莼菜中锌蛋白的分离及初步分析
发布时间:2021-09-05 01:16
为了明确莼菜中锌蛋白的分布及氨基酸组成,以富硒高锌土壤中种植的莼菜为材料,对其幼叶蛋白质进行分离提取和分析。结果表明:莼菜中蛋白质主要类型为弱碱性蛋白质,比例为44.79%,但其锌含量相对较低,水溶性蛋白比例只有15.43%,但其锌含量却是弱碱性蛋白质中的2.17倍,表明大部分锌离子是与水溶性蛋白结合的;通过逐级盐析从水溶性蛋白中获得5个馏分,进一步分析各馏分的蛋白质含量及锌含量,获得WSⅡ和WSⅤ这2个高锌含量的蛋白质馏分,电泳分析显示这2个馏分分别由一个或一系列相同亚基组成;氨基酸组分分析显示,WSⅡ和WSⅤ中甘氨酸、硒代半胱氨酸、组氨酸和赖氨酸含量较高。
【文章来源】:湖南农业科学. 2020,(04)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莼菜嫩叶中各类型蛋白质含量及其锌含量
图3 WSⅡ和WSⅤ馏分的Sepharose 6B色谱图表1 WSⅡ和WSⅤ馏分纯化富锌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 氨基酸 WSⅡ WSⅤ 浓 度(mg/L) 相对含量(%) 浓 度(mg/L) 相对含量(%) D 1.84 1.84 0.16 0.41 G 31.38 31.44 21.38 53.32 H 1.65 1.65 1.75 4.36 R 1.38 1.38 — — P 1.89 1.89 0.95 2.36 Y 19.31 19.35 9.73 24.26 V 1.89 1.89 — — C 2.76 2.77 — — Se-C 3.58 3.59 3.10 7.74 K 34.12 34.19 — — T — — 0.57 1.43 A — — 2.45 6.11
根据参考文献,用C18反相柱(250 mm×4.6 mm×5 μm)分析了WSⅡ和WSⅤ中回收的富锌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结果如表1和图5所示。从WSⅡ中回收的富锌蛋白质由天冬氨酸(D)、甘氨酸(G)、组氨酸(H)、精氨酸(R)、脯氨酸(P)、酪氨酸(Y)、缬氨酸(V)、半胱氨酸(C)、硒代半胱氨酸(Se-C)、赖氨酸(K)等组成;其中,甘氨酸、酪氨酸和赖氨酸的比例较高,占比为84.98%。此外,趋于与锌结合的组氨酸、半胱氨酸、硒代半胱氨酸、精氨酸和赖氨酸的比例也高达43.58%。从WSⅤ中回收的富锌蛋白质由天冬氨酸(D)、甘氨酸(G)、组氨酸(H)、苏氨酸(T)、丙氨酸(A)、脯氨酸(P)、酪氨酸(Y)、硒代半胱氨酸(Se-C)等组成;其中,甘氨酸、酪氨酸、组氨酸、丙氨酸和硒代半胱氨酸的比例较高,占比为95.79%,而倾向于与锌结合的组氨酸和硒代半胱氨酸的比例为12.10%。图3 WSⅡ和WSⅤ馏分的Sepharose 6B色谱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利川莼菜休眠芽形态特征及形成原因探究[J]. 覃章辉,皮秀权,陈银花,胡峰,王明红. 长江蔬菜. 2020(02)
[2]莼菜体外胶的分离及其体外功能活性研究[J]. 孙雨欣,毛水芳,陈银宁,丁喆,李雨潼,夏玺越,程浩,冯思敏.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02)
[3]四大产区商品莼菜多糖组成及抗氧化活性分析[J]. 李京凌,滕左,韩芳,袁婧,于杰.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01)
[4]莼菜综合应用价值研究进展[J]. 余正平,谢淋,龙琼,陈顺清,冉永安,伍玉娇,苏向东. 贵州农机化. 2019(03)
[5]莼菜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初步研究[J]. 崔杰,何正有,屠银芳,刘婧,王安琪. 中成药. 2018(04)
[6]土壤及水质条件与莼菜生长的关系[J]. 王昌全,李焕秀,彭国华,周永红,李廷轩.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0(03)
[7]莼菜多糖的提取、分离及某些生物活性的研究[J]. 王淑如,夏尔宁,周岚.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1987(03)
