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栌组培初代、继代和褐化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8 07:45
黄栌(Cotinus coggygria)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园林景观植物,是北京香山红叶景观的主体树种。近年来,由于黄栌枯萎病的发生,严重影响红叶景观安全和黄栌林健康。目前黄栌主要通过种子萌发繁殖,但发芽率低、周期长等因素制约着优良黄栌种苗的生产。尽管国内一些学者对黄栌组织培养开展了一些探索,依然存在一些关键问题如褐化、分化等技术难题没有解决,至今尚无建立黄栌组培体系。本研究以1年生黄栌嫩芽、茎尖或休眠枝室内水培抽芽为外植体开展组织培养技术探索,筛选出黄栌组培过程的初代、继代和分化最适宜的培养基配方,有效解决褐化、分化等技术难题,建立无菌培养体系,为获得黄栌抗病优良种苗提供技术支撑。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在外植体的消毒处理过程中,0.1%的升汞消毒效果最好,2%次氯酸钠效果次之,1 0%过氧化氢效果最差。(2)萌芽期用0.1%升汞消毒5 min消毒效果最佳,成长期用0.1%升汞消毒10 min消毒效果最佳,休眠期的枝条不适宜直接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3)初代培养时,最适的基础培养基为WPM,1/2MS次之,MS效果最差。(4)黄栌组织培养的最适pH为5.7。(5)诱导分化的最佳培...
【文章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3.丨不同基础培养基20天培养效果??Figure3.1?Effect?of?20-day?culture?on?different?basic?media??
Figure3.2?Growth?status?of?Cotinus?coggygria?at?different?pH?for?20?days??注:A:?pH?4.7;?B:?pH?5.7;?C:?pH?6.7;??3.3.3初代培养??激素的配比对于植物组织培养至关重要,在初代培养时本实验主要以6-BA和??NAA为主进行探索,两者之间的配比及用量直接影响到外植体的分化。将外植体接??种于6种培养基当中,约10天左右开始产生不定芽,6种培养基下的分化率见表3.4。??当6-BA浓度为0.8mg/L时,与浓度为0.6mg/L和1.0mg/L具有显著差异,当6-BA??浓度为0.8?mg/L,NAA为0.4?mg/L时分化率达到最高,为46.67%。6-BA的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分化率下降。??如图3.3所示,随着培养时间加长,叶片会慢慢的变黄,20天时如B所示,叶片??呈深绿色,长势旺盛,30天时,叶片开始发黄,呈现出生长不良状况,到第45天时,??叶片在变黄的基础上开始卷缩,有的甚至开始枯死。??表3.4激素配比对初代培养的影响??Table3.4?Effect?of?honnone?ratio?on?primary?culture??编号?6-BA?(mg/丨)?NAA?Cmg/1)?分化率(%)??
■i^i??應論??图3.3初代培养不同阶段效果??Figure3.3?Effects?of?different?stages?of?primary?culture??注:A:接种0天;B:接种20天:C:接种30天;D:接种45天??3.3.4继代培养??继代培养有利于组培苗的扩繁,提高繁殖率。此实验对KT和ZT对黄栌的增殖??效果进行了实验。如表3.5所示,当培养基当中加入0.5?mg/LKT时,能达到分化的??作用,但分化率较低,仅为21.67%,在培养基当中加入0.5mg/LZT或是只加lmg/L??6-BA?+?0.2?mg/L?NAA时都不能达到分化的作用。??培养20天时观察分化的组培苗如图3.4所示,组培苗明显生长不良,不定芽生??长比较细弱,高生长受限,仅2?3?cm,叶片发黄,最后慢慢枯死。??表3.5不同激素对继代培养的影响??Table3.5?Effects?of?Different?Honnones?on?Subculture??6-BA?NAA?KT?ZT?分化率?生长??(mg/L)?(mg/L)?(mg/L)?(mg/L)?(%)?状况???1?0.2?—?—?0.00?土?0.00b??1?0.2?0.5?—?21.67±0.02a?叶片发黄,茎秆细弱??1?0.2?—?0.5?0.00土?0.00b??^注a:表中分化率表示为平均值土标准差;??注b:每一列后面的小写字母表示显著水平P<0.05时的差异水平。??2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小叶女贞愈伤组织培养技术研究[J]. 罗月芳,杨梦霞,江灵敏,谭朝阳,钟振平. 现代农业科技. 2019(04)
