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核科学论文 >

用于波前传感的随机编码混合光栅设计及误差分析

发布时间:2020-08-28 01:33
【摘要】:激光惯性约束聚变(ICF)利用大功率激光将高强度能量均匀地作用于装填D/T燃料的微球靶丸上,实现受控热核聚变反应,为人类提供丰富安全的能源,其中D/T冰层的密度均匀性是实现成功点火的重要参数。为了获得微球靶丸的三维密度场信息,采用干涉方法对携带有微球密度均匀性信息的波前进行检测,以获得微球内的折射率分布,从而为微球靶丸的三维密度场信息检测提供基础。本文提出采用四波横向剪切干涉系统对携带有微球密度均匀性信息的波前进行检测,并设计了衍射场中只有四个级次的随机编码混合光栅。由期望得到的四波前衍射频谱出发,根据夫琅禾费衍射原理并结合光通量约束的随机编码方法得到了由振幅编码光栅和棋盘式相位光栅组成的随机编码混合光栅。与现在常用的分光元件MHM、相位光栅相比,其衍射场中只有等光强的四个级次(±1,±1),体现了随机编码混合光栅在四波横向剪切干涉中的明显优势。分析确定了四波横向剪切干涉系统参数。根据光栅方程建模对四波横向剪切干涉的剪切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剪切率随着待测光束口径的增大而非线性增大,随着光栅栅距的增大非线性地减小,并趋于定值,同时观察距离随着光栅栅距的增大而线性增大,并且待测光束口径越大,线性斜率越大。通过对随机编码混合光栅加工过程中存在的加工误差及实验中振幅编码光栅和相位光栅的对准误差进行分析,得到了相应的容差范围。分析结果表明,当相位光栅的深度刻蚀误差控制在±34.66 nm、侧壁陡直度大于55°,并且实验中振幅编码光栅与相位光栅的对准偏移量控制在3μm以内时,随机编码混合光栅的夫琅禾费衍射光场中其他级次光强与主级次(±1,±1)级相比可以忽略。最后,将加工误差严格控制在容差范围内的随机编码混合光栅放入横向剪切干涉系统中,得到其远场衍射光斑分布和四波横向剪切干涉图。实验结果表明随机编码混合光栅的远场衍射光场中只有(±1,±1)四个级次存在,而且其衍射光强相等;同时,基于随机编码混合光栅的四波横向剪切干涉图条纹稳定,干涉图不随观察距离的变化产生周期性的泰伯效应,可以实现任意畸变的波前检测。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436.1;TL632.1
【图文】:

惯性,玻璃微球,微球,内爆


图1.1惯性约宋聚变逡逑在惯性约宋聚变实验中常用的聚变乾丸是内部充有D/T气体的空尼'玻璃微球和塑逡逑料微球,如图1.2(a)所示,其直径为50?1000叫n,壁厚为化5 ̄20|_im,从外到内微球壁、逡逑D/T冰层、D/T气体的折射率分别约为巧二1.54,n,邋=1.16,77,邋=1。微球祀丸的大小、结逡逑构和材料的化学成分对实验中激光的吸收、岕合、中子产额高低及爆聚的均匀性和对称性逡逑影响巨大U‘",其中微球乾丸的壁厚不均匀性及球形度偏离引起的低球谐模扰动会降低巧逡逑爆的收缩比,乾丸表面的粗粮度和壳层材料密度的不均匀性引起的中高球谐模扰动会降低逡逑内爆的形状因子,因此X1丸制作过程中各种参数都需要严格控制,壁厚偏差要求在逡逑0.03?0.5邋i0m,内夕h壁不同瓜度要求在0.1?0.5邋^m。为实现高效内爆抑审ij祖丸内爆期间逡逑I逡逑