硕士论文
[1]莼菜多糖提取分离、结构鉴定及抗氧化研究[D]. 宁可.浙江工业大学 2019
本文编号:3384381
【文章来源】:湖南农业科学. 2020,(04)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莼菜嫩叶中各类型蛋白质含量及其锌含量
图3 WSⅡ和WSⅤ馏分的Sepharose 6B色谱图表1 WSⅡ和WSⅤ馏分纯化富锌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 氨基酸 WSⅡ WSⅤ 浓 度(mg/L) 相对含量(%) 浓 度(mg/L) 相对含量(%) D 1.84 1.84 0.16 0.41 G 31.38 31.44 21.38 53.32 H 1.65 1.65 1.75 4.36 R 1.38 1.38 — — P 1.89 1.89 0.95 2.36 Y 19.31 19.35 9.73 24.26 V 1.89 1.89 — — C 2.76 2.77 — — Se-C 3.58 3.59 3.10 7.74 K 34.12 34.19 — — T — — 0.57 1.43 A — — 2.45 6.11
根据参考文献,用C18反相柱(250 mm×4.6 mm×5 μm)分析了WSⅡ和WSⅤ中回收的富锌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结果如表1和图5所示。从WSⅡ中回收的富锌蛋白质由天冬氨酸(D)、甘氨酸(G)、组氨酸(H)、精氨酸(R)、脯氨酸(P)、酪氨酸(Y)、缬氨酸(V)、半胱氨酸(C)、硒代半胱氨酸(Se-C)、赖氨酸(K)等组成;其中,甘氨酸、酪氨酸和赖氨酸的比例较高,占比为84.98%。此外,趋于与锌结合的组氨酸、半胱氨酸、硒代半胱氨酸、精氨酸和赖氨酸的比例也高达43.58%。从WSⅤ中回收的富锌蛋白质由天冬氨酸(D)、甘氨酸(G)、组氨酸(H)、苏氨酸(T)、丙氨酸(A)、脯氨酸(P)、酪氨酸(Y)、硒代半胱氨酸(Se-C)等组成;其中,甘氨酸、酪氨酸、组氨酸、丙氨酸和硒代半胱氨酸的比例较高,占比为95.79%,而倾向于与锌结合的组氨酸和硒代半胱氨酸的比例为12.10%。图3 WSⅡ和WSⅤ馏分的Sepharose 6B色谱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利川莼菜休眠芽形态特征及形成原因探究[J]. 覃章辉,皮秀权,陈银花,胡峰,王明红. 长江蔬菜. 2020(02)
[2]莼菜体外胶的分离及其体外功能活性研究[J]. 孙雨欣,毛水芳,陈银宁,丁喆,李雨潼,夏玺越,程浩,冯思敏.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02)
[3]四大产区商品莼菜多糖组成及抗氧化活性分析[J]. 李京凌,滕左,韩芳,袁婧,于杰.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01)
[4]莼菜综合应用价值研究进展[J]. 余正平,谢淋,龙琼,陈顺清,冉永安,伍玉娇,苏向东. 贵州农机化. 2019(03)
[5]莼菜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初步研究[J]. 崔杰,何正有,屠银芳,刘婧,王安琪. 中成药. 2018(04)
[6]土壤及水质条件与莼菜生长的关系[J]. 王昌全,李焕秀,彭国华,周永红,李廷轩.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0(03)
[7]莼菜多糖的提取、分离及某些生物活性的研究[J]. 王淑如,夏尔宁,周岚.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1987(03)
硕士论文
[1]莼菜多糖提取分离、结构鉴定及抗氧化研究[D]. 宁可.浙江工业大学 2019
本文编号:33843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3384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