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园艺论文 >

树莓新品系离体快繁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1 12:03
  树莓为一种果实富含多种营养成分的小浆果果树。生产中树莓主要采用根蘖分株法进行繁殖,这种方法在不建立专门繁殖园的情况下,存在着易造成品种混杂、苗木易感染病害等缺点。“DNS15”、“DNS20”、“DNS40”、“波尔卡”为从俄罗斯和波兰引进的树莓品种,尤其后三个品种皆为早熟、大果的秋果型品种,建立这些品种的快繁技术体系,对于加速它们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针对这些品种在组培中存在的污染、增殖系数低、生根不好这三个问题开展研究,结论如下:(1)经革兰氏镜检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树莓组培中存在的污染菌为沙福芽孢杆菌(Bacillus safensis)、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新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nocepacia)。(2)抑菌药剂初筛,对沙福芽孢杆菌(Bacillus safensis)、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效果较好的药剂有:注射用青霉素钠最低有效抑菌浓度为70万单位/L,氨苄青霉素最低有效抑菌浓度为20 mg/L,对新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nocepacia)效果较好的药剂有... 

【文章来源】: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树莓研究概况
        1.1.1 树莓生物学特性
        1.1.2 国外树莓生产概况
        1.1.3 国内树莓生产概况
    1.2 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1.2.1 植物组织培养中的污染及脱除
        1.2.2 植物组织培养快繁研究进展
        1.2.3 树莓组织培养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药剂
    2.3 试验方法
        2.3.1 污染菌鉴定及脱除
        2.3.2 增殖阶段
        2.3.3 生根阶段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污染菌鉴定及脱除
        3.1.1 污染菌镜检鉴定
        3.1.2 污染菌分子生物学鉴定
        3.1.3 抑菌药剂初筛
        3.1.4 组培苗抑菌试验
        3.1.5 消毒剂脱菌试验
        3.1.6 重新接种
    3.2 增殖阶段
        3.2.1 基本培养基筛选
        3.2.2 激素筛选
        3.2.3 最优配比
        3.2.4 最适增殖时间筛选
    3.3 生根阶段
        3.3.1 基本培养基筛选
        3.3.2 激素筛选
4 讨论
    4.1 植物组织培养中的污染及脱除
    4.2 增殖阶段
    4.3 生根阶段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J]. 陶阿丽,曹殿洁,华芳,李胜男,杨梅兰.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8(18)
[2]树莓品种‘波鲁德’茎尖离体培养体系的建立[J]. 李艳霞.  中国果树. 2018(05)
[3]红树莓的功能活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张瑞婷,夏伟,张述仁,李乃鹏,赵雅琳,海娟.  安徽农业科学. 2018(24)
[4]Micropropagation of Taxodium hybrid( T.distichum × T.mucronatum)[J]. Shuqin HAO,Kun ZHU,Kun CHEN.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2018(02)
[5]园林古树组培中污染真菌的分离和鉴定[J]. 杨凤萍,邵文娜,张秀海.  林业科技通讯. 2018(04)
[6]秋来斯树莓微茎尖离体培养研究[J]. 范世杰,杨忠华,尹文龙,李桂君.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8(02)
[7]树莓品种“波拉纳”组培繁殖体系建立[J]. 李艳霞,刘忠玲,刘建明,李桂君.  森林工程. 2018(02)
[8]红阳猕猴桃的组织培养快繁技术[J]. 王姗,黄雪云,陶玉,张晓霞.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8(03)
[9]不同化学防腐剂及植物提取物对组培中常见真菌抑制效果研究[J]. 杨丽,李永梅,杨丽霞,李锦,冯玉杰,祝建波.  现代园艺. 2018(02)
[10]植物组织培养中污染防控方法研究[J]. 张朕,马艳丽.  山西农经. 2018(01)

博士论文
[1]丛枝菌根与无糖培养对海棠组培苗生理效应研究[D]. 管道平.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7
[2]组培微环境与规模化育苗设施环境调控的研究[D]. 徐志刚.南京农业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北京地区温室红树莓和黑莓促早栽培技术研究[D]. 吕孟杰.东北农业大学 2018
[2]树莓根繁关键技术与组培快繁中抑菌技术的研究[D]. 普倩倩.东北农业大学 2018
[3]蓝果忍冬(Lonicera caerulea L.)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D]. 于婷乔.东北农业大学 2014
[4]红树莓果实生长发育规律及超显微结构研究[D]. 谢娟.东北农业大学 2011
[5]树莓生殖生物学特性研究[D]. 刘彤.东北农业大学 2010
[6]酸枣叶片再生和阜平大枣无芽茎段再生不定芽的研究[D]. 周小丽.河北农业大学 2009
[7]三种山核桃属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D]. 纪小楠.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9
[8]树莓种质资源农艺学性状评价和再生体系建立的初步摸索[D]. 杜鹏飞.东北农业大学 2009
[9]树莓再生体系建立及不同基因型综合性状比较研究[D]. 张杨.安徽农业大学 2008
[10]黑树莓再生体系的建立和农杆菌介导的耐盐基因转化[D]. 岳丽娜.西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304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34304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f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