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胚挽救技术选育香味无核葡萄新种质
发布时间:2021-09-19 11:57
无核葡萄果实内缺少种子,所以使用方便,在诸多水果加工领域都倍受青睐。在无核葡萄育种方面,常规的育种方式是用有核品种作母本与无核品种杂交以获得无核后代,但是这种方法得到无核后代的概率非常低。借助胚挽救技术,则可以选用无核品种作杂交母本,这不仅扩大了亲本的选择范围,提高了后代无核的比例,同时也提高了无核葡萄选育的效率。本研究中以种子败育型无核葡萄品种作母本,以无核葡萄品种和部分中国野生葡萄作父本,配置杂交组合7个;以具有玫瑰香味的葡萄品种作父本,配置杂交组合9个(共计16个组合),运用胚挽救技术对影响胚发育和成苗的因素进行了研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胚挽救效率提供了技术依据。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父母本影响胚挽救胚发育率和成苗率。无核品种爱神无核、红宝石无核、红无籽露作母本时胚发育率分别为13.27%、10.15%和11.89%,成苗率分别为57.51%、50.76%和57.64%,两项数据都相对较高;红脸无核和底来特作母本时的胚发育率分别为4.37和3.34%,木星无核作母本时成苗率为11.11%。父本品种的选择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胚挽救效果有影响,红宝石无核作母本,紫香无核和火焰无核作父...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无核葡萄的类型及形成原因
1.3 无核葡萄育种方法及新品种选育
1.3.1 常规杂交育种
1.3.2 无性系选种
1.3.3 三倍体育种
1.4 胚挽救技术在无核葡萄育种中的应用
1.4.1 无核葡萄胚挽救技术研究进展
1.4.2 影响无核葡萄胚挽救效果的因素
1.5 玫瑰香型无核葡萄育种研究
1.5.1 芳香物质的来源
1.5.2 玫瑰香味的遗传特性及鉴定
1.5.3 玫瑰香型无核葡萄育种进展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二章 亲本基因型及取样时间对胚挽救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仪器及试剂
2.1.3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母本基因型对胚挽救的影响
2.2.2 不同父本基因型对胚挽救的影响
2.2.3 不同取样时间对胚挽救的影响
2.2.4 胚挽救幼苗的炼苗和移栽
2.3 讨论
2.3.1 亲本基因型对胚挽救效果的影响
2.3.2 取样时间对胚挽救效果的影响
2.3.3 炼苗和移栽对胚挽救效果的影响
第三章 外源多胺对提高无核葡萄胚挽救效率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外源腐胺对胚挽救的影响
3.2.2 外源亚精胺对胚挽救的影响
3.2.3 外源精胺对胚挽救的影响
3.3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致谢
个人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无核葡萄新品种——‘沪培3号’的选育[J]. 蒋爱丽,奚晓军,田益华,查倩. 果树学报. 2015(06)
[2]早熟葡萄新品种——‘朝霞无核’的选育[J]. 毛如霆,赵明花,王凤寅,刘军利,崔海玲. 河北林业科技. 2015(04)
[3]早熟无核葡萄新品种‘郑艳无核’[J]. 刘崇怀,樊秀彩,李民,孙海生,姜建福,张颖,顾红,刘三军,魏志峰. 园艺学报. 2015(03)
[4]葡萄新品种‘绿玫瑰’[J]. 李恩彪,宁盛,李新江,胡俊杰,陈刚,陈凯峰,武军. 园艺学报. 2014(04)
[5]鲜食无核葡萄新品种——‘晶红宝’的选育[J]. 唐晓萍,陈俊,马小河,董志刚,赵旗峰,李晓梅,谭伟,王敏. 果树学报. 2014(01)
[6]无核葡萄剥胚胚挽救技术关键影响因子[J]. 郝燕,杨瑞,王鸿,王发林. 西北农业学报. 2013(09)
[7]鲜食葡萄杂交后代果实玫瑰香味表型的遗传倾向初报[J]. 谭伟,李晓梅,唐晓萍,董志刚.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3(04)
[8]无核白葡萄大粒芽变新品种新葡7号的选育[J]. 郑新疆,吴婷,王建春,袁青峰,张伟,张静,何海娟. 中国果树. 2013(02)
[9]金星无核葡萄胚挽救影响因素的研究[J]. 刘佳,刘晓,陈建,刘伟. 西南农业学报. 2013(01)
[10]‘早夏无核’葡萄的选育[J]. 邢英伟. 果农之友. 2013(02)
博士论文
[1]无核葡萄胚挽救种质创新及畸形苗转化利用研究[D]. 纪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2]无核葡萄杂交胚挽救新种质创建与技术完善[D]. 唐冬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3]抗病无核葡萄胚挽救育种及种质创新[D]. 田莉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
[4]葡萄无核品种及其杂种胚败育机理与胚挽救技术研究[D]. 王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抗霜霉病无核葡萄种质创制与胚挽救体系优化[D]. 王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
[2]‘DR’优系软核性状改良及玫瑰香型无核葡萄新种质创制[D]. 李铁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
