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果肉多酚在贮藏褐变和微生物转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29 13:46
荔枝作为南方特色水果,具有颜色鲜,口味佳,营养好等特点,但成熟期集中,极不耐贮藏。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各大产业都快速发展,荔枝产量也在这种经济模式的带动下急剧增长,由此呈现出了鲜销饱和加工相对滞后的现象。将荔枝加工成果汁,可以进行大批量生产,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荔枝的贮藏问题。但荔枝果肉中多酚含量高,加工成果汁后容易引起果汁褐变,且副产物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本论文采用HPLC-MS/MS技术鉴定了三个主栽品种的荔枝果肉中的酚类物质,并重点分析了荔枝汁经不同的杀菌技术处理及其贮藏期间酚类物质的变化规律。最后,针对荔枝果渣中不溶性结合酚含量高的特点,探讨了几种不产真菌、细菌毒素的微生物发酵对荔枝果渣中不溶性结合酚类的转化能力。1荔枝果肉中的多酚物质种类较多,对荔枝果肉中的可溶性游离酚和结合酚进行结构鉴定,结构发现,荔枝果肉中含有如下7种酚类物质:山奈酚-3-O-芸香糖苷、槲皮素-3-芸香糖-7-鼠李糖苷、山奈酚-3-O-芸香糖苷-鼠李糖、水仙苷、芦丁、槲皮素、山奈酚,其中槲皮素-3-O-芸香糖-7-鼠李糖苷是荔枝果肉多酚中含量最高的多酚。荔枝中结合酚由于水解后,母核分子较小,质谱二级不稳...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荔枝加工的目的
1.2 国内外荔枝多酚的研究概况
1.2.1 多酚种类
1.2.2 荔枝壳多酚
1.2.3 荔枝核多酚
1.2.4 荔枝果肉多酚
1.3 多酚与褐变的关系
1.4 微生物在多酚生物转化中的应用
1.5 立题思路及意义
1.6 研究内容和路线图
1.6.1 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2 荔枝多酚的分离鉴定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及试剂
2.2.3 实验方法
2.2.4 统计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荔枝酚类物质含量的测定
2.3.2 游离酚的分离鉴定
2.3.3 结合酚的分离鉴定
2.4 本章小结
3 荔枝清汁贮藏过程中酚类物质的变化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及试剂
3.2.4 实验方法
3.2.5 统计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荔枝清汁贮藏过程中的色泽变化
3.3.2 荔枝清汁贮藏过程中酚类物质含量变化规律
3.3.3 荔枝清汁贮藏过程中褐变度与多酚含量变化相关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荔枝浊汁贮藏过程中酚类物质的变化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仪器及试剂
4.2.3 实验方法
4.2.5 统计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荔枝浊汁贮藏过程中色泽变化
4.3.2 荔枝浊汁贮藏过程中酚类物质含量变化规律
4.3.3 荔枝浊汁贮藏过程中褐变度和多酚含量变化相关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微生物发酵对多酚的转化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
5.2.1 菌种
5.2.2 实验仪器及试剂
5.2.3 实验方法
5.2.4 统计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霉菌发酵实验
5.3.2 解脂假丝酵母发酵实验
5.3.3 枯草芽孢杆菌实验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创新点
6.1 结论
6.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水果副产物综合利用的研究及应用[J]. 黄林华,吴厚玖.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5(11)
[2]不同干燥方式及温度条件对桑椹干营养保健品质的影响[J]. 游庭活,温露,刘凡,邹宇晓,廖森泰,肖更生. 蚕业科学. 2015(05)
[3]果蔬加工副产物的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进展[J]. 杨文晶,许泰百,冯叙桥,程丞,吕佳煜,侯宇. 食品工业科技. 2015(14)
[4]莲藕不同部位酚类物质含量、组成及抗氧化活性比较[J]. 孙杰,陆双双,徐燕燕,闵婷,王宏勋,易阳.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 2015(02)
[5]影响荔枝果肉酶促褐变主要酶性质的比较研究[J]. 刘春丽,陈欲云.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4(21)
[6]超高压和热处理对荔枝汁品质的影响研究[J]. 徐玉娟,温靖,肖更生,吴继军,余元善,陈于陇,傅曼琴. 安徽农业科学. 2014(31)
[7]我国荔枝产业的研究进展及对策[J]. 庞新华,张继,张宇.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14(04)
[8]二甲基二碳酸盐对荔枝汁的杀菌效果及其耐受菌的分离鉴定[J]. 郭换丽,余元善,肖更生,吴继军,徐玉娟,温靖. 广东农业科学. 2014(05)
[9]香豆素类化合物药理和毒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 孔令雷,胡金凤,陈乃宏.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2(02)
[10]雅致放射毛霉产孢培养基及产孢条件研究初报[J]. 刘洪伟,许喜林,石美芬,张媛媛. 食品科技. 2012(01)
博士论文
[1]荔枝果肉多酚的分离鉴定及其调节脂质代谢作用机制[D]. 苏东晓.华中农业大学 2014
[2]亲水性多酚分离纯化技术研究[D]. 刘丹.大连理工大学 2010
[3]中药荔枝核活性成分的分离制备新工艺及其药效活性研究[D]. 汤建萍.中南大学 2007
[4]荔枝壳功能性成分制备与生理活性研究[D]. 杨宝.华南理工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天然微生物酵素发酵机理、代谢过程及生物活性研究[D]. 蒋增良.浙江理工大学 2013
[2]马铃薯酶促褐变机理研究[D]. 王磊.南昌大学 2012
[3]荔枝皮原花青素的提取、纯化以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 周玮婧.华中农业大学 2010
[4]荔枝果肉多酚及脂肪酸指纹图谱初步研究[D]. 钟慧臻.华中农业大学 2010