示意图,微球结构,示意图,微球


流体为学不稳定(如民ayleigh-Taylor不稳定等),要求ll#等燃料在X1丸内壁形成高度均匀、逡逑光滑巧面粗粮度需小于1邋Mm)且中成对称姆'。度需大于99%)的固态冰层。其中微球的均逡逑勾性如图1.2(b)所示,包括微球表面粗粮度、冰层厚度均R约氨忝芏染刃裕庑┎五义鲜墓庋Р饬坎唤龇从沉宋⑶蚯璧哪诓拷峁狗植迹币捕愿呔惹璧闹谱骶哂兄傅煎义献饔谩e义先剑╁危ǎ猓╁义希模员悖海模员闳纾桑义衔⑶虮冢呵慑危模云澹嚎冢冲挝⑶虮冢呵慑危模云澹哄义贤迹保参⑶蚪峁故疽馔肌#ǎ幔┚瘁缜颍唬ǎ猓┓蔷任⑶蝈义蟃B前国内外针对ICF壚丸均勾性测量开展了较多的研究:中国工程物涅研究院研制了逡逑匹配于原子力显微镜的确定X1丸4;r定位握动装置W,可W将X1丸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旋转,逡逑实现了对X1丸整个4;r表面粗猎度测量;北京理工大学利用差动共焦原理在激光差动共逡逑焦轴向响应曲线的零点对微巧壚丸的内外表面和琼成分别进行定位,然后结合物镜位移驱逡逑动技术,最终实现了靴丸内外表面和壳层厚度的高精度测量,并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逡逑哈尔滨工业大学对原子为显微镜结合精密旋转轴系的方法进行了新的改进增加了用于逡逑转换位置的辅助轴系,从而实现了X1丸表面3个正交方向上的精确转换和测量;美围罗彻逡逑斯特大学提出对于透明微球在仔细控制其制作过程中所形成的冰层后"j,可W利用光宋逡逑穿过微球的阴影图像法来检测其内表面冰层密度均匀性;法国的LMJ激光装置利用两种逡逑方法同时测量D/T冰层的光学厚度n’l":干涉法和阴影法

原理图,点衍射干涉仪,原理图,径向剪切


验中需要将会聚光宋通过针孔,导致光宋对准较为困难。逡逑1.2.2径向剪切干涉技术逡逑径向剪切干涉仪诞生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其基本原理如图1.4所示M,原始光束逡逑在经过径向剪切干涉仪后将分为缩束或者扩束的两列波前,这两列波前彼此产生一定的相逡逑位差,并最终在其成像面上的重叠区域形成径向剪切干涉图。逡逑图1.4径向剪切干涉原理图逡逑4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玲玉;张卫平;杨庆怡;韦文楼;;基于双光栅衍射成像效应的光栅实验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年10期

2 马雪梅;张卫平;黄创高;黄宇阳;韦文楼;;基于光栅衍射的实验分析[J];大学物理实验;2010年04期

3 田志伟,施永强;用位相光栅进行图象相减[J];中国激光;1985年03期

4 易明;杨选民;;几种位相光栅机械移动的效应和理论[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2期

5 闵春宗;倾斜光栅的衍射花样[J];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1988年04期

6 周晨波;圆径向相位光栅复制方法研究[J];光学学报;1990年08期

7 吴若;伴随光栅的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1期

8 吴春梅,申宗仁;光栅衍射实验新方法[J];信息工程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9 樊叔维;任意槽形光栅衍射特性的矢量理论分析与计算[J];光学精密工程;2000年01期

10 樊叔维;任意槽形金属光栅衍射特性的矢量理论分析与计算[J];光学精密工程;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学东;夏兰;马伟新;;光栅拼接三维旋转的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滕树云;陈小艺;程传福;;光栅的类泰伯效应[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张卫平;万玲玉;杨庆怡;黄萌;郭月波;;光栅的汇合光谱特性和双光栅衍射成像仪研究[A];2007年全国第十六届十三省(市)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梁磊;忽满利;徐琴芳;向光华;孙浩;;点匹配模式方法计算光栅衍射效率[A];2011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李朝阳;;物像光栅自拼接技术[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11年版[C];2011年

6 马雪梅;戴亚平;朱健强;;拼接光栅的偏差对光束空间特性影响的研究[A];上海市激光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张卫平;万玲玉;肖钰斐;马雪梅;黄创高;;双光栅衍射成像实验与实验仪器[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郭月波;张卫平;黄萌;李晓芳;庞华锋;;透射-反射光栅衍射成像实验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胡摇;;基于横向剪切干涉的光栅拼接实验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10 黄子强;张翠玉;陈晓西;杨文君;;液晶二元光栅用于激光方位探测与跟瞄[A];2008年激光探测、制导与对抗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钱国林;有像差系统的曝光拼接光栅关键技术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2 马振予;基于傅里叶光学原理的光栅衍射效率检测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6年

3 朴伟英;球面光栅干涉式表面测量仪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勇铭;基于相干光诱导光栅理论的二元溶液热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高鹏;基于FPGA和体光栅的光纤光栅解调系统[D];南昌航空大学;2015年

3 黄海昆;菌紫质中同圆偏振光栅衍射调制特性及FDTD模拟Ronchi光栅衍射[D];河南大学;2015年

4 毛明俊;阵列光栅空间共面原理和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5 楚智媛;矩形与阶梯形光栅正反问题数值算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6年

6 彭磊;基于耦合波理论的多光栅衍射效率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7 岳秀梅;用于波前传感的随机编码混合光栅设计及误差分析[D];浙江大学;2016年

8 任瑞;拼接光栅关键技术问题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9 杨学东;光栅拼接技术的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7年

10 伍学秋;高精度大口径拼接光栅装置的综合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068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kxlw/28068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c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