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粉碎物料和城市污泥改良福州市园林土壤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8 05:36
城市园林树木修剪废弃物与日俱增,资源化、无害化利用是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同时,土壤板结与养分缺乏是导致我国城市高架桥植物生长不良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利用福州市主要行道树修剪废弃混合粉碎物料进行堆肥,采用粉煤灰钝化污泥中的重金属,确定适合我市常用园林树木粉碎物料堆肥的腐熟条件,探究粉煤灰钝化污泥的最佳比例和钝化时间;并研究了树木粉碎物料堆肥和钝化污泥进行园林黄壤改良及翠芦莉栽培,为研究高架桥园林植物轻质营养土提供理论依据。得出以下结论:1、施用粉煤灰和磷石膏对污泥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粉煤灰显著降低了城市污泥中有效态Fe、Mn、Cu、Ni、Pb、Cd的含量,随着粉煤灰施入量增加,污泥中有效态Fe、Mn含量逐渐降低,污泥:粉煤灰:磷石膏为1:2:0.003时污泥中有效Fe含量达到最低94.89mg/kg。各处理污泥中有效态Cu、Ni、Pb、Cd最高含量均低于国家污泥农用标准,不会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污泥:粉煤灰为1:3时污泥中有效态Zn含量达到最高270.45mg/kg,显著高于我国污泥农用标准自然背景值。污泥与粉煤灰按1:2配比时,钝化效果更为显著。粉煤灰钝化城市污泥在钝化8小时后效果最佳,污...
【文章来源】: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3-8污泥钝化过程中有效态M金W貪量的变化??Fig3-8?The?change?of?effective?heavy?metals?content?during?the?passivation??
?^5。。-??P?40.0?-?j??g?30.0?-1??S?20.0?i??10.0?-?_*_堆体温度(。〇??〇〇?I?I?I?I?I?I?I?I?I?睡?I?■?I?I?I?I?I?I?I?I?I?睡?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1?6?11?16?21?26?31?36?41?46?51?56?61??堆肥时间(d)??图3-9堆肥过程中温度的变化??Fig?3-9?Change?of?temperature?during?composting??3.2.2堆肥过程中水分的变化??水分是堆肥过程中重要的指标参数之一,水分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堆肥的进行,只有适??宜的水分含量才能保证微生物的生长活性,促进有机质的分解,保证堆肥的质量[33]。有研??究[86]表明,在堆肥过程中当含水率在50% ̄60%的范围内时,最适合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活??性增强。图3-10结果表明,园林植物粉碎物料在堆肥初始阶段含水率变化维持在??49.59% ̄59.84%,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随着堆肥时间增加,持续的高温阶段使堆体含水率??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且在第l〇d最高温时水分下降最为明显。??70?r??60?■???^???3?40?:?" ̄ ̄ ̄ ̄^^???*30?-??郝20?-??10?-?—含水率??Q??|?|?|?|?|?|?|?|?|??1?5?10?15?25?35?45?55?63??堆肥天数(d)??图3-1
?^5。。-??P?40.0?-?j??g?30.0?-1??S?20.0?i??10.0?-?_*_堆体温度(。〇??〇〇?I?I?I?I?I?I?I?I?I?睡?I?■?I?I?I?I?I?I?I?I?I?睡?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1?6?11?16?21?26?31?36?41?46?51?56?61??堆肥时间(d)??图3-9堆肥过程中温度的变化??Fig?3-9?Change?of?temperature?during?composting??3.2.2堆肥过程中水分的变化??水分是堆肥过程中重要的指标参数之一,水分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堆肥的进行,只有适??宜的水分含量才能保证微生物的生长活性,促进有机质的分解,保证堆肥的质量[33]。有研??究[86]表明,在堆肥过程中当含水率在50% ̄60%的范围内时,最适合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活??性增强。