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汾河上游流域SWAT模型构建及适用性评价

发布时间:2025-03-20 06:26
   汾河流域水体质量下降、富营养化加剧、水土流失严重,其中农业非点源污染分布范围广,监测、管理难度大。以河岔水文站以上汾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GIS技术构建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采用SUFI-2算法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率定和验证,并基于月尺度对汾河上游流域2005—2015年径流、泥沙和非点源溶解态氮负荷进行模拟。采用确定性系数R2、Nash-Sutcliffe系数(NSE)和百分比偏差(PBIAS)相结合的形式对模型适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长时间尺度下,径流、泥沙、溶解态氮模拟和实测过程线总体拟合度较好,率定期和验证期R2和NSE均高于0.5,|PBIAS|均低于25%,所构建的SWAT模型在研究区具有较好适用性,可用于模拟、分析和预测该地区水土流失和非点源污染问题。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图1 汾河上游水系及气象、水文站点分布

图1 汾河上游水系及气象、水文站点分布

位于太原市娄烦县的河岔水文站是汾河上游水文监测专用站,以河岔站以上的汾河流域为研究区,研究区集水面积3242.35km2,海拔为1084~2717m,见图1。研究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四季分明。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多集中于汛期(6—9月),汛期降水量占全年总....


图2 汾河上游流域土壤栅格数据

图2 汾河上游流域土壤栅格数据

构建SWAT模型需要输入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空间数据主要包括研究区数字高程(DEM)栅格数据(见图1)、土壤栅格数据(见图2)和土地利用栅格数据(见图3),属性数据主要包括研究区内气象站2005—2015年日观测数据(降水量、气温、太阳辐射等)、河岔水文站2005—2015年每月....


图3 重分类后的土地利用类型

图3 重分类后的土地利用类型

图2汾河上游流域土壤栅格数据2.2土壤数据库


图4 汾河上游流域子流域划分情况

图4 汾河上游流域子流域划分情况

利用ArcGIS10.2软件将上述3类空间数据统一在同一坐标系中(Beijing<sub>1</sub>954<sub>3</sub><sub>D</sub>egree<sub>G</sub>K<sub>C</sub>M<sub>1</sub>11E),并将这些数据重新划分为3....



本文编号:40375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40375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9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