[2]Preservation of Juniperus thurifera L.:a rare endangered species in Algeria through in vitro regeneration[J]. Nadia Khater,Halima Benbouza.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2019(01)
[3]红叶李新品种‘夏红’组织培养技术研究[J]. 马赞留,蔡红海,戴云新,崔成华,张衡. 现代园艺. 2019(02)
[4]青钱柳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J]. 吴玲利,韩航,曾艳玲,谭晓风,李建安,李泽. 植物生理学报. 2019(01)
[5]茶树茎段组织培养过程中防褐化污染方法研究[J]. 吴婉婉,孙威江,陈志丹. 中国茶叶. 2019(01)
[6]林木植物组织培养及存在问题的研究进展[J]. 田鹏飞,朱旭飞,童甜甜,雷祎凡,何琳瑾. 南方农业. 2018(33)
[7]月影寿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J]. 安佰义,贾博雅,丁晓丽,刘晓嘉,包文慧. 福建农业学报. 2018(11)
[8]苞叶杜鹃组织培养初步研究[J]. 刘敏,陈欣,蔡超,宋斐飞.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16)
[9]蒜香藤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 闫海霞,邓杰玲,关世凯,黄昌艳,何荆洲,卜朝阳,张自斌. 西南农业学报. 2018(08)
[10]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木薯组织培养再生的影响[J]. 岑湘涛,林小静,吴诗敏,施洁红,韦秀青,潘明凤,陈秀兰,沈伟. 湖北农业科学. 2018(16)
硕士论文
[1]黑皮果蔗Badila组织培养与脱毒研究[D]. 梁丽君.广西师范大学 2018
[2]硝酸银在‘凤丹’牡丹组培苗愈伤组织褐化过程中的生理生化作用研究[D]. 毛沛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
[3]红叶腺柳组织培养及建立再生体系研究[D]. 胡珊.北京林业大学 2016
[4]枣树再生体系的建立及离体加倍的初步研究[D]. 金琪.北京林业大学 2014
[5]五种彩叶植物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叶片色素及光合特性研究[D]. 齐艳玲.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8
[6]五种木本植物的组织培养及其生理生化研究[D]. 陈陆琴.辽宁师范大学 2005
[7]花楸不同外植体的茎丛增生和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D]. 王爱芝.东北林业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253920
【文章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3.丨不同基础培养基20天培养效果??Figure3.1?Effect?of?20-day?culture?on?different?basic?media??
Figure3.2?Growth?status?of?Cotinus?coggygria?at?different?pH?for?20?days??注:A:?pH?4.7;?B:?pH?5.7;?C:?pH?6.7;??3.3.3初代培养??激素的配比对于植物组织培养至关重要,在初代培养时本实验主要以6-BA和??NAA为主进行探索,两者之间的配比及用量直接影响到外植体的分化。将外植体接??种于6种培养基当中,约10天左右开始产生不定芽,6种培养基下的分化率见表3.4。??当6-BA浓度为0.8mg/L时,与浓度为0.6mg/L和1.0mg/L具有显著差异,当6-BA??浓度为0.8?mg/L,NAA为0.4?mg/L时分化率达到最高,为46.67%。6-BA的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分化率下降。??如图3.3所示,随着培养时间加长,叶片会慢慢的变黄,20天时如B所示,叶片??呈深绿色,长势旺盛,30天时,叶片开始发黄,呈现出生长不良状况,到第45天时,??叶片在变黄的基础上开始卷缩,有的甚至开始枯死。??表3.4激素配比对初代培养的影响??Table3.4?Effect?of?honnone?ratio?on?primary?culture??编号?6-BA?(mg/丨)?NAA?Cmg/1)?分化率(%)??
