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基于信息共词网络的复杂水系统内在动力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2 18:25
【摘要】: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方法、知识系统演化和系统模型评价研究,以全球复杂水系统研究现状作为出发点,分别从水安全系统、水能系统和再生水系统等复杂水系统的三个主要部分出发对复杂水系统内在动力学进行研究。以学术产出的视角,系统反映复杂水系统发展演化的进程,并以传统文献计量模型进行拟合分析,对水安全系统、水能系统和再生水系统中国家、学科、作者、期刊和引文做模型拟合。理论模型主要包括Zipf模型、Bradford模型、Lotka模型,以及在各个领域普遍存在Logistic增长模型,都说明了复杂水系统还处于其发展的早期阶段。除此之外,针对共词网络,对文献中的关键词进行提取,并对水安全系统、水能系统和再生水系统的演化规律进行分析,发现词频分布和度分布中普遍存在的幂律分布,以及人工归并后的共词网络中存在的有关度分布的幂律特性,为后续针对普遍存在的网络以及网络特性的研究提供了研究基础。共词网络以关键词为基础,作为关键词演化的可视化图形,通过其演化动态,发现复杂水系统内存在的知识演化,而共词网络图中普遍存在的幂律分布,又为复杂水系统中的知识传播提供了理论基础。基于关键词形成的共词网络,对关键词进行归并、分类,提取指标,以此为基础,建立复杂水系统评价模型,更直观地反应复杂水系统各个指标对系统整体的影响,进而为复杂水系统分析提供了很好的方法学基础。研究结果可为水系统的环境管理和政策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353.1;TV131.2
【图文】:

水安全,概况


安全系统整体输出情况 3-1 给出了 1998-2015 年水安全领域出版物的数量(No.)、每年总被引用每年平均每篇文章的被引用数(ACPP)。显然,出版物的数量(No.)在研 年中呈现逐步增加趋势。前 8 年的增长率基本稳定,然而在后 10 年,出(No.)的增长率变大。在研究时间段的后 7 年中出版物数目涵盖了出版物的 74%。年总被引用数从 1998 年到 2010 年都持增加态势(除了 2002 年年),并在 2010 年达到峰值,然后持续降低到 2015 年,原因是在短时间生影响力的论文很少。在 1999 年、2001 年和 2003 年每年的 ACPP 都体上呈波动态势,但在 2005-2015 年显著降低,这是由于出版物数量越但总被引用次数相对较低。

合作网络,发文量,期刊,环境科学


图 3-6 发文量前 20 的国家的合作网络图.4 水安全系统期刊输出情况在水安全研究中的 1483 个出版物在 676 个期刊中出现。前 20 个多产性期刊总出版物输出量的 23.7%。很明显,在水安全研究领域方面,最多产的期刊是科学和技术,发表了 37 篇文章居于第一,其次是水和健康杂志(32),水科学技术—供水(26)和水研究(23)。前 20 个多产期刊的影响因子 IF、TC 和 ACPP表 3-2 所示。水研究具有最高的 IF 值(5.528),其次是环境科学与技术(5.33)、环境科学(4.099)和水资源研究(3.549)。在 1998 年至 2015 年期间,水研究期刊总被引用次数最高,合计 532 次,其次是水科学和技术(409)、环境科学与技(296)和水资源研究(266)。除此之外,前 20 个期刊的 ACPP 差异很显著。

趋势图,关键词,水安全,趋势


图 3-10 出现频率最高的前 7 个关键词的变化趋势3.6.2 水安全系统知识交流模式对于共词网络的分析可以为知识系统的发展提供一个研究趋势和目前主流的研究热点。我们现在利用社会网络分析中的共词分析进行渗透。在 1998-2015年之间,排名前 20 的关键词共出现 843 次(占总的关键字出频率的 14.8%)。用关键词作为共词网络中的节点和两关键词出现在同一出版物中作为节点的连线,并计算出现在一个出版物中的两个关键词的共现频次,图 3-11 是共词网络的可视化图形。如图 3-11 所示,有两个不同的颜色的区域分别是:一个是以饮用水为中心的网络,另一种是由水安全为中心的网络,作为水安全领域主导地位的研究热点。很明显,水安全和气候变化有着最密切的关系,其次是水安全与食品安全,水安全与配水系统,水安全水质和气候变化适应等。除了作为关键词搜索的“水安全”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兴灿;再生水利用关键在置换[J];建设科技;2004年12期

