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Mw7.9汶川地震引起的应力场变化
发布时间:2021-08-26 15:48
大地震能够改变周边地区的应力状态,应力场研究对于灾后重建和地震危险性评估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针对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Mw7.9大地震带来的应力场重新调整,主要通过两方面进行了研究:①用震源机制解反演汶川地震震前和震后在龙门山地区的最大水平压应力方向变化;②采用汶川地震的位错模型计算其周边断层的同震以及震后库仑应力变化。汶川大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龙门山地区的应力场状态在震后被国内外科学家广泛研究。许多专家根据龙门山地区应力场的研究结果得出结论:应力重新调整后的相关区域可能存在地震危险。2013年4月20日,雅安市芦山县发生Mw6.6地震,造成人员伤亡,可见汶川地震带来的应力重新调整可能并没有结束,因此汶川地震引起的应力场变化仍有待更深入研究。正是前人对2008年汶川地震开展了大量研究,龙门山地区的地质构造背景更清晰、断层参数也更准确、介质模型和断层滑移模型都更成熟。我们期望据此对汶川地震带来的应力调整做出更好的估计和判断。我们收集了发生在龙门山地区的震前463个、震后143个3.0级以上震源机制解,根据历史地震特征分布和已知的周边断层信息选取断层节面,用3种不同的网...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构造应力场
1.2 应力传输
1.3 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龙门山区域地质背景以及应力场研究现状
2.1 构造背景
2.2 地震背景
2.2.1 历史地震
2.2.2 余震分析
2.3 汶川地震应力场研究现状
2.4 小结
第三章 汶川地震引起的应力场方向变化
3.1 由震源机制解反演应力张量基本理论
3.2 数据处理
3.3 应力方向阻尼反演及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汶川地震引起的库仑应力变化
4.1 库仑破裂准则
4.2 参数敏感性分析
4.3 模型设置
4.3.1 接收断层参数
4.3.2 介质模型
4.3.3 滑移模型
4.4 计算库仑应力变化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汶川地震到芦山地震[J]. 陈运泰,杨智娴,张勇,刘超.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3(06)
[2]汶川8.0级地震前区域应力场动态研究[J]. 程万正,张永久,阮祥,乔慧珍,张致伟. 中国地震. 2011(03)
[3]汶川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研究[J]. 崔效锋,胡幸平,俞春泉,陶开,王艳华,宁杰远.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6)
[4]Ms8.0汶川地震产生的应力变化空间分布及其对地震活动性的影响[J]. 解朝娣,朱元清,Xinglin LEI,于海英,虎雄林.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0(06)
[5]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发震断裂的滑动速率、复发周期和构造成因[J]. 张培震,徐锡伟,闻学泽,冉勇康. 地球物理学报. 2008(04)
[6]东昆仑活动断裂带大地震之间的黏弹性应力触发研究[J]. 沈正康,万永革,甘卫军,曾跃华,任群. 地球物理学报. 2003(06)
[7]龙门山及其邻区的构造和地震活动及动力学[J]. 邓起东,陈社发,赵小麟. 地震地质. 1994(04)
本文编号:3364522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构造应力场
1.2 应力传输
1.3 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龙门山区域地质背景以及应力场研究现状
2.1 构造背景
2.2 地震背景
2.2.1 历史地震
2.2.2 余震分析
2.3 汶川地震应力场研究现状
2.4 小结
第三章 汶川地震引起的应力场方向变化
3.1 由震源机制解反演应力张量基本理论
3.2 数据处理
3.3 应力方向阻尼反演及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汶川地震引起的库仑应力变化
4.1 库仑破裂准则
4.2 参数敏感性分析
4.3 模型设置
4.3.1 接收断层参数
4.3.2 介质模型
4.3.3 滑移模型
4.4 计算库仑应力变化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汶川地震到芦山地震[J]. 陈运泰,杨智娴,张勇,刘超.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3(06)
[2]汶川8.0级地震前区域应力场动态研究[J]. 程万正,张永久,阮祥,乔慧珍,张致伟. 中国地震. 2011(03)
[3]汶川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研究[J]. 崔效锋,胡幸平,俞春泉,陶开,王艳华,宁杰远.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6)
[4]Ms8.0汶川地震产生的应力变化空间分布及其对地震活动性的影响[J]. 解朝娣,朱元清,Xinglin LEI,于海英,虎雄林.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0(06)
[5]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发震断裂的滑动速率、复发周期和构造成因[J]. 张培震,徐锡伟,闻学泽,冉勇康. 地球物理学报. 2008(04)
[6]东昆仑活动断裂带大地震之间的黏弹性应力触发研究[J]. 沈正康,万永革,甘卫军,曾跃华,任群. 地球物理学报. 2003(06)
[7]龙门山及其邻区的构造和地震活动及动力学[J]. 邓起东,陈社发,赵小麟. 地震地质. 1994(04)
本文编号:33645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364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