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前逆时偏移在新疆TZ地区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04 16:53
随着地震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陆地勘探目标逐步转向具有复杂近地表结构和复杂地下地质构造的双重复杂介质。逆时偏移基于双程波动方程求解,可以对棱柱波、回转波等多种震相成像,是目前最先进的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方法。本文主要研究三维叠前逆时偏移在实际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问题及这一工程中的速度建模问题。本文首先对克希霍夫积分法、单程波动方程法和逆时偏移做了简单介绍并指出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随后利用高阶有限差分求解双程波动方程,讨论了差分格式的稳定性及频散问题,并对逆时偏移的成像条件等做了简要概述,为偏移方法的有效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对新疆TZ工区三维叠前逆时深度偏移处理的实际应用研究,形成了TZ工区叠前逆时偏移深度域建模方法以及针对TZ深层的叠前逆时偏移处理流程和方法。经过逆时偏移成像处理,偏移剖面质量与老剖面相比有很大提高,并从中得到了以下认识和结论:(1)速度模型的精确求取是叠前逆时深度偏移的关键。通过将叠前时间偏移、各向异性速度校正、克希霍夫叠前深度偏移以及层析成像有机的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点,确定了一套高效而适用的建模方法。(2)偏移参数的选取对成像效果影响巨大,应当进行合理的参数...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和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逆时偏移的基本理论
2.1 叠前深度偏移常用方法
2.1.1 克希霍夫积分法
2.1.2 单程波深度偏移
2.2 逆时偏移的基本原理
2.2.1 逆时偏移的理论基础
2.2.2 逆时偏移的数学原理
2.2.3 逆时偏移的边界条件
2.2.4 逆时偏移的成像条件
2.2.5 逆时偏移的去噪方法
第3章 叠前逆时偏移速度建模
3.1 速度的分类
3.1.1 平均速度
3.1.2 均方根速度
3.1.3 等效速度
3.1.4 层速度
3.2 速度模型的重要性
3.3 速度模型建立的方法
3.3.1 初始速度模型的建立
3.3.2 深度域层速度模型的迭代修正
第4章 叠前逆时偏移的实际应用
4.1 工区原始资料分析
4.2 偏移前数据预处理
4.2.1 近地表结构静校正
4.2.2 剩余静校正
4.2.3 叠前去噪
4.2.4 振幅恢复及补偿
4.2.5 反褶积处理
4.3 偏移参数的选取
4.3.1 偏移孔径
4.3.2 正演子波
4.3.3 延拓步长
4.4 逆时偏移成像效果分析
第5章 结论与问题
5.1 认识与结论
5.2 问题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613578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和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逆时偏移的基本理论
2.1 叠前深度偏移常用方法
2.1.1 克希霍夫积分法
2.1.2 单程波深度偏移
2.2 逆时偏移的基本原理
2.2.1 逆时偏移的理论基础
2.2.2 逆时偏移的数学原理
2.2.3 逆时偏移的边界条件
2.2.4 逆时偏移的成像条件
2.2.5 逆时偏移的去噪方法
第3章 叠前逆时偏移速度建模
3.1 速度的分类
3.1.1 平均速度
3.1.2 均方根速度
3.1.3 等效速度
3.1.4 层速度
3.2 速度模型的重要性
3.3 速度模型建立的方法
3.3.1 初始速度模型的建立
3.3.2 深度域层速度模型的迭代修正
第4章 叠前逆时偏移的实际应用
4.1 工区原始资料分析
4.2 偏移前数据预处理
4.2.1 近地表结构静校正
4.2.2 剩余静校正
4.2.3 叠前去噪
4.2.4 振幅恢复及补偿
4.2.5 反褶积处理
4.3 偏移参数的选取
4.3.1 偏移孔径
4.3.2 正演子波
4.3.3 延拓步长
4.4 逆时偏移成像效果分析
第5章 结论与问题
5.1 认识与结论
5.2 问题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6135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613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