酚积累影响费约果组织培养褐化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25 22:41
费约果(Feijoa sellowiana Berg.),又名肥吉果、菲油果,是桃金娘科、费约果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是一种集食用、药用、观赏等为一体的新兴果树。费约果能够适应四川绵阳地区气候,并能保持其果实品质和观赏特性,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树种。然而目前国内还没有系统的费约果苗木繁育技术和基地,为了促使费约果产业快速发展,尽快实现大面积推广和规模化栽培,费约果的苗木繁育技术研究显得格外重要与紧迫。本文对3个品种费约果的1年生幼嫩茎尖进行了组织培养,并对各处理下组培茎尖进行了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的分析,试寻求总酚和总黄酮与费约果组培褐化之间的关系。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对外植体进行不同消毒时间处理,观察并统计其7d和30d的污染率、褐化率、愈伤率,比较不同消毒时间对3个品种费约果茎尖组培的影响,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3个品种中Opal Star污染率和褐化率最低,消毒时间中6min污染率和褐化率最低,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2)通过不同消毒时间的对比,筛选出最佳消毒时间0.1%生汞消毒6min,在MS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其中Coolidge...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费约果概况
1.1.1 费约果简介
1.1.2 费约果研究历史
1.1.3 费约果的价值和发展前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费约果组织培养研究现状
1.2.2 组织培养褐化研究现状
1.3 本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费约果组织培养方法优化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地概况
2.1.3 试验方法
2.1.4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消毒时间对3个品种茎尖组培污染率和褐化率的影响
2.2.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2.2.3 抗氧化剂Vc对组培褐化的抑制效应
2.3 讨论与小结
3 总酚和总黄酮代谢对费约果组培褐化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3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消毒时间对费约果组培茎尖总酚含量影响
3.2.2 培养基对费约果组培茎尖总酚含量影响
3.2.3 外源Vc对于费约果组培茎尖总酚含量影响
3.2.4 消毒时间对费约果组培茎尖总黄酮含量影响
3.2.5 培养基对费约果组培茎尖总黄酮含量影响
3.2.6 外源Vc对于费约果组培茎尖总黄酮含量影响
3.2.7 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与组培褐化的关系
3.3 讨论与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涌金莲不同部位外植体多酚氧化酶活性及总酚含量分析[J]. 杨凯博,舒清态,侯健华,朱丹青.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7(03)
[2]草莓茎尖组织培养防褐化技术优化研究[J]. 付崇毅,姜伟,郝利清,王建国,杜金伟. 北方农业学报. 2016(03)
[3]菲油果种苗的组织培养技术研究[J]. 蒋建平,卜顺法,李彪,姚德彪,汤桂钧. 上海农业科技. 2015(03)
[4]费约果营养、生物活性成分及应用研究进展[J]. 王丹,袁小红,熊双丽,黄仁华,张猛,马泽刚,黄蕴.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5(04)
[5]枇杷属植物茎尖离体培养及褐化抑制研究[J]. 刘义存,岑伟仪,黄天启,林玉霜,张志珂,高用顺,林顺权. 果树学报. 2014(03)
[6]甘蔗组织培养外植体的防褐化措施[J]. 武媛丽,谭贤教,张树珍,杨本鹏. 热带生物学报. 2013(04)
[7]砂梨果肉褐变与酚类物质及相关酶活性的相关分析[J]. 邹丽红,张玉星. 果树学报. 2012(06)
[8]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黄冠梨果皮中主要酚类物质[J]. 李磊,谢冰,寇晓虹. 食品工业. 2012(05)
[9]荔枝果肉不同极性多酚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比较[J]. 张粹兰,张名位,廖森泰,魏振承,张雁,唐小俊,张瑞芬,邓媛元.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4)
[10]植物化学物质的研究[J]. 余小平.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1(03)
博士论文
[1]费约果引种适应性及扦插生根机理的研究[D]. 张猛.四川农业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重庆主栽锦橙品种果实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与抑菌作用研究[D]. 吕泽芳.西南大学 2017
[2]红锥组织培养中褐化抑制方法研究[D]. 焦金凤.华南农业大学 2016
[3]枇杷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及褐化机理和控制方法研究[D]. 刘红.四川农业大学 2016
[4]费约果叶片生物活性物质分析及原花青素分离纯化工艺的研究[D]. 曹会娟.四川农业大学 2014
[5]混浊梨汁酶促褐变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D]. 魏送送.陕西科技大学 2014