图3-10结果表明,园林植物粉碎物料在堆肥初始阶段含水率变化维持在??49.59% ̄59.84%,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随着堆肥时间增加,持续的高温阶段使堆体含水率??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且在第l〇d最高温时水分下降最为明显。??70?r??60?■???^???3?40?:?" ̄ ̄ ̄ ̄^^???*30?-??郝20?-??10?-?—含水率??Q??|?|?|?|?|?|?|?|?|??1?5?10?15?25?35?45?55?63??堆肥天数(d)??图3-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述微生物菌剂对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养分的影响[J]. 陈英. 民营科技. 2015(08)
[2]添加菌剂和鸡粪对园林废弃物堆肥效果的影响[J]. 冯红梅,秦永胜,李筱帆,胡焱,彭霞薇. 北方园艺. 2015(15)
[3]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用作青菜育苗基质的效果研究[J]. 王浩,原一荃,王亚琪,周根娣,王繁.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2)
[4]鄂尔多斯市园林废弃物再生利用的实践及效益分析[J]. 王晔青,刘俊霞,郭金妹. 新农业. 2015(03)
[5]餐厨垃圾与园林植物废弃物混合堆肥工艺研究[J]. 李化山,于光辉,李诗刚,张英,严建平,翟晓峰,王慧. 安徽农业科学. 2014(28)
[6]包头市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及其在四季海棠上的应用试验[J]. 王立清,张星,石爱霞,李明照,张利枝. 陕西林业科技. 2014(03)
[7]施用城市污泥堆肥对土壤和大豆器官重金属积累的影响[J]. 李淑芹,田仲鹤,金宏鑫,于淼,许景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4(02)
[8]土壤对杨梅生长结果的影响分析[J]. 黄玉松. 农业科技通讯. 2012(06)
[9]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植物耐镉机理研究进展[J]. 蒋汉明,李书启,韩希凤,王华,郭剑霞.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2012(05)
[10]不同外源添加物对园林绿化废弃物腐熟过程的影响[J]. 郝利峰,孙向阳,李雪珂,王惠,张强,张婷. 中国农学通报. 2012(07)
博士论文
[1]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化的过程控制及其产品改良与应用研究[D]. 张璐.北京林业大学 2015
[2]产业废弃物堆肥处理效果及碳素物质变化规律研究[D]. 张陇利.中国农业大学 2014
[3]园林废弃物制造栽培基质过程中微生物的动态变化[D]. 曹晓璐.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4
硕士论文
[1]福州高架桥阴地生态环境及绿化研究[D]. 王瑞.福建农林大学 2014
[2]济南城市立交桥绿化植物选择与配置模式研究[D]. 于坤.山东建筑大学 2013
[3]镉、铅胁迫对千屈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D]. 孙刚.吉林农业大学 2013
[4]园林废弃物堆肥化研究及应用[D]. 刘佳.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2012
[5]粉煤灰钝化城市污泥中重金属赋存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的研究[D]. 徐加庆.华侨大学 2012
[6]以园林绿化废弃物为原料的栽培基质对草花生长的研究[D]. 张骅.北京林业大学 2011
[7]外源添加物在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腐中的应用[D]. 王惠.北京林业大学 2011
[8]改性粉煤灰钝化城市污泥中的重金属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研究[D]. 冯婷婷.成都理工大学 2009
[9]污泥堆肥过程中重金属形态变化的研究[D]. 孙西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
[10]粉煤灰对污泥中重金属的钝化作用及其在园林绿化应用的研究[D]. 余观梅.浙江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349300
【文章来源】: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3-8污泥钝化过程中有效态M金W貪量的变化??Fig3-8?The?change?of?effective?heavy?metals?content?during?the?passivation??
