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温环境下苦瓜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综合评价
发布时间:2021-09-17 09:10
【目的】调查统计31份苦瓜种质资源在夏季高温环境下的农艺性状表现并进行耐热性分析评价,旨在建立田间苦瓜种质资源耐热性分析评价的方法和体系及筛选鉴定指标和优良耐热的苦瓜种质资源。【方法】连续两年在福建夏季高温环境下对31份苦瓜种质资源进行大田栽培比较试验,通过调查统计苦瓜的22个主要农艺性状指标,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对供试苦瓜种质资源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在高温环境下不同苦瓜供试材料产量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为35.48%,第一雌花节位、瓜长、瓜形和瓜瘤形状等果实性状变异系数在9.05%~41.27%,表现出丰富多样性,有利于耐热苦瓜种质资源的筛选。苦瓜产量与单瓜重、叶长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单瓜重与瓜肉厚、瓜宽呈极显著正相关;第一雌花节位与植株分枝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下同),与主蔓节长呈显著负相关,各农艺性状指标之间反映的存在信息重叠,需要综合分析评价苦瓜种质资源的耐热性。主成分分析将22个农艺性状指标归纳为7个独立的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达76.654%),前5个主成分可概括为产量因子、瓜形因子、瓜瘤因子、早熟性因子和叶形因子,...
【文章来源】:南方农业学报. 2020,51(10)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2017—2018年苦瓜生育期内日最低、日最高和日平均气温变化趋势
为准确客观建立苦瓜种质资源田间评价鉴定的数学模型,把主成分综合评价分值(F)作为因变量,调查统计的22个农艺性状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结果发现主蔓节长(X2)、叶色(X6)、第一雌花节位(X8)、瓜形(X9)、瓜柄长(X11)、瓜长(X12)、瓜宽(X13)、瓜瘤形状(X16)、瓜瘤大小(X17)、单瓜种子数(X19)和产量(X22)的回归系数的显著水平均大于0.05,可从方程中逐一剔除,因此,对剩余性状指标进行回归分析,选用非标准化系数,最终建立回归方程为F=-5.802+0.004X14+0.113X7+0.169X1 8+0.095X1+0.039X4+0.025X3+0.059X5+0.073X10-0.115X20+0.103X21+0.045X15,方程的决定系数R2=0.985,调整后的R2=0.976,F=114.061,P=0.000<0.01,此方程达到极显著水平,表明苦瓜性状指标单瓜重(X14)、叶柄长(X7)、瓜瘤密度(X18)、植株分枝性(X1)、叶长(X4)、主蔓直径(X3)、叶宽(X5)、瓜色(X10)、种子颜色(X20)、种子花纹(X21)、瓜肉厚(X15)与综合评价分值(F)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关系,这些指标可作为苦瓜种质资源田间鉴定筛选的评价指标,通过该鉴定方法体系最终筛选出K9、K10、K11、K20、K26、K28和K29作为耐热性表现优异的苦瓜育种资源。2.5 苦瓜种质资源高温环境适应性鉴定指标比较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豆品种耐高温特性的评价方法及耐高温种质筛选与鉴定[J]. 汪明华,李佳佳,陆少奇,邵文韬,程安东,张文明,王晓波,邱丽娟.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9(04)
[2]观赏辣椒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关联分析[J]. 徐睿,张雅楠,林子翔,廖万甜,胡镥巍,祝彪,朱祝军. 浙江农业学报. 2018(11)
[3]抗旱番茄种质资源筛选及抗旱性评价[J]. 李景富,崔亚男,姜景彬,杨欢欢,赵婷婷,许向阳.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8(04)
[4]苦瓜耐热性相关农艺性状的筛选[J]. 郑岩松,李光光,李向阳,黄红弟,郭培国,张华,李荣华. 热带农业科学. 2018(01)
[5]苦瓜新品种奇胜105的选育[J]. 李洪龙,黄则栋,彭建标,傅敏敏,蓝跃兴. 福建农业科技. 2016(04)
[6]玉米花期耐高温品种的筛选与综合评价[J]. 于康珂,刘源,李亚明,孙宁宁,詹静,尤东玲,牛丽,李潮海,刘天学. 玉米科学. 2016(02)
[7]大豆品种(系)耐热性鉴定及分级评鉴[J]. 靳路真,王洋,张伟,邱红梅,陈健,候云龙,马晓萍,王跃强,谢甫绨.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6(01)
