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园艺论文 >

杜鹃兰新老假鳞茎的结构和生理差异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1 13:44
  采用形态发生观测与结构解剖和生理生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了解杜鹃兰假鳞茎的形态发生过程以及在新生假鳞茎发育过程中新老假鳞茎的结构和生理差异,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1)杜鹃兰假鳞茎的形态发生过程从形态变化上可以分为六个时期,即叶芽休眠期、叶芽萌动期、叶芽与根状茎伸长生长期、假鳞茎初始形成期、假鳞茎膨大期和假鳞茎充分发育期;从显微结构变化上可以分为七个时期,即叶芽休眠期、叶芽萌动期、叶芽与根状茎伸长生长期、根分化期、假鳞茎初始形成期、假鳞茎膨大期和假鳞茎充分发育期。(2)杜鹃兰新老假鳞茎在结构组成上没有差异,均由表皮、皮层、基本组织和维管束四部分组成,外韧型有限维管束散生于基本组织中,环纹导管呈V字型排列,为典型的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差异主要表现在新生假鳞茎的细胞密度大于早期假鳞茎,同时细胞大小也小于早期假鳞茎,内含物比早期假鳞茎多。(3)杜鹃兰新老假鳞茎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内源激素(IAA、CTK、GA3和ABA)含量在新生假鳞茎形态发生过程中呈规律性变化。在新生假鳞茎叶芽萌发前,新老假鳞茎的可溶性糖含量均下降至最低,一年生、二年生、三年生假鳞茎的可溶性糖含量最低值分别为9.15 ... 

【文章来源】:贵州大学贵州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杜鹃兰研究现状
        1.1 杜鹃兰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1.1.1 形态特征
            1.1.2 生物学特性
        1.2 杜鹃兰的地理分布及资源状况
        1.3 杜鹃兰本草考证
        1.4 杜鹃兰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1.4.1 杜鹃兰的化学成分
            1.4.2 杜鹃兰的药理作用
            1.4.3 杜鹃兰的临床应用
        1.5 杜鹃兰的繁殖栽培技术
            1.5.1 杜鹃兰的繁殖技术
            1.5.2 杜鹃兰的栽培技术
        1.6 杜鹃兰的解剖学研究
    2 杜鹃兰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 本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1 试验材料
    2 试验方法
        2.1 杜鹃兰假鳞茎的形态发生
        2.2 杜鹃兰新老假鳞茎的结构比较
        2.3 杜鹃兰新老假鳞茎生理指标的测定
            2.3.1 杜鹃兰新老假鳞茎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2.3.2 杜鹃兰新老假鳞茎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2.3.3 杜鹃兰新老假鳞茎内源激素(IAA、CTK、ABA、GA3)含量的测定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1 杜鹃兰假鳞茎的形态发生过程
        1.1 假鳞茎发生过程的形态变化
        1.2 假鳞茎发生过程的显微结构变化
        1.3 小结
    2 杜鹃兰新老假鳞茎的结构差异
        2.1 新老假鳞茎的显微结构
        2.2 新老假鳞茎的维管束比较
        2.3 小结
    3 杜鹃兰新老假鳞茎的生理差异
        3.1 不同发育时期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与差异
            3.1.1 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3.1.2 可溶性糖含量的差异
        3.2 不同发育时期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与差异
            3.2.1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3.2.2 可溶性蛋白的差异
        3.3 不同发育时期内源激素(IAA、CTK、GA3和ABA)含量的变化与差异
            3.3.1 IAA含量的变化与差异分析
            3.3.2 CTK含量的变化与差异分析
            3.3.3 GA3含量的变化与差异分析
            3.3.4 ABA含量的变化与差异分析
            3.3.5 新老假鳞茎中内源激素比例的变化
        3.4 小结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1 讨论
        1.1 杜鹃兰假鳞茎的形态发生过程
        1.2 杜鹃兰新老假鳞茎的结构差异
        1.3 杜鹃兰新老假鳞茎的生理差异
            1.3.1 杜鹃兰新生假鳞茎不同发育时期新老假鳞茎的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及差异分析
            1.3.2 杜鹃兰新生假鳞茎发育过程中新老假鳞茎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与差异
            1.3.3 杜鹃兰新生假鳞茎发育过程中新老假鳞茎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与差异
    2 结论
参考文献
硕士在读期间参与的科研课题以及发表的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杜鹃兰假鳞茎化学成分研究[J]. 袁桥玉,刘新桥.  中药材. 2015(02)
[2]金荞收集系叶片黄酮、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分析[J]. 石桃雄,顾亮亮,陈泽林,陈庆富.  江苏农业科学. 2014(01)
[3]杜鹃兰假鳞茎化学成分研究[J]. 刘量,叶静,李萍,屠鹏飞.  中国中药杂志. 2014(02)
[4]Three new phenanthrenes from Cremastra appendiculata (D.Don) Makino[J]. Liang Liu,Jun Li,Ke-Wu Zeng,Ping Li,Peng-Fei Tu.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2013(08)
[5]黄花美冠兰花芽分化过程中假鳞茎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研究[J]. 杨光穗,黄素荣,王存,黄少华,张欢,张志群.  北方园艺. 2012(23)
[6]山慈菇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J]. 张尧,黄波,赵致,周英.  中药材. 2011(12)
[7]长豇豆荚果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J]. 詹园凤,杨衍,党选民,曹振木,张秀明.  长江蔬菜. 2011(18)
[8]山慈菇的抗肿瘤及抑菌作用[J]. 阮小丽,施大文.  中药材. 2009(12)
[9]杜鹃兰人工种子技术研究[J]. 张明生,彭斯文,杨小蕊,徐利.  中国中药杂志. 2009(15)
[10]6种兰科植物菌根的显微及超微结构研究[J]. 伍建榕,吕梅,刘婷婷,刘丽,马焕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7)

硕士论文
[1]山慈菇水层部分抗菌活性筛选和分离纯化研究[D]. 黄小容.贵州大学 2009
[2]杜鹃兰重要生理特性和生态适应性研究[D]. 张丽霞.贵州大学 2008
[3]大花蕙兰(Cymbidium hybridium)无菌苗生长调控及假鳞茎形成与发育特征研究[D]. 张琛.南京农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4306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34306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2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