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C大尺度陆面水文模型在无定河流域的应用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333
【图文】:
具体包含了降水、蒸散发、水汽凝结、地表径流、冻融、地表。因此,陆面过程综合了陆面上发生的一切物理、化学、生物和模式中的物理过程的刻画,考虑了能量与水量的收支平衡。所考虑的的垂向上一维的陆地表面与大气间的水量和能量的的交是均匀的。陆气间的水文循环过程中对于水量平衡的描述,其留、入渗、蒸散发、地表及地下径流、海陆间以及陆地内部的分掉落到植被叶面的将会被植被的叶面截留,另一部分则直接面上的水分一部分直接蒸发到空气中,而另一部分掉落到地面一起,经填洼后形成地表径流或者渗入土壤中。土壤表层的水过蒸发作用返回到大气中,此外植被根系会从土壤中吸收的水物周围的大气中。上述过程构成了大气-土壤-植被的水文循环的时,通过蒸散发、水汽输送、降水等水分再分配过程对能量也
图 1-2 研究技术路线图首先应将电脑设置为 Linux 系统,然后到 VIC 水文模型的官网上下载模型的代码并进行编译,网址为(http://vic.readthedocs.io/en/master/)。收集模型所需要输入的文件的原始数据(STRM90M 分辨率 DEM 数字高程数据、FAO 全球土壤类型 5 minute 分辨率数据、Maryland 大学全球 1km 分辨率地表覆盖类型数据、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中国气象同化数据集)。数据全部准备好之后,用 Arcgis 提取无定河流域范围,然后对流域进行模拟网格分辨率大小的划分。使用 IGB-SOIL 软件提取无定河流域的土壤分布数据,并用 Arcgis 对土壤分布数据、土地覆盖类型数据重采样到模型所需分辨率。使用 DEM 为基础制作好的流域网格位置信息文件对气象数据进行提取,制作气象强迫数据、制作高程带数据文件。对 VIC 源文件进行设置,制作全局控制文件、制作土壤输入文件、植被文件、植被库文件、气象强迫文件。全部完成后,就可以进行 VIC 水文模型的模拟了。模型运行结束后,
第 2 章 研究区概况无定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位于我国陕西省北部的榆林地区,是榆林地区最大的河域经纬度范围分别为:108°06′-110°33′E,37.03°-38°45′N。无定河发源于陕西省、甘肃省夏回族自治区域内蒙古自治区四省区交界处——榆林市定边县的白于山北麓,上游称柳河,流经靖边县新桥后称为无定河,无定河干流全长 491.2km。流经定边、靖边、、绥德和清涧县,由西北向东南注入黄河。上游红柳河源于定边东南长春梁东麓,东向,沿途纳榆溪河、海流兔河、芦河、大理河、淮宁河等支流,在清涧县河口注入黄河终在陕西省的东南部清涧县河口村注入黄河,流域面积约为 30260km2。流域水系及其中国的位置见图 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山红翠;袁飞;盛东;孙飞飞;;VIC模型在西江流域径流模拟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6年04期
2 郑辉;刘树华;Prabhakar Clement;刘振鑫;候旭宏;王姝;赵靖川;李源;缪育聪;郑亦佳;盛黎;朱琳;;北京大学陆面过程模式PKULM(Peking University Land Model)介绍及检验[J];地球物理学报;2016年01期
3 秦大河;Thomas Stocker;;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的亮点结论[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4年01期
4 董思言;高学杰;;长期气候变化——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解读[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4年01期
5 郭靖;郭生练;张俊;陈华;陈桂亚;;汉江流域未来降水径流预测分析研究[J];水文;2009年05期
6 张雪芹;彭莉莉;林朝晖;;未来不同排放情景下气候变化预估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8年02期
7 张建云;王国庆;刘九夫;贺瑞敏;;气候变化权威报告——IPCC报告[J];中国水利;2008年02期
8 宋星原;余海艳;张利平;李丹颖;;VIC陆面水文模型在白莲河流域径流模拟中的应用[J];水文;2007年02期
9 杨宏伟,谢正辉;陆面模式VIC中动态表示地下水位的新方法[J];自然科学进展;2003年06期
10 苏凤阁,郝振纯;陆面水文过程研究综述[J];地球科学进展;2001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程善俊;气温和降水对全球土壤湿度变化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7年
2 马冲;气候变化对浙江省典型流域水文水资源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3 傅敏宁;鄱阳湖对典型天气过程的影响及近地面边界层特征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4 薛根元;基于GIS & RS的长江流域区域地表水循环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5 刘术艳;CWRF在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应用[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韩帅;基于CLDAS驱动数据的CLM3.5和SSIB2陆面模式模拟评估及干旱监测应用[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2 霍振华;条件非线性最优参数扰动方法在CoLM中的应用[D];河南大学;2013年
3 陈亮;基于区域气候模式和VIC模型的黑河流域陆气相互作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黄艳;利用淮河资料作为径流模式的试验方案[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5 刘谦;VIC大尺度陆面水文模型在中国区域的应用[D];湖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972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797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