■i^i??應論??图3.3初代培养不同阶段效果??Figure3.3?Effects?of?different?stages?of?primary?culture??注:A:接种0天;B:接种20天:C:接种30天;D:接种45天??3.3.4继代培养??继代培养有利于组培苗的扩繁,提高繁殖率。此实验对KT和ZT对黄栌的增殖??效果进行了实验。如表3.5所示,当培养基当中加入0.5?mg/LKT时,能达到分化的??作用,但分化率较低,仅为21.67%,在培养基当中加入0.5mg/LZT或是只加lmg/L??6-BA?+?0.2?mg/L?NAA时都不能达到分化的作用。??培养20天时观察分化的组培苗如图3.4所示,组培苗明显生长不良,不定芽生??长比较细弱,高生长受限,仅2?3?cm,叶片发黄,最后慢慢枯死。??表3.5不同激素对继代培养的影响??Table3.5?Effects?of?Different?Honnones?on?Subculture??6-BA?NAA?KT?ZT?分化率?生长??(mg/L)?(mg/L)?(mg/L)?(mg/L)?(%)?状况???1?0.2?—?—?0.00?土?0.00b??1?0.2?0.5?—?21.67±0.02a?叶片发黄,茎秆细弱??1?0.2?—?0.5?0.00土?0.00b??^注a:表中分化率表示为平均值土标准差;??注b:每一列后面的小写字母表示显著水平P<0.05时的差异水平。??2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小叶女贞愈伤组织培养技术研究[J]. 罗月芳,杨梦霞,江灵敏,谭朝阳,钟振平. 现代农业科技. 2019(04)
[2]Preservation of Juniperus thurifera L.:a rare endangered species in Algeria through in vitro regeneration[J]. Nadia Khater,Halima Benbouza.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2019(01)
[3]红叶李新品种‘夏红’组织培养技术研究[J]. 马赞留,蔡红海,戴云新,崔成华,张衡. 现代园艺. 2019(02)
[4]青钱柳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J]. 吴玲利,韩航,曾艳玲,谭晓风,李建安,李泽. 植物生理学报. 2019(01)
[5]茶树茎段组织培养过程中防褐化污染方法研究[J]. 吴婉婉,孙威江,陈志丹. 中国茶叶. 2019(01)
[6]林木植物组织培养及存在问题的研究进展[J]. 田鹏飞,朱旭飞,童甜甜,雷祎凡,何琳瑾. 南方农业. 2018(33)
[7]月影寿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J]. 安佰义,贾博雅,丁晓丽,刘晓嘉,包文慧. 福建农业学报. 2018(11)
[8]苞叶杜鹃组织培养初步研究[J]. 刘敏,陈欣,蔡超,宋斐飞.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16)
[9]蒜香藤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 闫海霞,邓杰玲,关世凯,黄昌艳,何荆洲,卜朝阳,张自斌. 西南农业学报. 2018(08)
[10]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木薯组织培养再生的影响[J]. 岑湘涛,林小静,吴诗敏,施洁红,韦秀青,潘明凤,陈秀兰,沈伟. 湖北农业科学. 2018(16)
硕士论文
[1]黑皮果蔗Badila组织培养与脱毒研究[D]. 梁丽君.广西师范大学 2018
[2]硝酸银在‘凤丹’牡丹组培苗愈伤组织褐化过程中的生理生化作用研究[D]. 毛沛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
[3]红叶腺柳组织培养及建立再生体系研究[D]. 胡珊.北京林业大学 2016
[4]枣树再生体系的建立及离体加倍的初步研究[D]. 金琪.北京林业大学 2014
[5]五种彩叶植物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叶片色素及光合特性研究[D]. 齐艳玲.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8
[6]五种木本植物的组织培养及其生理生化研究[D]. 陈陆琴.辽宁师范大学 2005
[7]花楸不同外植体的茎丛增生和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D]. 王爱芝.东北林业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2539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3253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