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核科学论文 >

包层第一壁流道强化换热及增殖球床导热性能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8 16:14
【摘要】: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包层对流换热性能以及传热性能,是包层研究中重要的参数。各个参与国的科学家都在对其热力学性能进行模拟研究。许多计算结果已经运用到包层结构实际加工过程中。但这些数据的准确性值得怀疑。基于这一点,本文通过实验方式对包层的热力学性能进行研究。本文基于现有包层第一壁模型结构,搭建对流换热试验台架。设计数据采集系统,加热系统及实验气路。对流换热试验采用全工况实验方式,对不同雷诺数、管道截面、以及热流密度下第一壁流道对流换热能力进行实验。针对25mm宽管道进行数值建模,并比较实验与模拟结果的差异。为了解包层增殖模块传热规律,建立包层球床等效导热率测量的实验装置。其中Li2TiO3球床由1-1.5mm直径的陶瓷小球组成,并放置在宽度为20mm的圆柱形空间内。探索不同温度,填充率,填充气体情况下,球床等效导热率变化情况。换热实验结果表明,热流密度对管道的对流换热能力影响很小。但高热流密度,尤其是在高雷诺数下,会提高实验数据测量的准确性。管道截面对流道的对流换热能力影响很大,25×25mm宽方形管道的对流换热效果最好,当雷诺数超过70000以后这种效果更加明显。异型弯管改进方案,可以强化流道整体以及弯头局部的对流换热效果。与普通弯头流道比较,流道损失增加较少。数值模拟与试验得到的壁面温度和管道压降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最大误差小于9%,采用该方法对包层进行数值模拟是可行的。球床实验测量不同球床平均温度和填充率情况下的等效导热率。填充率为88%的球床实验结果表明,等效导热率与球床平均温度成正比。但近壁面处传热系数基本不变,其平均值约为254W/m2K。不同的填充率对球床等效导热率影响很大。采用带振动的包层球床填充方式,有利于提高球床的换热性能。导热率差距较大的填充气体对球床等效导热率影响,取决于气体导热系数变化。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L6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宽,杨茉,张宏艳,王建刚,林宗虎;方形空间内混合对流换热的数值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1年02期

2 王靖,李庆刚,王锡华;多功能“对流换热试验台”研究设计[J];四川工业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杨泽亮,卓献荣,杨承,宋耀祖;水平高速旋转圆柱表面对流换热的实验研究[J];工业加热;2002年05期

4 杨茉,赵明,章立新,殷俊,吕树申,华贲;场协同与对流换热的稳定性[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2年S1期

5 陈华军,章本照,张金锁;旋转弯管内耦合对流换热特性研究[J];空气动力学学报;2002年04期

6 姜培学,胥蕊娜,李勐;微细板翅结构强化对流换热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3年03期

7 王玮,葛峰,李志信,过增元;壁面轴向导热对微细管内对流换热的影响[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3年05期

8 胥蕊娜,姜培学;微细板翅与烧结多孔结构中对流换热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4年02期

9 赵明,杨茉,李娟;横掠管束周期性充分发展对流换热的混沌分析[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4年02期

10 孙昆峰,秦贵棉,王军;对流换热场协同理论的新视角[J];能源技术;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明;杨茉;卢玫;;横掠管束周期性充分发展对流换热的混沌分析Ⅱ[A];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褚治德;焦士龙;杨俊红;孟宪玲;;红外辐射与对流换热研究及其节能对比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宋绍峰;姜培学;;针翅截面结构影响对流换热的数值研究[A];2007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叶立;童正明;朱汝红;李楠;;喷雾强化对流换热[A];2006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冷学礼;张冠敏;田茂诚;栾志坚;;层流边界层内对流换热的热阻分析[A];第九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徐轶君;姜培学;石润富;任泽霈;;超临界CO_2在微细圆管中对流换热实验研究[A];第六届全国低温与制冷工程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张后雷;宜益民;;超临界CO_2管内对流换热特性测试[A];江苏省制冷学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8 王国斌;刘鑫;刘赵淼;;正弦波形板上Couette流对流换热数值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李晓燕;李智;张广宇;闫泽生;;波纹内翅片管对流换热实验的研究[A];中国制冷学会2005年制冷空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仲峰泉;党国鑫;张新宇;;超临界煤油强迫对流换热的临界热流特性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喜东;磁钝体尾迹演化及其对钝体绕流控制和传热的作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2 管宁;微肋阵流动与强化传热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3 杨立军;磁场作用下的对流换热及其场协同分析[D];清华大学;2003年

4 夏再忠;导热和对流换热过程的强化与优化[D];清华大学;2001年

5 吴双应;对流换热过程的热力学分析及其应用[D];重庆大学;2004年

6 贾晖;管内单相对流换热的优化和评价[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罗爱辉;电阻点焊电极热流耦合分析与对流换热特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8 陈群;对流传递过程的不可逆性及其优化[D];清华大学;2008年

9 俞接成;脉冲流动和壁面振动传热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10 罗峰;增强型地热系统和二氧化碳利用中的流动与换热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宇;大型无人机整体热环境三维动态仿真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武永强;超声对微熔体黏性耗散及对流换热影响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张国钢;机械通风型冷却塔防烟雾措施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6年

4 徐文洁;弯道中流体流动及对流换热的数值模拟[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5 潘登;球床熔盐堆堆芯流动压降与对流换热的等效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6年

6 赵璇;飞机蒙皮温度场及局部结冰过程数值仿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7 王丕],

本文编号:26436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kxlw/26436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e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