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园艺论文 >

茭白黑粉菌人工接种雄茭技术体系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1 05:49
  茭白(Zizania latlfolia Turcz.)是中国传统的水生蔬菜之一,茭白黑粉菌(Ustilago esculenta)是导致肉质茎膨大的重要因素,茭白的孕茭机制、形成机理,黑粉菌对于单、双季茭形成的影响,生产上容易形成的雄茭和灰茭的原因等问题尚不明确,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茭白优质高产栽培的发展。为此,本研究以“YD-3”茭白为试验材料,探索黑粉菌在其体内的生长发育变化及分布位置、分离鉴定方法及适宜黑粉菌的培养条件,初步建立雄茭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及人工接种技术,试图为黑粉菌影响茭白形成机理提供一些线索,为生产上单、双季茭和雄茭、灰茭形成机理提供一定的技术基础。结果如下:1、在茭白植株生长发育过程中,芽与苗期生长点、肉质茎膨大初期、中期、中后期,商品期及成熟老化期适宜的脱水时间依次是5/12h、1h、2h、4h,8h和12h,能清晰地观察到组织内茭白黑粉菌的变化和分布过程;芽期是茭白黑粉菌的初始生长阶段,肉质茎膨大初期是黑粉菌形态变化最为剧烈的时期,商品期和成熟老化期分别是黑粉菌的稳定生长和孢子形成期,这两个时期适合作为分离黑粉菌的材料;雄茭叶鞘中没有黑粉菌,而正常茭叶鞘中含有黑...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茭白黑粉菌人工接种雄茭技术体系的初步研究


图2.1?“YD-3”茭白植株生长发育的七个时期??..-

黑粉菌,菌丝,茭白,老化期


石蜡切片图片。??2.2.2黑粉菌在茭白生长发育中的变化过程??正常茭白芽期生长锥内黑粉菌菌丝较短小,并且存在较少(图2.2A);苗期生长锥内??菌丝大多以单个存在,少数菌丝能够形成少量分支,有的在细胞间隙,有的贯穿在细胞中??(图2.2B);肉质茎膨大初期菌丝分支增多并贯穿在细胞中(图2.2C);膨大中期内黑粉??菌菌丝分支发生少量分支,个别交织形成菌丝聚集体,贯穿于几个细胞中(图2.2D);膨??大中后期,菌丝分支产生分支,形成菌丝聚集体,少数分支较少(图2.2E);在茭白商品??期,菌丝分支伸长又发生大量分支,密集交织形成菌丝聚集体,贯穿于几十个细胞中(图??2.2F);成熟老化期细胞大且菌丝大多聚集成团,少数菌丝在细胞间隙,大多数聚集且则??贯穿在多个细胞中,菌丝延伸至其他细胞(图2.2G)。??芽期是黑粉菌侵染的起始阶段,从苗期开始黑粉菌的形态开始发生明显变化,而肉质??茎膨大初期则是黑粉菌生长剧烈变化的时期

黑粉菌,生长锥,芽期,菌丝


mature?aging?(?arrows?are?the?Ustilago?esculenta?\\\^[\〇[?distribution?position,?Bar=10()jjjn)??2.2.3黑粉菌在芽萌发过程中的形态和分布情况??正常茭地下茎的芽生长锥萌发前期(图2.3?A?D)未发现黑粉菌丝,随着生长锥逐渐??萌发,后期(图2.3?E)才发现零星短小的黑粉菌丝,到芽完全萌发(图2.3?F)生长点以??下部位有明显的黑粉菌,表明黑粉菌是从生长点以下开始出现,可能是从根系向上逐渐侵??染的。???图2.3芽期生长锥萌发过程及其黑粉菌分布??注:箭头是黑粉菌菌丝分布位置,标尺=100pn??Figure?2.3?Gemiination?process?and?hyphal?distribution?of?bud?growing?tip??Note:?Arrows?are?the?Ustilago?esculenta?hyphal?distribution?position,?Bar=100(jjn??2.2.4黑粉菌在苗中的形态和分布情况??苗期生长点纵切观察可以发现茭白黑粉菌主要集中分布在生长锥和生长锥以下的第??一节与第二节的位置,黑粉菌呈短杆状,少数菌丝伸长,下部有个别黑粉菌,其他部位没??有黑粉菌(图2.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石蜡切片方法的改良[J]. 赵亚林,闫青地,冯佳佳,肖锋,杨卓,王凤茹,董金皋.  安徽农业科学. 2017(32)
[2]茭白茎部CTK及ABA含量动态变化分析[J]. 邢阿宝,崔海峰,俞晓平,张雅芬,叶子弘.  中国计量大学学报. 2017(02)
[3]不同茭白品种中菰黑粉菌的鉴定及ISSR多态性分析[J]. 康璐瑶,崔海峰,张雅芬,张子杰,俞晓平,叶子弘.  菌物学报. 2017(09)
[4]玉米瘤黑粉病与丝黑穗病高效接种方法的筛选[J]. 邹晓威,夏蕾,王娜,姜兆远,李莉,郑岩.  东北农业科学. 2017(01)
[5]茭白黑粉菌(Ustilago esculenta)研究进展[J]. 张治平,耿园,戴海博,缪旻珉.  江苏农业科学. 2016(12)
[6]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的马铃薯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筛选及优化[J]. 康霞,徐刚,王玉萍.  中国沙漠. 2016(01)
[7]茭白愈伤组织诱导及基因组多态性分析[J]. 李帅,崔海峰,金晔,康璐瑶,叶子弘.  长江蔬菜. 2015(22)
[8]菰黑粉菌分离方法的研究[J]. 曹乾超,张雅芬,崔海峰,俞晓平,叶子弘.  长江蔬菜. 2015(22)
[9]玉米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J]. 陈晓琳,韩国民,杨扬,黄勃,樊美珍.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5(06)
[10]病理组织石蜡切片制作体会及常见问题解析[J]. 李慧.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4(07)

硕士论文
[1]黄瓜果实水苏糖降解部位及与6种α-半乳糖苷酶的关联[D]. 许金金.扬州大学 2017
[2]茭白抗病基因Zl-RPM1和Zl-ADR的克隆及表达分析[D]. 李帅.中国计量大学 2016
[3]菰黑粉菌α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D]. 余佳佳.中国计量大学 2016
[4]菰黑粉菌T型和MT型菌株差异性研究及b基因功能分析[D]. 胡鹏.中国计量大学 2016
[5]茭白茎部膨大前后应激响应的蛋白质组分析[D]. 金晔.中国计量学院 2015
[6]茭白黑粉菌二型态转换的影响因素分析及乙醛酸循环关键基因功能初探[D]. 刘俊平.中国计量学院 2014
[7]茭白黑粉菌cAMP及MAPK途径关键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D]. 应荣.中国计量学院 2014
[8]稻粒黑粉菌(Neovossia horrida)的分离鉴定和分子分析[D]. 代小娟.四川农业大学 2014
[9]美味黑粉菌与菰草互作的细胞学研究[D]. 褚福强.浙江大学 2012
[10]小麦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其与宿主关系研究[D]. 苗文莉.郑州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4696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34696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5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