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对保加利亚玫瑰快速繁殖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30 06:51
保加利亚玫瑰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经济价值,作为提取国际精油和加工玫瑰纯露的优良品种,其提取的精油为正品的玫瑰精油。其精油价格昂贵,素有"液体黄金"之称。保加利亚玫瑰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有必要对其组培快繁技术进行研究。本实验从启动培养、6-BA和IBA不同浓度组合对保加利亚玫瑰初代培养的影响、两种抗褐变添加物对保加利亚玫瑰褐变的影响、细胞分裂素种类及不同浓度组合对保加利亚玫瑰增殖的影响,生长素种类及浓度、培养基种类对保加利亚玫瑰生根培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启动培养保加利亚玫瑰启动培养的最适宜培养基为MS+1.0mg/L6-BA+O.1mg/LNAA,萌芽率为 83.33%。2.初代培养保加利亚玫瑰初代培养最适宜培养基为MS+1.5mg/L6-BA+O.1mg/LIBA和MS+1.5mg/L6-BA+0.2mg/LIBA,两者无显著差异,增殖倍数分别为3.01和3.18。3.褐变控制研究对保加利亚玫瑰褐变控制的研究,最适合保加利亚玫瑰生长的抗褐变添加物为抗坏血酸(VC),浓度为0.5g/L。4.继代培养最适宜保加利亚玫瑰继代增殖的细胞分裂素为CPPU,最适宜浓度为1.0m...
【文章来源】: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抗褐变添加物对保加利亚玫瑰的影响??Fig.?1?Effects?of?Browning?Additives?on?Rose?Rugosa??
图5生长素种类对保加利亚玫瑰生根的影响??Fig.5?Effects?of?different?auxin?types?on?rooting?of?Rose?Rugosa??各处理生长素对保加利亚玫瑰生根的影响,由图4所示,NAA、IAA、IBA三
图6?NAA浓度对保加利亚玫瑰平均生根数量影响??Fig.6?Effects?of?NAA?concentration?on?root?number?of?Rose?Rugosa??NAA浓度对保加利亚玫瑰平均生根数量的影响如图6所示,平均根长随NAA??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马士革”玫瑰嫩茎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 李敏,张晨光,路喆,王自健,王朴,蒋新明. 江苏农业科学. 2016(06)
[2]玫瑰花的组织培养研究[J]. 闫钊. 现代园艺. 2016(13)
[3]大马士革玫瑰组织培养技术研究[J]. 徐立军,李志斌,蒋淑磊,李振勤. 河北林业科技. 2015(02)
[4]红豆杉组织培养中的褐化现象及防控策略[J]. 林茜,韩晓华,高营营,张露,黄天琨,林贵美. 南方园艺. 2015(02)
[5]大马士革玫瑰1号精油香气成分的分析[J]. 杨柳,崔亚宁,刘松,严道崎,张海燕,潘叶,秦岭.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5(03)
[6]“大马士革”玫瑰茎尖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 黄颖,胡磊,谷晴,王冬良. 北方园艺. 2014(03)
[7]红玫瑰嫩茎组织培养的研究[J]. 韩德复,王彦轩.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13(12)
[8]大马士革玫瑰伊犁地区繁育技术[J]. 杨富强. 农村科技. 2013(12)
[9]木本植物组培褐化研究进展[J]. 谢志亮,吴振旺. 中国南方果树. 2013(05)
[10]植物组培快繁褐化现象研究进展[J]. 张宏平,姬爱国,和林涛. 农业工程. 2013(05)
硕士论文
[1]保加利亚玫瑰香气成分分析研究[D]. 杨丽娜.北京林业大学 2012
[2]引种精油玫瑰快繁及精油提取技术研究[D]. 马飞杰.浙江林学院 2009
[3]玫瑰微体快繁技术体系的建立[D]. 卢绪娟.山东农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72290
【文章来源】: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抗褐变添加物对保加利亚玫瑰的影响??Fig.?1?Effects?of?Browning?Additives?on?Rose?Rugosa??
图5生长素种类对保加利亚玫瑰生根的影响??Fig.5?Effects?of?different?auxin?types?on?rooting?of?Rose?Rugosa??各处理生长素对保加利亚玫瑰生根的影响,由图4所示,NAA、IAA、IBA三
图6?NAA浓度对保加利亚玫瑰平均生根数量影响??Fig.6?Effects?of?NAA?concentration?on?root?number?of?Rose?Rugosa??NAA浓度对保加利亚玫瑰平均生根数量的影响如图6所示,平均根长随NAA??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马士革”玫瑰嫩茎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 李敏,张晨光,路喆,王自健,王朴,蒋新明. 江苏农业科学. 2016(06)
[2]玫瑰花的组织培养研究[J]. 闫钊. 现代园艺. 2016(13)
[3]大马士革玫瑰组织培养技术研究[J]. 徐立军,李志斌,蒋淑磊,李振勤. 河北林业科技. 2015(02)
[4]红豆杉组织培养中的褐化现象及防控策略[J]. 林茜,韩晓华,高营营,张露,黄天琨,林贵美. 南方园艺. 2015(02)
[5]大马士革玫瑰1号精油香气成分的分析[J]. 杨柳,崔亚宁,刘松,严道崎,张海燕,潘叶,秦岭.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5(03)
[6]“大马士革”玫瑰茎尖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 黄颖,胡磊,谷晴,王冬良. 北方园艺. 2014(03)
[7]红玫瑰嫩茎组织培养的研究[J]. 韩德复,王彦轩.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13(12)
[8]大马士革玫瑰伊犁地区繁育技术[J]. 杨富强. 农村科技. 2013(12)
[9]木本植物组培褐化研究进展[J]. 谢志亮,吴振旺. 中国南方果树. 2013(05)
[10]植物组培快繁褐化现象研究进展[J]. 张宏平,姬爱国,和林涛. 农业工程. 2013(05)
硕士论文
[1]保加利亚玫瑰香气成分分析研究[D]. 杨丽娜.北京林业大学 2012
[2]引种精油玫瑰快繁及精油提取技术研究[D]. 马飞杰.浙江林学院 2009
[3]玫瑰微体快繁技术体系的建立[D]. 卢绪娟.山东农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722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3372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