标准溶液的配制
        2.2.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
        2.2.5 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2.2.6 花青素含量测定
        2.2.7 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分析
        2.2.8 统计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花朵性状评价
        2.3.2 不同色系杜鹃品种的花色分布
        2.3.3 总黄酮、总花青素含量测定
        2.3.4 花瓣中色素组成成分分析及单体酚含量测定
    2.4 讨论
        2.4.1 花色素在不同色系杜鹃花朵中的分布规律
        2.4.2 不同色系杜鹃花色素的初步分析
        2.4.3 杜鹃花聚类分析
第三章 美容杜鹃不同颜色花瓣色素分析
    3.1 材料与试剂
        3.1.1 材料
        3.1.2 试剂与主要仪器
    3.2 试验方法
        3.2.1 色素提取
        3.2.2 总黄酮和总花青苷的含量测定
        3.2.3 总多酚的含量测定
        3.2.4 单体酚含量测定
        3.2.5 统计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美容杜鹃花瓣色素光谱分析初步鉴定
        3.3.2 美容杜鹃总黄酮、总酚含量和花青素含量
        3.3.3 高效液相色谱一二级管阵列检测法
        3.3.4 美容杜鹃单体酚含量测定
    3.4 讨论
        3.4.1 美容杜鹃花色素的初步分析
        3.4.2 花色变化原因
第四章 美容杜鹃组培快繁研究
    4.1 试验材料
        4.1.1 植物材料
        4.1.2 主要试剂及配制方法
    4.2 试验方法
        4.2.1 外植体消毒
        4.2.2 初代培养
        4.2.3 继代培养
        4.2.4 生根培养
        4.2.5 美容杜鹃试管苗驯化移栽
    4.3 数据处理
    4.4 结果与分析
        4.4.1 初代培养
        4.4.2 继代增殖培养
        4.4.3 生根培养
        4.4.4 试管苗驯化移栽
    4.5 讨论
        4.5.1 外植体取材以及消毒时间的讨论
        4.5.2 不同培养基对美容杜鹃组培的影响
        4.5.3 生长激素与细胞分裂素对美容杜鹃组培的影响
        4.5.4 炼苗移栽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1.1 九个不同种或者品种杜鹃花的色素分析
        5.1.2 美容杜鹃不同颜色的色素分析
        5.1.3 美容杜鹃组织培养
    5.2 讨论
第六章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秦岭山区美容杜鹃五个野生种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 赵冰,郑茜子,李厚华.  广西植物. 2015(05)
[2]云南杜鹃(Rhododendron yunnanense Franch.)无菌叶片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J]. 汪玲敏,李世峰,解玮佳,王继华,关文灵,宋杰,彭绿春.  分子植物育种. 2015(08)
[3]两个牡丹品种开花过程中花色变化的研究[J]. 杨琴,袁涛,孙湘滨.  园艺学报. 2015(05)
[4]紫叶桃叶片色素的定性及定量分析[J]. 蔡雪雁,李厚华,李玲,高艳,阙怡,于航,魏新翠.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5(03)
[5]新宁云锦杜鹃组织培养研究[J]. 唐映红,沈帆,刘芳,郭清泉,康用权,陈建荣.  北方园艺. 2015(07)
[6]光照强度对‘丽红’元宝枫秋季叶色变化的影响[J]. 王永格,卜燕华,舒健骅,王茂良,丛日晨.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5(02)
[7]8种中国野生百合花色素成分分析[J]. 郭鸿飞,张延龙,牛立新,罗建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3)
[8]美容杜鹃叶片再生及愈伤组织耐热生理研究[J]. 罗琳,白洁,陈超,陈霞连,陈可,陈放.  西北植物学报. 2014(07)
[9]观赏海棠品种群开花进程中色素组分动态特征研究[J]. 张往祥,裘靓,江志华,魏宏亮,曹福亮,汤庚国.  园艺学报. 2014(06)
[10]紫叶李叶片色素成分分析[J]. 高艳,李厚华,李玲,王亚杰,徐曼.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4(03)

硕士论文
[1]不同品种黄花菜秋水仙碱含量比较及其亲缘关系鉴定[D]. 陈志峰.山西农业大学 2014
[2]腋花杜鹃再生体系建立和多倍体诱导及鉴定[D]. 陶俊锋.云南农业大学 2014
[3]马银花等杜鹃花组织培养及干细胞相关基因克隆与表达[D]. 匡华琴.福建农林大学 2014
[4]影响单子叶植物蓝色花蓝色形成主要因子的研究[D]. 李慧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5]高山杜鹃开花过程中生理生化及花色素的研究[D]. 李丽.河北农业大学 2010
[6]高山杜鹃组织培养关键技术研究[D]. 何芳兰.甘肃农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441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32441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6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