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个‘大久保’桃实生优系主要经济性状调查与选优
发布时间:2024-05-10 04:09
目前,‘大久保’桃作为河北省种植与栽培面积最多的品种,以其优良的品质深受消费者们的喜爱,但由于成熟期过于集中,品种种性逐渐开始产生退化,‘大久保’桃在我省的地位渐受动摇。如何保持‘大久保’桃在我省的可持续发展已俨然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为巩固与提高‘大久保’桃在河北省的优势地位,需要通过选育符合市场需求,得到消费者认可的‘大久保’系列新品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桃育种课题组自1995年起对‘大久保’桃利用自然实生育种的方式进行品种改良,目的在于培育出能够在性状表现超越‘大久保’的系列新品种,从而满足桃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需求。保定市满城苗圃场是本课题组的新品种试验基地之一,100多个桃品种(品系)在此进行品种比较试验。本文以41个‘大久保’实生优系和59个生产主要品种为材料,对主要物候期和主要果实性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旨在从41个优系中选择出更加优良的重点优系,并通过与同期成熟生产主要品种比较,提出能够在生产上应用的优新品种(品系)。调查与选优的结果表明:1.从41个优系中共选出重点优系11个。其中早熟重点优系2个,中熟重点优系4个,晚熟重点优系5个。这些重点优系主要经济性状优于同期成熟...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内外桃产业发展现状
1.1.2 河北省桃产业发展现状
1.2 课题的提出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育种目标
2.3 研究方法
2.3.1 果实成熟期
2.3.2 果实外观性状
2.3.3 果实内部性状
2.3.4 开花物候期
2.3.5 生长结果习性
2.3.6 适应性和抗逆性
2.4 品种评价与筛选方法
2.4.1 人工筛选方式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开花物候期及其比较
3.1.1 41 个优系的开花物候期
3.1.2 对照品种的开花物候期
3.2 果实成熟期
3.2.1 41 个优系果实成熟期
3.2.2 对照品种果实成熟期
3.3 果实性状
3.3.1 早熟桃果实性状
3.3.2 中熟桃果实性状
3.3.3 晚熟桃果实性状
3.4 果实性状的筛选
3.4.1 早熟优系的筛选
3.4.2 中熟优系的筛选
3.4.3 晚熟优系的筛选
3.5 果实性状的选择效果
3.5.1 入选群体的选择效果
3.5.2 对照品种的选择效果
3.5.3 入选优系与优良对照品种的比较
3.5.4 入选优系与亲本的比较
3.6 入选优系的品种特征描述
3.6.1 大久保A10-33
3.6.2 大久保B35-46
3.6.3 大久保C15-17
3.6.4 大久保 27-1
3.6.5 大久保C11-15
3.6.6 大久保 20-15
3.6.7 大久保 9-5(暂命名‘久丽’)
3.6.8 大久保A5-47
3.6.9 大久保C20-20
3.6.10 大久保 28-19
3.6.11 大久保B17-18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4.3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968699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内外桃产业发展现状
1.1.2 河北省桃产业发展现状
1.2 课题的提出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育种目标
2.3 研究方法
2.3.1 果实成熟期
2.3.2 果实外观性状
2.3.3 果实内部性状
2.3.4 开花物候期
2.3.5 生长结果习性
2.3.6 适应性和抗逆性
2.4 品种评价与筛选方法
2.4.1 人工筛选方式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开花物候期及其比较
3.1.1 41 个优系的开花物候期
3.1.2 对照品种的开花物候期
3.2 果实成熟期
3.2.1 41 个优系果实成熟期
3.2.2 对照品种果实成熟期
3.3 果实性状
3.3.1 早熟桃果实性状
3.3.2 中熟桃果实性状
3.3.3 晚熟桃果实性状
3.4 果实性状的筛选
3.4.1 早熟优系的筛选
3.4.2 中熟优系的筛选
3.4.3 晚熟优系的筛选
3.5 果实性状的选择效果
3.5.1 入选群体的选择效果
3.5.2 对照品种的选择效果
3.5.3 入选优系与优良对照品种的比较
3.5.4 入选优系与亲本的比较
3.6 入选优系的品种特征描述
3.6.1 大久保A10-33
3.6.2 大久保B35-46
3.6.3 大久保C15-17
3.6.4 大久保 27-1
3.6.5 大久保C11-15
3.6.6 大久保 20-15
3.6.7 大久保 9-5(暂命名‘久丽’)
3.6.8 大久保A5-47
3.6.9 大久保C20-20
3.6.10 大久保 28-19
3.6.11 大久保B17-18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4.3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9686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396869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