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园艺论文 >

香港四照花的组织培养与花芽分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2 12:40
  香港四照花(Dendrobenthamia hongkongensis(Hemsl.)Hutch.)隶属于山茱萸科四照花属,是一种集观叶、观花、观果于一体的园林优良绿化树种。论文以香港四照花为对象,通过组织培养和花芽分化观察,探讨了外植体种类、消毒时长、基本培养基、预处理方法、抗褐化剂种类及浓度对香港四照花褐化的影响,不同激素对外植体诱导培养、愈伤组织分化和幼苗增殖的影响,花芽外部形态与花芽分化之间的联系,旨在为香港四照花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花期调控和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香港四照花的最适消毒方式为70%酒精消毒30 s,0.1%升汞消毒5 min,嫩叶、茎段和带芽茎段的污染率分别为33.89%、25.00%和27.78%。香港四照花以WPM最适基本培养基。1.0 g·L-1PVP预处理后的外植体褐化率最低,嫩叶、茎段与带芽茎段的褐化率分别为50.55%、33.33%、38.89%。嫩叶以1.0 g·L-1CA为最佳抗褐化剂,褐化率仅为27.39%。2.0 g·L-1PVP是茎段和带芽茎段的最佳抗褐化剂,在该处理下两种外植体的褐化率分别为13.3%和16.7%。(2... 

【文章来源】: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香港四照花的组织培养与花芽分化研究


不同消毒药剂及时间处理下的3种外植体存活率

基本培养基,愈伤组织分化,愈伤组织,四照花


香港四照花的组织培养与花芽分化研究诱导愈伤组织分化,但分化率均不高于 20%,且试验发现,随着时间的增长,6-BA与 IBA 组合诱导的愈伤组织更易褐化,说明 IBA 不适合诱导香港四照花愈伤组织的分化。综上,香港四照花的最适分化培养基为 WPM+2.0 mg·L-16-BA +0.2 mg·L-1NAA,分化率为 33.33%。2.2.7.2 不同基本培养基对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采用 2.2.7.1 筛选的最佳激素配比 2.0 mg·L-16-BA +0.2 mg·L-1NAA,研究不同基本培养基对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图 2.2):不同基本培养基对愈伤组织的褐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WPM 与 MS 对愈伤组织不定芽分化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 1/2MS 差异不显著(P>0.05)。愈伤组织在 MS、1/2MS、WPM这三种基本培养基中的分化率分别为26.67%、28.33%、33.33%。褐化率分别为43.33%、35.00%、36.67%。故 WPM 基本培养基是愈伤组织分化的最佳基本培养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四季桂’不同季节的花芽分化与发育比较[J]. 陆婷,王艺光,骆义波,张超,付建新,董彬,胡绍庆,赵宏波.  园艺学报. 2017(06)
[2]枇杷属植物野生种的茎段愈伤组织诱导植株再生研究[J]. 刘义存,黄天启,林顺权.  果树学报. 2017(06)
[3]杉木不同器官愈伤组织和再生芽的诱导效率[J]. 黄娟,吴鹏飞,李惠通,马祥庆.  森林与环境学报. 2017(02)
[4]植物再生的研究进展[J]. 孙贝贝,刘杰,葛亚超,盛李宏,陈吕琴,胡小梅,杨仲南,黄海,徐麟.  科学通报. 2016(36)
[5]预处理和激素对草莓花药离体培养的影响[J]. 陈纪鹏,彭嗣亮,卢禹,刘小林.  核农学报. 2016(11)
[6]板栗愈伤组织诱导及外植体褐化研究[J]. 刘杜玲,吕平会,彭少兵,杨艳,何佳林.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6(12)
[7]荷兰菊不同外植体组织培养快繁体系[J]. 白玉娥,彭鹏,段国珍,明健,陈嫒婕,牛新月.  分子植物育种. 2017(05)
[8]木本油料作物美藤果组织培养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J]. 董玉玲,陈茂盛,王秀兰,牛龙见,付乾堂,徐增富.  分子植物育种. 2016(02)
[9]药用植物组织培养中褐化现象的研究进展[J]. 戴莹,杨世海,赵鸿峥,赵连华.  中草药. 2016(02)
[10]樟树茎段组培快繁[J]. 叶润燕,童再康,张俊红,朱玉球.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6(01)

硕士论文
[1]中国山茱萸科及其相关类群果实形态学及系统学研究[D]. 王宇婷.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6
[2]刺楸离体培养及褐化防治的初步研究[D]. 李圆圆.山东农业大学 2014
[3]人参花芽分化及生理机制研究[D]. 吉艳慧.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
[4]濒危植物峨眉四照花组织培养研究[D]. 李卉.甘肃农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366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35366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7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