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核科学论文 >

可调中央电极式三维沟槽电极硅探测器电学性能及i-t曲线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7 21:14
【摘要】:硅可与包括可见光在内的很多辐射发生反应,且相对于其他半导体材料其成本有天然的优势,因此硅基探测器在航空航天、医疗、工业探伤、安全检测、核辐射监控、高能物理实验中有大量应用。当其应用于强辐射环境特别是高能物理实验中,探测器将遭受严重位移损伤,因此硅探测器的抗辐射加固受到广泛关注。对探测器而言抗辐射加固有两种方式:1.掺入特性杂质;2.设计新探测器结构。本文基于探测器结构设计,对探测器抗辐射加固展开研究,其主要内容为:为研究探测器抗辐射加固,本文针对位移损伤从微观损伤,到器件宏观性能破坏,进行了详细介绍。包含:损伤机制→非电离能损失归一化→形成的缺陷→缺陷堆积所致的宏观性能破坏。并基于此研究位移损伤对中央电极可调式三维沟槽电极硅探测器的破坏。本文基于泊松方程,对三维沟槽探测器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可保证探测器在同一电压下,同时全耗尽的探测器单元结构-中央电极可调式三维沟槽电极硅探测器,并运用TCAD-slivaco验证了本文的设计方案;为了研究所设计结构的电学特性,通过模拟仿真,研究了探测器单元的电场电势特性,并由此给出了最小中央电极长度与电极间距间的关系,以及遭受Φ_(eq)=1x10~166 n_(eq)/cm~2的位移损伤后的最大电极间距;考虑到探测器结构的增长对噪声的影响,研究了漏电流、几何电容与探测器结构增长之间的定量关系,并由此给出了探测器单元最大体积与噪声的关系;为了研究探测器单元不同位置处在位移损伤后的电荷收集效率(CCE)特性,本文建立了辐射损伤后的CCE模型,并观察了遭受Φ_(eq)=1x10~166 n_(eq)/cm~2的位移损伤后不同区域的CCE变化。为了研究衬底对三维沟槽类探测器探测性能,本文基于最小电离粒子(MIP)入射探测器阵列模型,根据Ramo定理,研究了对电信号影响较为重要的两个参数(电场、比重场)随沟槽深度的变化;为定量研究沟槽深度变化对探测器电荷收集性能的影响,结合有限元思想,基于三维电场分布及三维比重场分布,建立了载流子漂移的3维物理模型,并在Matlab将其转化为数学模型,模拟信号产生过程;基于本文所建立的载流子漂移模型,本文模拟了不同沟槽深度下,MIP诱导产生的i-t曲线,给出了沟槽深度变化对探测器电荷收集性能影响的定量描述。
【图文】:

示意图,直拉法,单晶硅,示意图


图 1.1 直拉法制备单晶硅示意图论源于 J.Czochralski[3],最早是用于研究金属的结晶速度 1950 年,,该方法被 Teal 和 Little 两人[4]改善,使其在单硅生长机的简图为图 1.1,由 3 三部分组成:

示意图,区熔法,示意图


区熔法示意图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L8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陶,李智焕,叶沿林,江栋兴,华辉,李湘庆,葛榆成,王全进,庞丹阳,狄振宇;二维位置灵敏硅探测器的应用研究[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3年01期

2 林茂才;一种可测低能γ和X射线的高纯n型硅探测器[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1989年04期

3 金同泰;;用于新一代导弹导引头的铂化硅探测器[J];航空兵器;1989年06期

4 Vladimir Eremin;Elena Verbitskaya;;超低温下运行的硅探测器(英文)[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8年04期

5 Chung MH ,王玉珂;使用硅探测器的一种β皮肤剂量监测器的研制[J];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1992年04期

6 张凌民;崔兴柱;魏志鹏;郭东亚;刘雅清;乔锐;彭文溪;王晓华;;碳化硅与硅探测器辐射探测性能比较[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16年10期

7 刘彪;展长勇;伍建春;邹宇;;三维方孔硅探测器的热中子探测影响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7年06期

8 李安利,周书华,柳卫平,白希祥,司国建,李志常;二维位置灵敏硅探测器性能测试[J];原子能科学技术;1994年04期

9 盛利;;我国启动高分辨耐辐照硅探测器研制[J];仪器仪表用户;2019年05期

10 赵有雄,郭忠言,詹文龙,周建群,郗洪飞,诸永泰,王金川,王晓秋;大面积两维位置灵敏硅探测器性能研究[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199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徐新星;林承键;孙立杰;包鹏飞;杨磊;杨峰;张焕乔;刘祖华;贾会明;马南茹;;一种用于多粒子发射的硅探测器阵列的研制[A];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13[C];2014年

2 施志贵;;保护环结构高阻硅探测器[A];第十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3 张金州;;低漏电流大直径金硅面垒探测器[A];第五次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器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90年

4 施志贵;;降低高阻硅探测器漏电流的方法[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1999)[C];1999年

5 施志贵;;降低高阻硅探测器漏电流的方法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6 田大宇;宁宝俊;马连荣;孟宪馨;邓珂;王玮;罗葵;张录;陈鸿飞;邹积清;施伟红;邹鸿;;敏感层100μm硅探测器的研制[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八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7 杨银祥;J.Kemmer;;α探测器的辐射损伤[A];第7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二)[C];1994年

8 吕品;谢宇广;胡涛;吕军光;;超厚硅探测器对电子的能量分辨[A];第十八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9 张飞;樊瑞睿;彭文溪;董亦凡;龚轲;王焕玉;;多路硅探测器前端读出电子学设计[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三卷)——中国核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7册(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分卷、脉冲功率技术及其应用分卷、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分卷)[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盛利;我国启动高分辨耐辐照硅探测器研制[N];科技日报;201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廖川;可调中央电极式三维沟槽电极硅探测器电学性能及i-t曲线研究[D];湘潭大学;2019年

2 冯明富;新型闭合式壳型电极硅探测器的电学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7年

3 刘晓洁;低死区复合结构壳型电极硅探测器的电学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8年

4 陈建伟;三维沟槽电极硅探测器器件性能仿真[D];湘潭大学;2015年

5 唐立鹏;开合式三维沟槽电极硅探测器电学性能仿真[D];湘潭大学;2017年

6 张弼兴;硅探测器结构中激光超声及粘接缺陷检测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7年

7 施志贵;降低高阻硅探测器漏电流的方法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研究生部;2000年

8 丁浩;新型三维沟槽电极硅探测器电荷收集性能的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426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kxlw/26426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3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