[3]抗寒无核葡萄新种质创制及抗寒相关基因的克隆[D]. 牛茹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4]利用胚挽救技术创造无核葡萄新种质[D]. 王爱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5]无核葡萄胚挽救育种技术及种质创建[D]. 唐冬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5
[6]无核抗病葡萄胚挽救育种的研究[D]. 潘学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2
[7]无核葡萄胚挽救育种技术的研究[D]. 李桂荣.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401571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无核葡萄的类型及形成原因
1.3 无核葡萄育种方法及新品种选育
1.3.1 常规杂交育种
1.3.2 无性系选种
1.3.3 三倍体育种
1.4 胚挽救技术在无核葡萄育种中的应用
1.4.1 无核葡萄胚挽救技术研究进展
1.4.2 影响无核葡萄胚挽救效果的因素
1.5 玫瑰香型无核葡萄育种研究
1.5.1 芳香物质的来源
1.5.2 玫瑰香味的遗传特性及鉴定
1.5.3 玫瑰香型无核葡萄育种进展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二章 亲本基因型及取样时间对胚挽救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仪器及试剂
2.1.3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母本基因型对胚挽救的影响
2.2.2 不同父本基因型对胚挽救的影响
2.2.3 不同取样时间对胚挽救的影响
2.2.4 胚挽救幼苗的炼苗和移栽
2.3 讨论
2.3.1 亲本基因型对胚挽救效果的影响
2.3.2 取样时间对胚挽救效果的影响
2.3.3 炼苗和移栽对胚挽救效果的影响
第三章 外源多胺对提高无核葡萄胚挽救效率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外源腐胺对胚挽救的影响
3.2.2 外源亚精胺对胚挽救的影响
3.2.3 外源精胺对胚挽救的影响
3.3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致谢
个人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无核葡萄新品种——‘沪培3号’的选育[J]. 蒋爱丽,奚晓军,田益华,查倩. 果树学报. 2015(06)
[2]早熟葡萄新品种——‘朝霞无核’的选育[J]. 毛如霆,赵明花,王凤寅,刘军利,崔海玲. 河北林业科技. 2015(04)
[3]早熟无核葡萄新品种‘郑艳无核’[J]. 刘崇怀,樊秀彩,李民,孙海生,姜建福,张颖,顾红,刘三军,魏志峰. 园艺学报. 2015(03)
[4]葡萄新品种‘绿玫瑰’[J]. 李恩彪,宁盛,李新江,胡俊杰,陈刚,陈凯峰,武军. 园艺学报. 2014(04)
[5]鲜食无核葡萄新品种——‘晶红宝’的选育[J]. 唐晓萍,陈俊,马小河,董志刚,赵旗峰,李晓梅,谭伟,王敏. 果树学报. 2014(01)
[6]无核葡萄剥胚胚挽救技术关键影响因子[J]. 郝燕,杨瑞,王鸿,王发林. 西北农业学报. 2013(09)
[7]鲜食葡萄杂交后代果实玫瑰香味表型的遗传倾向初报[J]. 谭伟,李晓梅,唐晓萍,董志刚.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3(04)
[8]无核白葡萄大粒芽变新品种新葡7号的选育[J]. 郑新疆,吴婷,王建春,袁青峰,张伟,张静,何海娟. 中国果树. 2013(02)
[9]金星无核葡萄胚挽救影响因素的研究[J]. 刘佳,刘晓,陈建,刘伟. 西南农业学报. 2013(01)
[10]‘早夏无核’葡萄的选育[J]. 邢英伟. 果农之友. 2013(02)
博士论文
[1]无核葡萄胚挽救种质创新及畸形苗转化利用研究[D]. 纪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2]无核葡萄杂交胚挽救新种质创建与技术完善[D]. 唐冬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3]抗病无核葡萄胚挽救育种及种质创新[D]. 田莉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
[4]葡萄无核品种及其杂种胚败育机理与胚挽救技术研究[D]. 王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抗霜霉病无核葡萄种质创制与胚挽救体系优化[D]. 王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
[2]‘DR’优系软核性状改良及玫瑰香型无核葡萄新种质创制[D]. 李铁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
[3]抗寒无核葡萄新种质创制及抗寒相关基因的克隆[D]. 牛茹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4]利用胚挽救技术创造无核葡萄新种质[D]. 王爱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5]无核葡萄胚挽救育种技术及种质创建[D]. 唐冬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5
[6]无核抗病葡萄胚挽救育种的研究[D]. 潘学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2
[7]无核葡萄胚挽救育种技术的研究[D]. 李桂荣.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4015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3401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