2 刘爽,徐闻_g;再生水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策及建议[J];天津建设科技;2005年04期

3 李宝娟;吕擰;刘红;吴珊;孟光辉;宋磊;;再生水的安全管理体系[J];城市管理与科技;2007年01期

4 ;北京市再生水缓解缺水矛盾[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9年09期

5 元淑清;吕春光;赵主林;;浅谈如何发展城市再生水利用[J];内蒙古水利;2009年06期

6 薛秀春;;水尽其用 方得长流——加强再生水利用[J];广西城镇建设;2010年05期

7 刘春洪;卢世煜;王东辉;;唐山市推进再生水利用的有益探索[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1年01期

8 谢玲;;浅谈再生水专业经营公司的供水服务与保障[J];水利发展研究;2011年09期

9 任俊秋;周淑香;;唐山市再生水利用经验和面临的问题[J];市政技术;2012年01期

10 李育宏;黄建军;李阳;;我国再生水利用发展现状分析[J];水工业市场;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月红;;发掘再生水价值,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A];河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沈坚;;推进浙江省再生水利用的途径及政策建议[A];中国原水论坛专辑[C];2010年

3 贾凤伶;刘应宗;;基于循环经济的再生水利用模式及对策探讨[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下)[C];2010年

4 唐福生;李殿海;李育宏;;天津市中心城区再生水利用现状分析[A];全国排水委员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甘庆午;任丽艳;;浅谈再生水输配系统建设中的几个问题[A];第七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S16:其他相关的理论、技术、方法等[C];2012年

6 张晓峰;刘详举;赵乐军;;我国再生水利用工程建设管理特点分析[A];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廖昭华;张卫红;;城市再生水利用系统规划供需平衡及压力分析——以北京市大兴新城为例[A];中国水利学会2010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8 邵辉煌;方先金;黄鸥;;再生水用于城市景观环境水体对人体和生态环境的影响[A];2010年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彭致功;杨培岭;刘洪禄;;北京缺水危机与再生水合理利用[A];2003年北京“水与奥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刘京;王强;王军;;绿色北京建设发展之中心城再生水利用[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飞鹏邋杨晓斌;本市去年使用再生水3.6亿立方米[N];北京日报;2007年

2 记者 冯劲松邋实习生 辜丽 通讯员 张军;中小规模再生水利用缘何成江城新宠?[N];长江日报;2007年

3 记者 李坤;北京:专家和市民代表建言用好再生水[N];中国水利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李坤;北京谋划再生水供需“对接”[N];中国水利报;2006年

5 汪新波 首都经贸大学副教授;发展再生水亟需政策支持引导[N];中国水利报;2006年

6 李卫卫;谁挡住了再生水的回用路[N];中华建筑报;2006年

7 记者 景鹏邋通讯员 张轶博;本市利用再生水占用水量14%[N];北京日报;2007年

8 周振勇 轩永利;再生水成为北京的新水源[N];北京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徐文青;再生水:首都发展不可或缺的第二水源[N];中国水利报;2007年

10 杨文杰;全国、省、市人大代表视察再生水利用[N];昆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业萍;再生水入渗过程抗生素及抗性基因的分布及关联性分析[D];清华大学;2015年

2 潘维艳;再生水回补河湖条件下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7年

3 仇振杰;再生水地下滴灌对土壤酶活性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迁移的影响[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7年

4 温洁;再生水滴灌对Escherichia Coli在土壤-作物系统中运移残留的影响[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7年

5 郭利君;再生水氮素对滴灌玉米生长有效性的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7年

6 班云霄;分散再生水项目发展评价及匹配技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7 刘克;北京市典型河湖再生水补水生态环境效应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8 相楠;天津市再生水利用及其环境经济影响的动态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9 李旭;北京市再生水利用的环境经济综合影响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10 唐运平;盐碱地区再生水景观河道水质改善与生态重建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青;天津市再生水建设与使用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2 魏益华;再生水灌溉对蔬菜品质和土壤特性的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3 韩思茹;再生水资源定价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4 李峰;再生水补给地下水过程中水文地球化学作用的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5 杨雅银;再生水灌溉绿地的环境影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6 雷妮;城镇再生水资源配置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7 张志敏;呼和浩特市再生水水质动态及滴灌堵塞效应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8 张娜;再生水—土壤—蔬菜体系中Pb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5年

9 黄韵清;污水再生处理工艺水质模拟与风险管理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10 陈英硕;再生水补水的潮白河水环境特征及变化趋势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本文编号:27661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7661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1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