[6]梨果实主要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 曾少敏.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
[7]蝴蝶兰离体培养与抑制组培褐变的研究[D]. 酒立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8]菲油果苗木繁殖技术研究[D]. 邓文韬.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1
[9]蝴蝶兰组织培养褐变机理的研究[D]. 印芳.湖南农业大学 2006
[10]蝴蝶兰外植体褐变机理的研究[D]. 许传俊.华南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731873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费约果概况
1.1.1 费约果简介
1.1.2 费约果研究历史
1.1.3 费约果的价值和发展前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费约果组织培养研究现状
1.2.2 组织培养褐化研究现状
1.3 本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费约果组织培养方法优化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地概况
2.1.3 试验方法
2.1.4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消毒时间对3个品种茎尖组培污染率和褐化率的影响
2.2.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2.2.3 抗氧化剂Vc对组培褐化的抑制效应
2.3 讨论与小结
3 总酚和总黄酮代谢对费约果组培褐化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3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消毒时间对费约果组培茎尖总酚含量影响
3.2.2 培养基对费约果组培茎尖总酚含量影响
3.2.3 外源Vc对于费约果组培茎尖总酚含量影响
3.2.4 消毒时间对费约果组培茎尖总黄酮含量影响
3.2.5 培养基对费约果组培茎尖总黄酮含量影响
3.2.6 外源Vc对于费约果组培茎尖总黄酮含量影响
3.2.7 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与组培褐化的关系
3.3 讨论与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涌金莲不同部位外植体多酚氧化酶活性及总酚含量分析[J]. 杨凯博,舒清态,侯健华,朱丹青.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7(03)
[2]草莓茎尖组织培养防褐化技术优化研究[J]. 付崇毅,姜伟,郝利清,王建国,杜金伟. 北方农业学报. 2016(03)
[3]菲油果种苗的组织培养技术研究[J]. 蒋建平,卜顺法,李彪,姚德彪,汤桂钧. 上海农业科技. 2015(03)
[4]费约果营养、生物活性成分及应用研究进展[J]. 王丹,袁小红,熊双丽,黄仁华,张猛,马泽刚,黄蕴.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5(04)
[5]枇杷属植物茎尖离体培养及褐化抑制研究[J]. 刘义存,岑伟仪,黄天启,林玉霜,张志珂,高用顺,林顺权. 果树学报. 2014(03)
[6]甘蔗组织培养外植体的防褐化措施[J]. 武媛丽,谭贤教,张树珍,杨本鹏. 热带生物学报. 2013(04)
[7]砂梨果肉褐变与酚类物质及相关酶活性的相关分析[J]. 邹丽红,张玉星. 果树学报. 2012(06)
[8]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黄冠梨果皮中主要酚类物质[J]. 李磊,谢冰,寇晓虹. 食品工业. 2012(05)
[9]荔枝果肉不同极性多酚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比较[J]. 张粹兰,张名位,廖森泰,魏振承,张雁,唐小俊,张瑞芬,邓媛元.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4)
[10]植物化学物质的研究[J]. 余小平.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1(03)
博士论文
[1]费约果引种适应性及扦插生根机理的研究[D]. 张猛.四川农业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重庆主栽锦橙品种果实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与抑菌作用研究[D]. 吕泽芳.西南大学 2017
[2]红锥组织培养中褐化抑制方法研究[D]. 焦金凤.华南农业大学 2016
[3]枇杷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及褐化机理和控制方法研究[D]. 刘红.四川农业大学 2016
[4]费约果叶片生物活性物质分析及原花青素分离纯化工艺的研究[D]. 曹会娟.四川农业大学 2014
[5]混浊梨汁酶促褐变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D]. 魏送送.陕西科技大学 2014
[6]梨果实主要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 曾少敏.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
[7]蝴蝶兰离体培养与抑制组培褐变的研究[D]. 酒立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8]菲油果苗木繁殖技术研究[D]. 邓文韬.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1
[9]蝴蝶兰组织培养褐变机理的研究[D]. 印芳.湖南农业大学 2006
[10]蝴蝶兰外植体褐变机理的研究[D]. 许传俊.华南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7318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3731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