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高能电子成像的电子直线加速器束流动力学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L53
【图文】:
高能量密度物质(High EnergyDensityMatters,HEDM)通常是指能量 1011J/m3、压力超过 1MPa 的极端条件下的物质[1]。近年来,高能量密High Energy Density Physics,HEDP)的研究引起越来越多科学家的关该研究领域与惯性约束聚变,材料物理,粒子加速器等研究领域有明显交极其重要的科学意义[2]。HEDP 研究可以促进天体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物理的研究,包括美国、德国以及中国等在内的多个国家都在积极地开究[3]。在实验室中,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 HEDM,如采用高功率激光驱动、高子束打靶或 Z-pinch 驱动等方式,其中主流的方法是采用高功率激光[6][7]。美国的核爆模拟、核聚变点燃研究装置 National IgnitionFacility(N图 1.1)采用高功率激光驱动的方式产生 HEDM,但首次点火实验未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对状态变化过程的诊断缺乏有效的手段,靶丸压缩过断。
用于高能电子成像的电子直线加速器束流动力学研究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Institute of Modern Physics(IMP),ChineseAcademyofSciences(CAS))承担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流重离子加速装置HIAF(High Intensityheavy-ionAcceleratorFacility)(如图 1.2),可以产生高流强、高能量、高束流功率的重离子束,可以为 HEDM 的产生提供所需的强流重离子束[10]。HIAF 装置中一个重要的实验终端就是产生 HEDM,以研究惯性约束聚变中燃料靶核的压缩过程。在实验中,需要实时反馈靶核信息,对物质状态变化过程进行实时成像诊断,对诊断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11][12][13]。
第 1 章 引言2016 年,IMP、THU 和 ANL 在清华大学再次进行了 HEER 实验,此次实验采用专门设计的成像束线,成像时束线布局如图 1.4 所示[38]。利用狭缝对电子束进行了筛选以提高空间分辨能力,得到空间分辨达到约 6 m 的实验结果,并首次在 HEER 中观测到暗场成像[39]。此外,这次试验还对毫米量级的物质进行了成像诊断,验证了 HEER 在 HEDM 诊断中的可行性。同时,国内其他单位也在进行 HEER 相关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4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天爵;姚红娟;钟俊晴;杨建俊;贾先禄;魏素敏;管锋平;;CYCIAE-100中的束流动力学研究[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5年00期
2 张振海;宋忠恒;;L-带行波电子直线加速器束流动力学计算[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91年05期
3 罗紫华;王书鸿;;35MeV北京质子直线加速器横向束流动力学的计算研究[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88年06期
4 杨建俊;Andreas Adelmann;张天爵;安世忠;林郁正;;强流回旋加速器并行束流动力学程序的初步开发[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8年00期
5 姚红娟;张天爵;钟俊晴;;100MeV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新磁场下的束流动力学计算[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9年00期
6 李振国,罗景韶;高频单腔加速器的束流动力学和数值计算[J];原子能科学技术;1993年01期
7 宋忠恒;王晓敏;;电子直线加速器变盘横型束流动力学的三维计算[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90年01期
8 刘纯亮,夏慧琴,屈秀文,谢羲;非线性束流动力学统一的任意阶正则象差理论[J];核科学与工程;1994年03期
9 王晓敏,宋忠恒;电子直线加速器束流动力学的三维理论和计算[J];强激光与粒子束;1990年02期
10 王书鸿;;RFQ加速器的束流动力学和高频结构[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9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姚红娟;张天爵;钟俊晴;;100MeV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新磁场下的束流动力学计算[A];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09[C];2010年
2 杨国君;张卓;何小中;;750 keV RFQ注入器束流动力学设计[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8年版)[C];2009年
3 李明;张天爵;;超导质子治疗同步回旋加速器束流动力学研究[A];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13[C];2014年
4 闫芳;李智慧;;C-ADS超导直线加速器的束流动力学研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6册(核物理分卷、计算物理分卷、粒子加速器分卷)[C];2011年
5 杨建俊;王峰;张天爵;王振辉;管锋平;殷治国;林军;;小规模高性能并行计算机群PANDA的构建[A];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09[C];2010年
6 张天爵;李明;钟俊晴;安世忠;魏素敏;;14 MeV回旋加速器的束流动力学研究[A];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09[C];2010年
7 李金海;;腔耦合直线加速器(CCL)动力学计算设计[A];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13[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科栋;紧凑型重离子射频四极场直线加速器的理论设计与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19年
2 朱云亮;用于高能电子成像的电子直线加速器束流动力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19年
3 彭朝华;BRIF工程QWR腔、低温恒温柜和ISOL高质量分辨谱仪物理设计[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5年
4 刘涛;基于横向梯度波荡器的束流物理和自由电子激光物理的相关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7年
5 姜培勇;APF IH-DTL注入器的研究与设计[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15年
6 Thanapong Phimsen;电子储存环中高次谐波腔束流动力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7年
7 胡桐宁;紧凑型亚毫米波FEL预注入器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8 张庆磊;上海光源插入件效应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唐利松;辐照加工电子散束装置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2 叶茂;介质壁质子直线加速器中的束流动力学模拟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6年
3 陈帆;能量可调的回旋加速器输运系统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窦为平;强流直线注入器的动力学设计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14年
5 彭朝华;强流质子RFQ加速腔热特性分析和HI-13串列加速器加速管升级工程的束流动力学研究[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2年
6 刘华昌;S波段加速结构与粒子动力学设计研究[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6年
7 熊健;回旋加速器虚拟样机建模与可视化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8 张黎明;回旋加速器虚拟样机主磁铁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783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kxlw/2778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