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瓜果斑病抗性鉴定及抗性相关形态和生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19 10:35
本研究以25份不同来源的甜瓜材料为试验对象,在室内采用人工喷雾接种法对23片真叶时的幼苗进行果斑病抗性鉴定。在室内采用喷雾接种法分别对幼果期和膨大期的果实进行2次果斑病抗性鉴定。同时根据抗性鉴定结果分别筛选出抗、感材料进行生理指标的测定,测定不同抗性材料叶片中可溶性蛋白、总糖、游离氨基酸、总酚、类黄酮、叶绿素的含量以及含水量。最后对抗、感材料的叶片绒毛、气孔等组织形态结构进行显微和电镜观察,对不同时期的果实表皮结构进行观察。并得出以下主要研究成果:(1)采用苗期人工喷雾法,从25份甜瓜材料中,筛选出了T1、T4、T11等中抗材料8份,中感材料8份,T6、T12、T13等感病材料9份。没有免疫和高抗材料。另外,田间植株自然发病抗性调查结果T12、T13、T20等5份材料表现中感或感病级别,其余20份材料未表现病症(2)对幼果期和膨大期采用离体果实喷雾接种法,筛选出了11份中抗材料,5份中感材料,9份感病材料。没有筛选出免疫和高抗材料。材料T4、T10、T6综合抗病指数最高,均达到0.7以上,材料T2、T23、T24综合抗病指数最低。两次抗性鉴定中T6、T9等5份材料...
【文章来源】:新疆农业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T1甜瓜材料叶片结构
且标准差较大,可以看出即使是同一份材料绒毛的长度也有很大的差距没规律性。多数材料之间叶片厚度之间也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多数中抗材料叶片厚度普比感病材料叶片厚,抗性最高材料 T1 叶片最厚为 0.47mm,抗性最低的材料 T12、T1叶最薄分别为 0.40mm 和 0.42mm,两者之间叶片厚度具有显著性差异。5.2.2 T1、T8 甜瓜材料叶片切片观察及相关数据分析上表皮
图 5-3 抗病、感病材料 T1、T12 在 100 倍电镜下的绒毛分布Fig5-3 The distribution of fluff of T1and T12 under 100 times electron microscopy (seem)图 5-4 抗病、感病材料 T1、T12 在 500 倍电镜下气孔分布Fig5-4 The distribution of stomata of T1and T12 under 500 times electron microscopy (seem)气孔气孔气孔气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甜瓜产业技术发展报告[J]. 杨军,廖新福,马新力,黎万春. 新疆农业科技. 2014(02)
[2]种子处理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防治效果[J]. 宋顺华,吴萍,孟淑春,宫国义,邢宝田. 中国瓜菜. 2013(03)
[3]新疆瓜类细菌性果腐病的发生与病原鉴定[J]. 周黎,张炳坤,冶海林,周志成. 蔬菜. 2013(03)
[4]砧木(葫芦)种子干热灭菌消毒处理研究[J]. 周贤达,睢祥琨,陈路路,章敏,王凤辰. 中国瓜菜. 2013(02)
[5]甜瓜不同品种叶片中抗病成分含量的测定与分析[J]. 丁谦,靳生林,曲亚玲,丁大为,张建农.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2(04)
[6]甜瓜果实发育的组织结构观察[J]. 梁世才,丛红滋,于喜艳. 中国蔬菜. 2012(02)
[7]不同药剂处理对西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的抑菌效果初探[J]. 王爽,杨礼哲,罗丰,黄贵修,孔祥义. 热带农业科学. 2011(11)
[8]西瓜细菌性果斑病带菌部位检测及种子处理研究[J]. 杜艳媚,王琳,李小妮,任小平,林俊流,刘琼光. 广东农业科学. 2011(19)
[9]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研究进展[J]. 阎莎莎,王铁霖,赵廷昌. 植物检疫. 2011(03)
[10]诱抗处理对甜瓜叶片酚类物质代谢的影响[J]. 陈年来,胡敏,代春艳,杨世梅. 园艺学报. 2010(11)
硕士论文
[1]西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种子药剂处理技术研究[D]. 张静.吉林农业大学 2012
[2]甜瓜白粉病病原生理小种鉴定及抗白粉病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D]. 张慧君.甘肃农业大学 2010
[3]淹水胁迫对5种豆科植物生长及生理性状的影响[D]. 张克清.南京农业大学 2007
