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西部GNSS变形特征及其与M≥7.0强震孕育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5-03-30 04:08
基于中国大陆地壳运动观测网络GNSS速度场结果,通过最小二乘配置建模、速度残差检验、应变率场分析等,研究了西部地区地壳变形特征及其与M≥7.0强震孕育的关系。主要认识包括:①GNSS应变率场结果显示青藏高原西部地区(92.5°E以西)呈现明显的EW向拉张变形特征,青藏高原东部(92.5°E~100°E)则表现为显著的EW向挤压应变积累。②GNSS旋转率场显示中国大陆西部呈现由南向北逐渐衰减的交替旋转变形现象,藏南地区为大范围顺时针旋转变形特征,旋转率极值达4.5×10-8rad/a;柴达木地块表现为逆时针旋转变形特征,极值达-1.0×10-8rad/a;塔里木地块表现为顺时针旋转变形特征,极值达1.0×10-8rad/a。③2001~2018年中国大陆西部的7次M≥7.0强震均发生在与其构造背景一致的应变积累高值区边缘,呈现一定的孕震晚期特征。因此,最大剪应变率高值区边缘和大型走滑断裂交界部位、张应变率高值区边缘与大型正断层的交界部位、压应变率高值区边缘与大型逆断层交界部位是未来强震需要关注的地点。④2001年昆仑山口西...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GNSS速度场结果
2 GNSS应变率计算方法与残差分析
3 GNSS应变率场结果与M≥7.0强震孕育关系分析
3.1 1999~2001期结果分析
3.2 1999~2007期结果分析
3.3 GNSS旋转率场的动态特征
4 讨论与结论
本文编号:4038169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GNSS速度场结果
2 GNSS应变率计算方法与残差分析
3 GNSS应变率场结果与M≥7.0强震孕育关系分析
3.1 1999~2001期结果分析
3.2 1999~2007期结果分析
3.3 GNSS旋转率场的动态特征
4 讨论与结论
本文编号:40381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4038169.html
上一篇:宽频地震仪测试与应用方法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