[8]欧洲型黄瓜耐热性综合评价及耐热种质的筛选[J]. 但忠,苏银玲,木万福,袁建民,杨龙,李易蓉. 北方园艺. 2013(22)
[9]分期播种对耐高温东北粳稻农艺性状的影响及耐热性评价[J]. 于江辉,赵森,周浩,孟秋成,蒋建雄,肖国樱.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08)
[10]夏季高温对15个苦瓜杂交组合(品系)产量及其构成性状的影响[J]. 曾晶,翟英芬,吴智明,胡开林. 热带作物学报. 2011(11)
硕士论文
[1]不同线椒品种耐热性研究[D]. 姜燕.江西农业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398409
【文章来源】:南方农业学报. 2020,51(10)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2017—2018年苦瓜生育期内日最低、日最高和日平均气温变化趋势
为准确客观建立苦瓜种质资源田间评价鉴定的数学模型,把主成分综合评价分值(F)作为因变量,调查统计的22个农艺性状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结果发现主蔓节长(X2)、叶色(X6)、第一雌花节位(X8)、瓜形(X9)、瓜柄长(X11)、瓜长(X12)、瓜宽(X13)、瓜瘤形状(X16)、瓜瘤大小(X17)、单瓜种子数(X19)和产量(X22)的回归系数的显著水平均大于0.05,可从方程中逐一剔除,因此,对剩余性状指标进行回归分析,选用非标准化系数,最终建立回归方程为F=-5.802+0.004X14+0.113X7+0.169X1 8+0.095X1+0.039X4+0.025X3+0.059X5+0.073X10-0.115X20+0.103X21+0.045X15,方程的决定系数R2=0.985,调整后的R2=0.976,F=114.061,P=0.000<0.01,此方程达到极显著水平,表明苦瓜性状指标单瓜重(X14)、叶柄长(X7)、瓜瘤密度(X18)、植株分枝性(X1)、叶长(X4)、主蔓直径(X3)、叶宽(X5)、瓜色(X10)、种子颜色(X20)、种子花纹(X21)、瓜肉厚(X15)与综合评价分值(F)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关系,这些指标可作为苦瓜种质资源田间鉴定筛选的评价指标,通过该鉴定方法体系最终筛选出K9、K10、K11、K20、K26、K28和K29作为耐热性表现优异的苦瓜育种资源。2.5 苦瓜种质资源高温环境适应性鉴定指标比较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豆品种耐高温特性的评价方法及耐高温种质筛选与鉴定[J]. 汪明华,李佳佳,陆少奇,邵文韬,程安东,张文明,王晓波,邱丽娟.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9(04)
[2]观赏辣椒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关联分析[J]. 徐睿,张雅楠,林子翔,廖万甜,胡镥巍,祝彪,朱祝军. 浙江农业学报. 2018(11)
[3]抗旱番茄种质资源筛选及抗旱性评价[J]. 李景富,崔亚男,姜景彬,杨欢欢,赵婷婷,许向阳.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8(04)
[4]苦瓜耐热性相关农艺性状的筛选[J]. 郑岩松,李光光,李向阳,黄红弟,郭培国,张华,李荣华. 热带农业科学. 2018(01)
[5]苦瓜新品种奇胜105的选育[J]. 李洪龙,黄则栋,彭建标,傅敏敏,蓝跃兴. 福建农业科技. 2016(04)
[6]玉米花期耐高温品种的筛选与综合评价[J]. 于康珂,刘源,李亚明,孙宁宁,詹静,尤东玲,牛丽,李潮海,刘天学. 玉米科学. 2016(02)
[7]大豆品种(系)耐热性鉴定及分级评鉴[J]. 靳路真,王洋,张伟,邱红梅,陈健,候云龙,马晓萍,王跃强,谢甫绨.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6(01)
[8]欧洲型黄瓜耐热性综合评价及耐热种质的筛选[J]. 但忠,苏银玲,木万福,袁建民,杨龙,李易蓉. 北方园艺. 2013(22)
[9]分期播种对耐高温东北粳稻农艺性状的影响及耐热性评价[J]. 于江辉,赵森,周浩,孟秋成,蒋建雄,肖国樱.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08)
[10]夏季高温对15个苦瓜杂交组合(品系)产量及其构成性状的影响[J]. 曾晶,翟英芬,吴智明,胡开林. 热带作物学报. 2011(11)
硕士论文
[1]不同线椒品种耐热性研究[D]. 姜燕.江西农业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3984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3398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