[4]哈密瓜品种对细菌性果斑病抗性指标的研究[D]. 郑喜清.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7
[5]瓜类细菌性果腐病病原菌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 李鹏.福建农林大学 2006
[6]籽用南瓜疫病苗期抗性鉴定方法及抗病材料筛选的研究[D]. 周克琴.东北农业大学 2001
[7]新疆甜瓜白粉病及品种抗病性研究[D]. 郑耘.新疆农业大学 2000
本文编号:3401455
【文章来源】:新疆农业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T1甜瓜材料叶片结构
且标准差较大,可以看出即使是同一份材料绒毛的长度也有很大的差距没规律性。多数材料之间叶片厚度之间也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多数中抗材料叶片厚度普比感病材料叶片厚,抗性最高材料 T1 叶片最厚为 0.47mm,抗性最低的材料 T12、T1叶最薄分别为 0.40mm 和 0.42mm,两者之间叶片厚度具有显著性差异。5.2.2 T1、T8 甜瓜材料叶片切片观察及相关数据分析上表皮
图 5-3 抗病、感病材料 T1、T12 在 100 倍电镜下的绒毛分布Fig5-3 The distribution of fluff of T1and T12 under 100 times electron microscopy (seem)图 5-4 抗病、感病材料 T1、T12 在 500 倍电镜下气孔分布Fig5-4 The distribution of stomata of T1and T12 under 500 times electron microscopy (seem)气孔气孔气孔气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甜瓜产业技术发展报告[J]. 杨军,廖新福,马新力,黎万春. 新疆农业科技. 2014(02)
[2]种子处理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防治效果[J]. 宋顺华,吴萍,孟淑春,宫国义,邢宝田. 中国瓜菜. 2013(03)
[3]新疆瓜类细菌性果腐病的发生与病原鉴定[J]. 周黎,张炳坤,冶海林,周志成. 蔬菜. 2013(03)
[4]砧木(葫芦)种子干热灭菌消毒处理研究[J]. 周贤达,睢祥琨,陈路路,章敏,王凤辰. 中国瓜菜. 2013(02)
[5]甜瓜不同品种叶片中抗病成分含量的测定与分析[J]. 丁谦,靳生林,曲亚玲,丁大为,张建农.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2(04)
[6]甜瓜果实发育的组织结构观察[J]. 梁世才,丛红滋,于喜艳. 中国蔬菜. 2012(02)
[7]不同药剂处理对西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的抑菌效果初探[J]. 王爽,杨礼哲,罗丰,黄贵修,孔祥义. 热带农业科学. 2011(11)
[8]西瓜细菌性果斑病带菌部位检测及种子处理研究[J]. 杜艳媚,王琳,李小妮,任小平,林俊流,刘琼光. 广东农业科学. 2011(19)
[9]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研究进展[J]. 阎莎莎,王铁霖,赵廷昌. 植物检疫. 2011(03)
[10]诱抗处理对甜瓜叶片酚类物质代谢的影响[J]. 陈年来,胡敏,代春艳,杨世梅. 园艺学报. 2010(11)
硕士论文
[1]西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种子药剂处理技术研究[D]. 张静.吉林农业大学 2012
[2]甜瓜白粉病病原生理小种鉴定及抗白粉病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D]. 张慧君.甘肃农业大学 2010
[3]淹水胁迫对5种豆科植物生长及生理性状的影响[D]. 张克清.南京农业大学 2007
[4]哈密瓜品种对细菌性果斑病抗性指标的研究[D]. 郑喜清.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7
[5]瓜类细菌性果腐病病原菌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 李鹏.福建农林大学 2006
[6]籽用南瓜疫病苗期抗性鉴定方法及抗病材料筛选的研究[D]. 周克琴.东北农业大学 2001
[7]新疆甜瓜白粉病及品种抗病性研究[D]. 郑耘.新疆农业大学 2000
本文编号:34014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3401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