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多属性综合分析及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1-02-23 21:22
  油气勘探领域中广泛应用的三维地震数据蕴涵着丰富的地质信息。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就是对地震数据进行各种数学、物理变换.提取出包含其中的岩性、含油气性、物性信息.为含油气储层预测提供技术支持。本文以《多属性综合分析及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为论文选题,详细叙述了地震多属性的发展历程及趋势、多属性综合分析方法原理,多属性分析技术的应用方法,指出了多属性分析技术在含油气储层预测中的作用。地震属性技术从采集的地震资料中提取相关的地球物理信息,在储层预测万面起到了相当巨大的作用。论文从地震属性理论基础知识着手,将地震多属性分析研究知识应用到SL油田Y-3断块中。在基于测井、录井以及地质等方面的资料进行岩石物性分析,全面了解该区的储层物性参数的关系,对正演方面的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再基于正演模拟对地震属性的基础上,对地震属性进行分析优化。在地震层位标定与解释方面做到高精细,高标准,力求将地下实际的地质情况做到充分完备的了解。通过合成记录与过井剖面对比,把每个地质层位标定到过井地震剖面上;再根据每层的地震反射特征,波组关系,选择4×4骨架剖面网格进行目的层对比追踪;在此基础上,对全区数据体按2×2的剖面... 

【文章来源】:长江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第2章 地震属性分析基础研究
    2.1 地震属性及其分类
    2.2 地震属性提取
第3章 多属性分析技术应用方法
    3.1 地震多属性分析实现
    3.2 多属性分析技术应用方法
    3.3 地震属性的优化
第4章 K-L变换及神经网络
    4.1 K-L变换
    4.2 人工神经网络概述
    4.3 人工神经网络原理
第5章 实际区块应用研究
    5.1 研究区概况
    5.2 岩石物理特征分析
    5.3 地震层位标定与解释
    5.4 正演模拟
    5.5 储层预测
    5.6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认识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震属性技术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J]. 郭华军,刘庆成.  物探与化探. 2008(01)
[2]地震属性分析和应用[J]. 陈冬,王彦春,张小波.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8(02)
[3]地震属性应用中的不确定性分析[J]. 张建宁,于建国.  石油物探. 2006(04)
[4]地震属性技术的新进展[J]. 高林,杨勤勇.  石油物探. 2004(S1)
[5]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 董立生,刘书会,刘跃华,王长江.  石油物探. 2004(S1)
[6]地震属性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影响因素[J]. 侯伯刚,杨池银,武站国,吴伯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05)
[7]利用地震资料作储层预测需注意的问题[J]. 李学义.  天然气工业. 2004(09)
[8]地震属性与储层特征的相关性研究[J]. 王永刚,乐友喜,刘伟,曹丹平.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1)
[9]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 王永刚,谢东,乐友喜,刘伟.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3)
[10]利用多元地震属性预测储层信息[J]. 何碧竹,周杰,汪功怀.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3(03)

博士论文
[1]地震多属性分析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研究[D]. 陈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8
[2]陆相断陷盆地复杂小断块储层描述[D]. 张小兵.成都理工大学 2007
[3]地震属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 郭刚明.西南石油学院 2005

硕士论文
[1]地震多属性分析及其在塔中地区奥陶系储层预测中的研究与应用[D]. 金兴.山东科技大学 2010
[2]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地震储层预测方法研究[D]. 唐小彪.成都理工大学 2009
[3]陡坡带砂砾岩体反射特征分析方法研究[D]. 刘励云.中国石油大学 2008
[4]基于地震属性分析的储层预测方法研究[D]. 倪凤田.中国石油大学 2008
[5]时移地震技术在油田开发区块中的应用研究[D]. 薛涛.长安大学 2008
[6]混合智能学习法神经网络在储层油气预测中的应用研究[D]. 张惠珍.成都理工大学 2005
[7]地震属性技术研究及其在关家堡储层预测中的应用[D]. 李敏.西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482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0482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c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