[5]超滤对红枣汁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D]. 黄婉玉.西北大学 2010
[6]鲜切和加工甘薯的抗氧化特性研究[D]. 杨静.浙江大学 2010
[7]荔枝核化学成分的研究(Ⅱ)-氨基酸及多酚测定[D]. 王洋.暨南大学 2008
[8]解脂假丝酵母脂肪酶在苯乙醇手性拆分中的应用及菌种产酶发酵条件、酶学性质的研究[D]. 岳珂.浙江工业大学 2008
[9]微生物转化牛蒡子机理及应用的研究[D]. 徐非一.四川大学 2007
[10]橙汁抗氧化活性成分及总抗氧化能力的研究[D]. 朱玉昌.西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97795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荔枝加工的目的
1.2 国内外荔枝多酚的研究概况
1.2.1 多酚种类
1.2.2 荔枝壳多酚
1.2.3 荔枝核多酚
1.2.4 荔枝果肉多酚
1.3 多酚与褐变的关系
1.4 微生物在多酚生物转化中的应用
1.5 立题思路及意义
1.6 研究内容和路线图
1.6.1 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2 荔枝多酚的分离鉴定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及试剂
2.2.3 实验方法
2.2.4 统计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荔枝酚类物质含量的测定
2.3.2 游离酚的分离鉴定
2.3.3 结合酚的分离鉴定
2.4 本章小结
3 荔枝清汁贮藏过程中酚类物质的变化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及试剂
3.2.4 实验方法
3.2.5 统计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荔枝清汁贮藏过程中的色泽变化
3.3.2 荔枝清汁贮藏过程中酚类物质含量变化规律
3.3.3 荔枝清汁贮藏过程中褐变度与多酚含量变化相关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荔枝浊汁贮藏过程中酚类物质的变化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仪器及试剂
4.2.3 实验方法
4.2.5 统计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荔枝浊汁贮藏过程中色泽变化
4.3.2 荔枝浊汁贮藏过程中酚类物质含量变化规律
4.3.3 荔枝浊汁贮藏过程中褐变度和多酚含量变化相关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微生物发酵对多酚的转化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
5.2.1 菌种
5.2.2 实验仪器及试剂
5.2.3 实验方法
5.2.4 统计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霉菌发酵实验
5.3.2 解脂假丝酵母发酵实验
5.3.3 枯草芽孢杆菌实验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创新点
6.1 结论
6.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水果副产物综合利用的研究及应用[J]. 黄林华,吴厚玖.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5(11)
[2]不同干燥方式及温度条件对桑椹干营养保健品质的影响[J]. 游庭活,温露,刘凡,邹宇晓,廖森泰,肖更生. 蚕业科学. 2015(05)
[3]果蔬加工副产物的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进展[J]. 杨文晶,许泰百,冯叙桥,程丞,吕佳煜,侯宇. 食品工业科技. 2015(14)
[4]莲藕不同部位酚类物质含量、组成及抗氧化活性比较[J]. 孙杰,陆双双,徐燕燕,闵婷,王宏勋,易阳.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 2015(02)
[5]影响荔枝果肉酶促褐变主要酶性质的比较研究[J]. 刘春丽,陈欲云.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4(21)
[6]超高压和热处理对荔枝汁品质的影响研究[J]. 徐玉娟,温靖,肖更生,吴继军,余元善,陈于陇,傅曼琴. 安徽农业科学. 2014(31)
[7]我国荔枝产业的研究进展及对策[J]. 庞新华,张继,张宇.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14(04)
[8]二甲基二碳酸盐对荔枝汁的杀菌效果及其耐受菌的分离鉴定[J]. 郭换丽,余元善,肖更生,吴继军,徐玉娟,温靖. 广东农业科学. 2014(05)
[9]香豆素类化合物药理和毒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 孔令雷,胡金凤,陈乃宏.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2(02)
[10]雅致放射毛霉产孢培养基及产孢条件研究初报[J]. 刘洪伟,许喜林,石美芬,张媛媛. 食品科技. 2012(01)
博士论文
[1]荔枝果肉多酚的分离鉴定及其调节脂质代谢作用机制[D]. 苏东晓.华中农业大学 2014
[2]亲水性多酚分离纯化技术研究[D]. 刘丹.大连理工大学 2010
[3]中药荔枝核活性成分的分离制备新工艺及其药效活性研究[D]. 汤建萍.中南大学 2007
[4]荔枝壳功能性成分制备与生理活性研究[D]. 杨宝.华南理工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天然微生物酵素发酵机理、代谢过程及生物活性研究[D]. 蒋增良.浙江理工大学 2013
[2]马铃薯酶促褐变机理研究[D]. 王磊.南昌大学 2012
[3]荔枝皮原花青素的提取、纯化以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 周玮婧.华中农业大学 2010
[4]荔枝果肉多酚及脂肪酸指纹图谱初步研究[D]. 钟慧臻.华中农业大学 2010
[5]超滤对红枣汁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D]. 黄婉玉.西北大学 2010
[6]鲜切和加工甘薯的抗氧化特性研究[D]. 杨静.浙江大学 2010
[7]荔枝核化学成分的研究(Ⅱ)-氨基酸及多酚测定[D]. 王洋.暨南大学 2008
[8]解脂假丝酵母脂肪酶在苯乙醇手性拆分中的应用及菌种产酶发酵条件、酶学性质的研究[D]. 岳珂.浙江工业大学 2008
[9]微生物转化牛蒡子机理及应用的研究[D]. 徐非一.四川大学 2007
[10]橙汁抗氧化活性成分及总抗氧化能力的研究[D]. 朱玉昌.西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977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3697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