?^5。。-??P?40.0?-?j??g?30.0?-1??S?20.0?i??10.0?-?_*_堆体温度(。〇??〇〇?I?I?I?I?I?I?I?I?I?睡?I?■?I?I?I?I?I?I?I?I?I?睡?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1?6?11?16?21?26?31?36?41?46?51?56?61??堆肥时间(d)??图3-9堆肥过程中温度的变化??Fig?3-9?Change?of?temperature?during?composting??3.2.2堆肥过程中水分的变化??水分是堆肥过程中重要的指标参数之一,水分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堆肥的进行,只有适??宜的水分含量才能保证微生物的生长活性,促进有机质的分解,保证堆肥的质量[33]。有研??究[86]表明,在堆肥过程中当含水率在50% ̄60%的范围内时,最适合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活??性增强。图3-10结果表明,园林植物粉碎物料在堆肥初始阶段含水率变化维持在??49.59% ̄59.84%,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随着堆肥时间增加,持续的高温阶段使堆体含水率??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且在第l〇d最高温时水分下降最为明显。??70?r??60?■???^???3?40?:?" ̄ ̄ ̄ ̄^^???*30?-??郝20?-??10?-?—含水率??Q??|?|?|?|?|?|?|?|?|??1?5?10?15?25?35?45?55?63??堆肥天数(d)??图3-1
?^5。。-??P?40.0?-?j??g?30.0?-1??S?20.0?i??10.0?-?_*_堆体温度(。〇??〇〇?I?I?I?I?I?I?I?I?I?睡?I?■?I?I?I?I?I?I?I?I?I?睡?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1?6?11?16?21?26?31?36?41?46?51?56?61??堆肥时间(d)??图3-9堆肥过程中温度的变化??Fig?3-9?Change?of?temperature?during?composting??3.2.2堆肥过程中水分的变化??水分是堆肥过程中重要的指标参数之一,水分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堆肥的进行,只有适??宜的水分含量才能保证微生物的生长活性,促进有机质的分解,保证堆肥的质量[33]。有研??究[86]表明,在堆肥过程中当含水率在50% ̄60%的范围内时,最适合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活??性增强。图3-10结果表明,园林植物粉碎物料在堆肥初始阶段含水率变化维持在??49.59% ̄59.84%,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随着堆肥时间增加,持续的高温阶段使堆体含水率??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且在第l〇d最高温时水分下降最为明显。??70?r??60?■???^???3?40?:?" ̄ ̄ ̄ ̄^^???*30?-??郝20?-??10?-?—含水率??Q??|?|?|?|?|?|?|?|?|??1?5?10?15?25?35?45?55?63??堆肥天数(d)??图3-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述微生物菌剂对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养分的影响[J]. 陈英. 民营科技. 2015(08)
[2]添加菌剂和鸡粪对园林废弃物堆肥效果的影响[J]. 冯红梅,秦永胜,李筱帆,胡焱,彭霞薇. 北方园艺. 2015(15)
[3]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用作青菜育苗基质的效果研究[J]. 王浩,原一荃,王亚琪,周根娣,王繁.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2)
[4]鄂尔多斯市园林废弃物再生利用的实践及效益分析[J]. 王晔青,刘俊霞,郭金妹. 新农业. 2015(03)
[5]餐厨垃圾与园林植物废弃物混合堆肥工艺研究[J]. 李化山,于光辉,李诗刚,张英,严建平,翟晓峰,王慧. 安徽农业科学. 2014(28)
[6]包头市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及其在四季海棠上的应用试验[J]. 王立清,张星,石爱霞,李明照,张利枝. 陕西林业科技. 2014(03)
[7]施用城市污泥堆肥对土壤和大豆器官重金属积累的影响[J]. 李淑芹,田仲鹤,金宏鑫,于淼,许景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4(02)
[8]土壤对杨梅生长结果的影响分析[J]. 黄玉松. 农业科技通讯. 2012(06)
[9]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植物耐镉机理研究进展[J]. 蒋汉明,李书启,韩希凤,王华,郭剑霞.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2012(05)
[10]不同外源添加物对园林绿化废弃物腐熟过程的影响[J]. 郝利峰,孙向阳,李雪珂,王惠,张强,张婷. 中国农学通报. 2012(07)
博士论文
[1]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化的过程控制及其产品改良与应用研究[D]. 张璐.北京林业大学 2015
[2]产业废弃物堆肥处理效果及碳素物质变化规律研究[D]. 张陇利.中国农业大学 2014
[3]园林废弃物制造栽培基质过程中微生物的动态变化[D]. 曹晓璐.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4
硕士论文
[1]福州高架桥阴地生态环境及绿化研究[D]. 王瑞.福建农林大学 2014
[2]济南城市立交桥绿化植物选择与配置模式研究[D]. 于坤.山东建筑大学 2013
[3]镉、铅胁迫对千屈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D]. 孙刚.吉林农业大学 2013
[4]园林废弃物堆肥化研究及应用[D]. 刘佳.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2012
[5]粉煤灰钝化城市污泥中重金属赋存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的研究[D]. 徐加庆.华侨大学 2012
[6]以园林绿化废弃物为原料的栽培基质对草花生长的研究[D]. 张骅.北京林业大学 2011
[7]外源添加物在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腐中的应用[D]. 王惠.北京林业大学 2011
[8]改性粉煤灰钝化城市污泥中的重金属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研究[D]. 冯婷婷.成都理工大学 2009
[9]污泥堆肥过程中重金属形态变化的研究[D]. 孙西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
[10]粉煤灰对污泥中重金属的钝化作用及其在园林绿化应用的研究[D]. 余观梅.浙江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3493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3349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